追求“利用课文” 的教学境界(一) 执教名师:余映潮 01 ![]() 谢谢各位,我今天讲座的话题是:“追求'利用课文’的教学境界”。 ![]() ![]() 什么叫做懂得语文教学 首先说一下我们一般比较回避的一个话题:什么叫做懂得了语文教学?这不是说我们不懂得,而是说要提高对语文教学的认识。那么,什么叫做懂得了语文教学? 第一要懂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进行的细腻深入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这一点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是被忽视的,大量老师在研究教材上没有训练自己的能力,而高质量的教材研读一定是确保我们教学有效的最重要的保证。研读教材精细、有效的老师,他和学生的对话、对学生的讲析都是充满知识性的。 第二要懂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利用教材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教学内容就是语言,还有能力训练加上知识教育。这就是我们的核心教学目标之一。任何阅读课堂必须凸现语言教学,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且顺势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 第三要懂语文教学的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利用教材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的能力。这就叫站位很高。什么叫站位不高呢?即就课文问课文,就课文解读课文,这就是站位不高。大量的课,包括非常一些优秀教师的课,都往往局限在解读课文内容的层面上,这是需要我们提高认识的。 第四要懂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堂上我们要确保学生的活动,要有动也有静。有动的活动就是朗读、背诵、品析,有静的活动就是思考、批注、做笔记、默读等等,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少用零碎的提问来消耗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 第五要懂语文教师要讲究技术,要讲究艺术,要用艺术的教学设计优化自己的教学。我们每一个课的每一个步骤,其目标要很明确。现在有不少的课,连过渡的语言都没有,一堂课45分钟、40分钟,就这样拉下来,闲谈漫扯,那学生怎么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呢?教学板块要清晰,训练的目标要凸现,这就叫秘诀。 ![]() 提高教学理念 与设计的“站位” 我们要提高教学理念与设计的“站位”,我们的高效阅读教学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教学呢?现在研究高效阅读教学的理论非常多,但是我觉得很简单。这个简单其实是高层次的理念。高效的课堂教学,落实这六个关注就够了: 1.关注语言学用,是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2.关注技能训练,是确保学生终身有用的读写能力的训练落实; 3.关注知识渗透,是使学生成为有文化的人,特别是语文知识中文学知识的教育必不可少; 4.关注集体活动,这是我们早已淡漠的理念,只有集体活动,只有全班每个同学都占有大量的时间,都在课堂上进行着习练,你的教学才是公平的,才是落实的,才是高效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我上课极少提问,我认为提问研究的最高目标是研究不提问,为什么?把任务给学生,他们完成任务就是训练,唯有集体活动才能确保效率。 5.关注气质养成,老师少说教,少批评,但是老师要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濡染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 6.关注时间效益,45分钟的课必须45分钟讲完。凡是只要能够用一节课讲完的课就一定只上一节课,不要拉成两节课,也不要把浩繁的预习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为你准备那么长的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叫效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越大,你的效率越高。 6个关注就是高效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首先是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渗透,我视之为永恒不变的教学因素,任何课堂都是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渗透的教学组合,任何一位老师的基本素养也是这三项。 关于“教学设计”,我们也要有基本的规矩。 非常讲究“课文研读”。教学设计是非常讲究“课文研读”的,不少的老师都有我写的一本书《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每一个教学设计前面一定要把课文赏析的文章写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十分重视“教学思路”。为什么要重视“教学思路”?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板块都是老师安排的、设置的一次对学生的训练活动,所以教学思路要清晰,训练目标要凸现。 关键在于“课堂活动”。关键在于学生集体参与的课堂训练活动。 时时关注“技能训练”。让学生朗读也好,默读也好,批注也好,品析也好,总之是利用课文表现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精心考虑“积累丰富”。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尽可能地有收获,收获多一点。所谓的教学反思,第一条就应该是我的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什么?积累是课堂教学之灵魂,有积累才有育人的可能。 以上就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这个要求同样是理念,能够让我们很好地警示自己,往这个方面去努力。 简单地说一下关于阅读教学的十句话。 1.课堂阅读教学三个永恒的重点: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积累。这是对无数节高质量的语文课进行规律提炼的所得。 2.课文不是让语文教师用来零碎地提问的;解读课文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观察我们的课,99%以上都是提问过于细碎,提问过多,包括有的名师的课也是这样。解读课文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我们的任务不是带着学生解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也能基本读懂,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就能够读懂课文了。不是解读它,而是要利用它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解读课文不是阅读训练的主要目的,解读课文如果是目的的话,那我们一辈子都要带着学生去解读课文;我们的任务是在训练中形成学生的能力。 3.没有教师的深刻精致的教材研读,就一定没有好课。这也是可以用课例来证明的。 4.语文教师的第一教学能力,就是提取、整合课文中的教学资源。用资源来上课,我今天《纪念白求恩》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就是非常重视用资源来上课,篇、段、句、字词、手法,都在研读教材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提炼,才有可能把它们有机地地整合在一起。 5.课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堂时间非常珍贵,所以要最大范围地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课堂教学的时间要比课外的时间珍贵得多,因为老师在,因为学生有群体的学习;有氛围,有气氛,有气场,所以要充分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实践。 6.多设计集体训练活动,追求“受益面最大”的教学境界。我在教学中,如果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话,一定是所有学生齐读的,我极少用那种“哪个同学来读一读”“哪个同学来评一评”“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这样的手段,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得提高。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热闹,但每一个学生的时间都没有被我浪费掉。 7.“积累”是语文课堂教学之魂。“让学生有积累”,是我们时时要叮嘱自己的职业习惯。 8.朗读教学能力、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雅致的课堂教学用语,是语文教师的普遍短板。这是三个大的弱点,需要我们抓紧时间来弥补它们,使自己的教学素养更加的完美。 9.阅读教学中师生“话多”是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话多”首先是老师引起的,因为老师问的多,所以学生话也就多起来;老师的话少,学生的话也少下去。有的专家说呀,某个课上得好呀,有50个学生发言。我觉得如果有50个学生发言,这个课就没有什么效率了,原因很简单,说话浪费了时间,集体训练缺失了。所以我们辩证地的看问题,上课不是越热闹越好,不是发言的人越多越好。 10.课堂阅读教学要“脱俗”。什么叫“脱俗”呢?追求热闹就是俗气,运用花哨的手法就是俗气。有的名师,一些年轻老师上公开课之前都要和学生们寒暄一番,就是俗气:先要说我是哪里来的,我喜欢你们,我给你们带了什么礼物,我和你们什么交流,或者我们来一个小游戏吧,给我掌声吧,都是浪费学生时间,不雅。所以语文教学要“脱俗”,要高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