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三)脏腑辨证之心与小肠病

 经方人生 2023-05-02 发布于四川

1.心气虚、心阳虚:


常因久病体虚,年老脏气衰弱,暴病伤阳耗气,或禀赋不足所致。

临床表现:心气虚、心阳虚的共同脉症是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脉虚弱或结代。兼有面色淡白,疲倦乏力,自汗少气,舌淡苔白等症者为心气虚;兼有畏寒,肢冷,面色滞暗,心胸弊闷或疼痛,淡舌胖嫩等症者为心阳虚。若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脉微欲绝者,多是心阳虚脱危候。

治法:心气虚,治宜补益心气,方如养心汤;心阳虚,治宜补益心阳,方如保元汤;心阳欲脱,治宜回阳救逆,方如参附汤。

图片

2.心血虚、心阴虚:

多见于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或继发于失血之后,也可见于热病伤阴或七情内伤,阴血暗耗等因素所致之证。血属阴,但血虚不等于阴虚,一般说,血虚时不应有虚热的表现,而阴虚必有虚热的表现。

临床表现:心血虚、心阴虚的共同脉症是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脉细。若兼有头昏眼花,面色淡黄或苍白,唇色淡白等症者为心血虚;若兼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则为心阴虚。

治法:补心血用四物汤,安心神用天王补心丹。

图片

3.心火亢盛

多因为情志抑郁化火,或过辛辣食物和温燥药物所致。

临床表现:心烦,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或舌体溃疡疼痛,脉数。甚则狂躁谵语; 或渐见小便赤涩刺痛(心移热于小肠),尿血等。

治法:清心泻火,方如泻心汤。心移热于小肠,宜清心导赤,方如导赤散。

图片

4.痰迷心窍

多因情志所伤,抑都,思虑过度,气结湿生;或感受湿浊之邪,阻塞气机,气结痰凝,闭阻心包所致。

临床表现:神志痴呆,精神抑郁,或神志昏蒙,举止失常,喃喃自语,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滑弦。

治法:涤痰开窍,方如导痰汤。

图片

5.痰火扰心:

多因气郁化火,煎熬津液成痰,痰火扰犯心神,或外感热邪夹痰内陷心所致。

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多梦,面赤气粗,口苦口干,便秘尿赤。重者神志错乱,哭笑无 常,狂躁妄动;打人骂人,胡言乱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心豁痰,方如礞石滚痰丸。

图片

6.心血淤阻:

多在心气虚或心阳不振,无力温运血脉的前提下,加上情绪激动,劳累受寒,或过食肥腻、饮酒等,致气滞痰阻而诱发。

临床表现:心悸,心痛,痛引肩背左臂,时发时止,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或结代。重者心痛剧烈,口唇青紫,冷汗自出,肢厥神昏,脉微欲绝。

治法:通阳化瘀,方如枳实薤白枝汤、合血府逐瘀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