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心理学与团队领导精要

 张立品vnf7h6ps 2023-05-02 发布于广东

该文选自作者《组织管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二版

导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1、团队中的现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三个和尚没水喝!

众人拾柴火焰高?
  • 10个人拔河,合力小于个人最大力之和……

通常,群体中存在着耗散,削弱了团队的效力。

2、古代领导理论

约公元前400年,苏格拉底提出管理的一般性原则:

  • 管理者应使下级愿意服从于他的领导;

  • 管理者应争取获得同盟者和支持者;

  • 管理者应有能力保持自己的人力和物力。

仔细看看:这三条原则,都和人有关。实际上,在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为下属而战”。

苏格拉底的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是行之有效的,而事实上,他的观点也是在今天开始才被大量用于实践。

3、领导与管理的定义

让下属愿意为你工作并通过下属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左端)和领导(右端)的区别:

  • 做事-治人

  • 用术-用心

  • 用手-用脑

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因此,要做好3H管理。我这里说的3H管理,就是管理好下属的三个H:

  • Hands

  • Head

  • Heart

也就是说:要管理好下属的手、脑、心!让下属心悦诚服地努力工作。这是领导力的实效!

为此,要管理好一系列偏差:

图片

一、认知偏差

现实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认知偏差,降低管理效能。

1、知觉谬误:管理中的教训

认知偏差有各种表现形式。

罗森塔尔效应:想要得到什么,就很可能得到什么。也叫“自我验证预言”。

美国的可乐大战、美国汽车业的滑坡,都犯了类似的错误。

人们经常以为别人会接受自己认为所谓的好的东西,但事实上存在着认知偏差,缺乏观点采择。

比如,《自然》杂志上就报道,人们会出于种种担忧,拒绝接种麻疹、腮腺炎疫苗,或是拒绝转基因食品。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人们会接受科技所带来的好处,而无视科技带来的风险。

知觉组合:封闭性

人有时会知觉到一个完全不存在的整体——主观轮廓。

这种现象在管理中的体现是,集体决策时,当没有所有的人都表态支持的时候,管理者可能会以为,无声就是默许,大家一致通过了。

知觉组合:连续性

人倾向于知觉连续的线段或模式,把它们当成一个整体。

这种现象在管理现实中的表现是,人们对个别元素的属性的认知,和当它们以一个连续变化的规律或模式出现时的属性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会发生偏转,而这是不理性的。

例如,一个菱形单独出现的时候,被认为是菱形,但斜着一串儿出现的时候,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串儿正方形。同理,一个人提意见,可能被认为是发扬民主,而一串儿人一起提意见,可能被认为聚众闹事。

错觉

错觉是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对事物的不正确的感知。

糟糕就糟糕在,它是正常的。

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谁看上去显得更高?通常,人们认为是天安门城楼显得更高。

但事实是:天安门城楼高34.7米,人大会堂高46.5米,几乎差了四层楼!但人们却看不出来。

知觉者特点:

  •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倾向于看到什么样的事物

  •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我们期望看到的

被知觉者的特点

地位,角色,视觉特性……会影响我们的认知。

比如,地位越高的人,你会认为他正确;扮演专家的角色,你会认为他说的正确;视觉特征看上去高富帅的人,你也可能认为他真善美。

人们常常会“看人下菜碟”:组织越大、层级越多、权力距离越大,越可能忽视下面的意见。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指的是将一个人知觉为一个独特阶层或类型的倾向。

比如,人们会形成地缘、阶层、性别甚至穿着的刻板印象,由此可能导致判断偏差。

归因

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如何知觉自己和其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对影响或解释行为的因素下结论的一种认知过程。

在社会知觉中,人们一般进行两种类型的归因:

  • 个人(内)归因,将个人的行为归因为人格特点、动机或能力等内部因素;

  • 情境(外)归因,将个人的行为归因为来自其他方面的设备条件或社会影响等外部因素。

上级与下级的归因模式往往存在相反的差异:

对于下级的成功,下级倾向于做内归因,上级倾向于做外归因;而对于下级的失误,下级倾向于做外归,因而上级倾向于做内归因。这是导致组织冲突的很重要的一个来源。

2、常见认知偏差归纳:

  • 罗森塔尔效应倾向于证明自己的预期

  • 定势:先在经验影响现时判断

  • 知觉组织:下意识地对知觉信息进行某些整合

  • 知觉选择:按照所希望或习惯的方式选择认识信息

  • 主观轮廓:主观中虚构的客体形象或管理结论

  • 知觉连续性:按假想的规则组织信息

  • 错觉:以错误的方式产生错误的认知

  • 自我确认偏差:倾向于肯定已有的管理选择

  • 刻板印象:用一般代替具体

  • 晕轮效应:以偏概全

  • 归因偏差:管理中的个人归因偏差;自利归因偏差

3、小结

  • 我们看到很多客观世界没有的东西

  • 客观世界的很多东西我们没有看到

  • 我们的认识受外部环境和内在预期的影响

推荐参考书:《心理学与生活》

图片

二、动机偏差

动机偏差导致组织效用的平庸化,因此管理者要掌握员工激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古老的寓言说:“吃饱的狮子不咬人”。这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即使是让大型猫科动物咬人一口,也要给它一个行为的理由。

人的动机的独特性:人可以有某种特殊的价值追求,甚至超越于生命之上。

例如,某些“极限运动”,攀岩,跳伞,漂流,蹦极,登山……玩的就是心跳。

1、人类的需要——激励的内容理论

人类有多种需要;需要分类的理论也有多种;需要会不断变化。

2、动机的驱力:三重需要理论

驱力是发动行为满足某种需要的愿望,是文化环境的产物。

David C. McClelland阐述了四种与工作相关的驱力:

成就:实现目标、向前发展的驱力

归属:建立有效人际关系的驱力

权力:影响他人和环境的驱力

能力:完成高质量工作和发展个人技能的驱力

管理层的三重动机如何搭配?权力需要高层最高,成就需要中层最高,亲和需要初级最高。搭配错了,就可能组织内的混乱、内斗。

三、性格偏差

性格偏差是组织HR内耗的重要原因。因此,解读、挑选、搭配性格,十分重要!

1、“大五”人格特质

  • 尽责性:可依赖的,努力的,有组织的,自律的,持久稳固的,有责任的

  • 情绪稳定性(神经质):平静的,安全的,高兴的,不忧虑的

  • 宜人性(可信赖):合作的,热心的,关心人的,好脾气的,谦恭的,值得信赖的

  • 外向性:社会化的,对人友好的,健谈的,过于自信的,社交的

  • 对于经验的开放性(开明):好奇的,智慧的,创造性的,有教养的,艺术敏感的,灵活的,有想象力的

五种性格组成了性格的海洋,构成了人的各种差异。

团队中的性格差异可能是组织中冲突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因此要重视性格的管理。

2、控制源取向

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指人们考虑他们控制自己命运的程度所形成的态度。

有两种类型:

  • 内控:个体把行为的结果解释为由自己的行为所致和控制(即“我是变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 外控:行为结果解释为外在力量的产物(即,“别的事或其他人造成了成功或失败”)。

内控者的特点

  • 更可能成为领导,所领导的团队更有效率

  • 在压力下表现更出色

  • 从事更多的新活动

  • 有更长期规划的眼界

  • 是创业精神的一个重要品质

3、模糊耐受力

对模糊性的耐受力(tolerance of ambiguity)指在多大程度上感到环境所威胁或难以应付环境。

通常,管理者要面对诸如:

  • 模糊性的情景

  • 变化快速或无法预测环境

  • 信息不充分或不清晰

  • 复杂性的情境

模糊耐受性的三个维度:

图片

   4、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采取某种行为和实现某种结果的信念

  • 人们往往放弃或失败,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行

  • 高自我效能者制定高目标,毅力强,挫折耐受性好,绩效高,成就大。

参考书目:

图片

四、态度偏差

态度不能决定一切!

心理学的经典研究告诉我们,态度和行为之间常常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时它们是第三个因素的共同后果;甚至有的时候,行为决定了态度,这个时候,先改变行为,态度自然跟着就改变了。违反这个定律,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事实上,很多微妙的场景影响着人们的态度改变。比如,生理温暖与人际温情可以互通!

用一杯热咖啡温暖双手,可以导致人们对世界产生更温暖和更慷慨的看法,而冰冷的双手往往会导致你对别人缺乏信任,不愿给与(Science,Vol. 322. no. 5901, pp. 606 - 607 )

五、决策偏差

古典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的。然而,心理学家诉我们,人们存在着很多非理性偏差。

1、弗洛伊德无意识本能理论

人是非理性的!

人类经验是由一系列的感受、情绪和直觉构成的,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无意识的需求所驱动的。

的确,社会压力和社会影响可能使人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所罗门·阿什的线段比较实验证实了这一点。明明线段A比线段B短,但当众人都说线段A比B长时,你通常会放弃真理而采取“随大流”。

2、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

西蒙(Herbert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现实中管理决策寻求的是满意解,而不是最佳解。

这是一种经济简约的策略,但也就意味着人们放弃了最佳选择。

这时候,人们还会表现出一种偏差,比如,认为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是最佳选择,而无视其他的选择也可能是同样好的选择。

而且,这时人们很善于利用支持自己已有选择的信息,而无视其他不利于自己已有选择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的价值是一样的。

3、判断启发与偏差

认知决策学家卡纳曼(Kahneman)和特弗斯基(Tversky):决策受经验和情景的启发和影响,产生偏差。

请判断:

大白鲨和虎鲸谁更厉害?

狮子是公的捕猎还是母的捕猎?

4、Blake和Mouton的领导风格与选择

布莱克、莫顿提出领导的方格图模型:

管理风格是基于“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两种领导风格维度。这两个维度的任意的组合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具体采用哪种领导风格,应该针对下属的特性来选择。

这个理论的难点在于,一个领导者是否能根据不同的情景,游刃有余地在其中变换自己的管理风格和方法。

5、技术创新与变革的决策

打破成见: 与传统不同类的,未必就是不可以的。

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和教训:

  • 金门大桥

  • 埃菲尔铁塔

  • 卢浮宫的改造

图片

   它们都是成功的经典,但当初都曾遭非议。

   有时,技术创新与变革,需要逆向思考!

   例如,3M的即时帖Post-it:不太粘的胶水,也是好胶水!

   辩证思维的启示:善于从正反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6、群体决策的优势:集体智商

   存在集体智力!(Science, 29 OCT. 2010, 330, 686-688)

  • 集体智慧的结果超过个人参与者

  • 集体智慧与团队成员的平均智力无关

  • 集体智慧与团队成员的社交敏感度和平等对话、轮流发言的机会有关

六、情境偏差

情境很大程度上影响行为和管理效用。

图片

1、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 Theory (BWT)

  • 美国政治学家James Q. Wilson和犯罪学家George Kelling提出

  • 混乱无序的情景如破窗、垃圾、乱涂乱画会引发其他形式的紊乱行为和轻度犯罪

  • 90年代纽约生活质量运动后,犯罪率下降

2、紊乱无序行为的扩散

心理学家首次提供了破窗理论的机理的实证解释,发表在《科学》杂志上(Science, 322, 1681-1685, 2008)。

如果一种规则不能被遵守,那么其他规则被破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导致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