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观!泉州西街菜市场展出168米“大尾灯龙”

 singer0852 2023-05-02 发布于北京

近日,泉州古城又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展览——《大尾灯龙》艺术展正式开幕。有趣的是,这场展览竟然安置在一处喧闹的菜市场内,这是一条长168米、由240盏废旧的灯笼和各类废弃物件组成的“大尾灯龙”,许多慕名而来观展的市民游客见到后,惊叹道:“太令人感动了!”

文章图片1

14日,记者探访该展览时获悉,展览将持续到明年元宵,感兴趣的市民朋友,每周末上午10点至晚上9点均可前往观展。

废弃物件打造“跃泉鱼龙” ,寄予美好展望

14日上午,记者在西街菜市场主楼二楼见到了这条“大尾灯龙”。 眼前的“大尾灯龙”蜿蜒盘旋在半空中,头部由废弃渔网、废旧器配件、废弃安全帽等物件制作而成,身体则是用240盏废旧的灯笼连接而成,尾部形似鱼尾,利用的是海边废弃的渔网,共同组成“跃泉鱼龙”的形象。

文章图片2

龙头由废弃物件制作而成

被称为“西街一姐”的郑达真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她告诉记者,展览主题为“环保回收、废物利用”,上月底,她向善于利用废弃的物件、材料并提倡“环保回收”主义的泉州青年艺术家宝小格发出办展邀请后,宝小格利用废旧灯笼、废弃渔网、废旧器配件、灯带等打造了这件艺术装置,既做到了废弃物件再利用、环保回收,也表达了创作人员对人们拼搏奋斗下苦尽甘来的期盼,寄予了美好的展望。

文章图片3

龙身由240盏废旧的灯笼连接而成

西街菜市场二楼是一个空置许久的2000多平方米空间,这次展览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起因是240盏废旧元宵灯笼无处安放,因缘聚合借此场地安置。郑达真与宝小格一拍即合后,在泉州国旅的场地支持下,大家辛苦协作,从一开始的搬240盏旧花灯到打扫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最终完成了展厅布置及装置作品呈现。

文章图片4

“大尾灯龙”被放置在西街菜市场二楼

“宝小格带领美好生活造物社团队成员没日没夜地赶工,干重活,连续布展不到10天,就呈现出该作品,很了不起。”郑达真感慨道。

“大尾灯龙”作品将宝小格的创作思路作为整体策划,以灯作形,渔网覆尾,龙口衔珠,植入环保再利用的理念,将渔网、旧配件等材料加入其中。最终呈现出来的 “大尾灯龙”,蜿蜒曲折,龙头朝东北向,意在奋发进取,如出海化龙,寄寓着龙图腾下,人们的一切美好展望和期待。

文章图片5

“这是一次很棒的'乡土文化复兴’,也是对泉州传统文化的深情表达,但无论是哪一种解读,我们都能看到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与真切的情感。”青年创客陈先生赞叹不已。

活动持续至元宵节,展览内容不断丰富

据悉, “大尾灯龙”是宝小格第一次在家乡泉州做的大型艺术装置。今年上海疫情,宝小格被困在家里三个月,尤为想念待在家乡的日子,在疫情结束后便回到了泉州。

接到达真的邀请后,她与大家一起头脑风暴、碰撞思路,最终结合达真“鲤鱼化龙“的概念,打造一条鱼龙。“生活在家乡泉州,总能回忆起小时候元宵节大家手里提着灯笼走在街上的场景,我们也想在这里营造出节日的氛围。”13日下午,当“大尾灯龙”正式亮灯后,宝小格感动得眼含热泪。

宝小格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之前学的是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后来慢慢接触到艺术装置后,便把从小就喜爱的废旧物进行改造,与艺术装置结合,开始慢慢创作出一些不错的艺术品。

文章图片6

宝小格(右)和郑达真

“我从小就喜欢收藏废弃物,对它们进行旧物改造。”虽然长期呆在外地,但宝小格也不忘为家乡创造艺术品,今年泉州海交馆开展的《泉州宝藏》新年艺术展上,她利用废旧物创作的《船不垃圾》艺术装置就深受大家喜爱。

“这两天,'大尾灯龙’也收到很多参观者的正向反馈,大家看了都说感动、振奋,这种精神力量上的鼓励,让我想一直留在泉州创作。”宝小格觉得,泉州是座节奏很慢的城市,对艺术创作者来说很有吸引力,可以静下心、慢下来进行艺术创作。

文章图片7

《大尾灯龙》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市民

“疫情后,泉州往日热闹的元宵节花灯游街活动暂时歇停了,于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做个'不消失的节日’,打造一场传统与当代结合的赏灯猜谜游集市的乡土文化复兴计划,活动持续至元宵节,到时候大家也能来感受节日的气氛。”郑达真介绍道。而为丰富展览,每周末开馆时,他们都会植入更多的内容,有木偶表演、脱口秀、音乐演出,还可以逛集市。为提倡环保、艺术、生活融合的主题,近期他们正在筹备启动《鱼·渔》集市,到时会设置废器交换环节,这样每个来观展的人还可以带着平日里不用的东西,在特定集市摊位上各求所需进行物物交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