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宋朝:看宋朝的宰相本官和兼官制度

 月亮是什么 2023-05-02 发布于浙江
文章图片1

北宋前期宰相在官制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皇帝的宰辅,又是国家的宰辅。北宋前期宰相在本官与兼官两种身份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交融、相互转化。

这一时期宰相本官与兼官并存的制度在制度上表现为:一是将本官的品秩从三品以上,改为九品以下,从而将宰相由“宰辅重臣”转化为“朝官之首”;

文章图片2

二是将宰相在本官与兼官之间的相互转换,由一个职务转变为两个职务。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皇权的膨胀和加强,而且也是制度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章图片3

宰相的品秩与本官,从三品到九品的品秩变化

宰相本官与兼官在北宋前期的制度演变中表现为:从“宰辅重臣”到“朝官之首”,最后又回到“宰辅重臣”,其变化的轨迹十分明显。

本官作为一种官衔,既不是实职也不是虚职,而是一种由朝廷设置的品级和职务。在此之前,宰相的品秩虽有三品以上,但并没有实际职事。北宋前期本官与兼官并存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宰相的品秩上。

文章图片4

根据《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北宋前期宰相的品秩主要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傅兼太子太师;太保、太傅兼太子太保;

北宋前期宰相本官与兼官并存的制度,主要表现为,一是将宰相本官的品秩从三品以上改为九品以下。

这种品秩上的变化,主要是为了体现皇权对于宰相的控制,确保皇帝对宰相权力的绝对控制。

二是将宰相兼官由两个职务转变为一个职务。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防止相权被大臣分割而导致君主集权遭到削弱。

三是将宰相本官由三品以上改为九品以下,体现了皇帝对宰相权力的直接控制和限制。

文章图片5

北宋前期宰相本官与兼官并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皇权对于相权的直接控制和限制,但这只是对于宰相权力的直接限制,并不能完全杜绝和避免相权被分割而导致君主集权遭到削弱。

文章图片6

宰相兼官,宋初的“兼官者”与“本官者”

宋代的宰相兼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宰相本身兼领其他官职,如宰相王旦,先后兼任过司空、司徒、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既是宰相,又是宰辅。

另一种是宰相兼领其他官职,如欧阳修先后兼任过枢密使、户部尚书、知制诰等职。这里所说的“兼领”并不是指“兼任”,而是指宰相兼任其他官职。

这种情况在北宋前期十分常见,如王安石先后任参知政事、中书舍人和枢密使等职。

文章图片7

北宋前期的宰相兼官制度既不同于唐代,也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而是继承了唐代官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并加以发展和完善的。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宰相兼领其他官职的时间有提前之势;第二,宰相兼领其他官职的范围有所扩大。

宋太祖于建隆元年在定策废殿前都点检为宰相时,曾对宰执大臣说:“宰相事朕久矣。自百僚初附,犹有旧官,及陛下即位,便以所任为兼官,若无事而兼职之,则皆为乱政。”

他强调了“兼官”的重要性:“宰相事朕久矣,所任必不失,所以要在宰相之任。若无事而兼职之,则皆为乱政。”

从宋太祖的话可以看出,他虽然不希望宰相兼任其他官职,但却希望其兼任其他官职,否则便会成为“乱政”。宋太祖在此问题上所持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兼官者”与“本官者”的对立。

文章图片8

从宋太祖所任宰相中可以看出所有宰相均兼任其他官职。如宋太宗时的参知政事王旦、中书舍人李昉等;部分宰相的职务发生了变化。如宋真宗时的中书侍郎李至兼同平章事、判吏部;

也有部分宰相因事功而获得新的官职。

文章图片9

两宋之间宰相兼官数量的变化,宰相兼官之原因探析

两宋时期宰相兼官的数量也不统一,其中宋初,兼者较多。例如:宋初,李浩兼太师、太保;丁谓兼太傅、中书令;陈尧咨兼尚书令;

王旦兼门下侍郎、中书令;沈义伦兼吏部尚书;吕公著兼枢密使;范纯仁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琦兼门下侍郎寇准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赵彦逾兼御史大夫。

南宋初期,王孝迪兼太师、太保,陈升之兼吏部尚书,范纯仁兼吏部尚书。绍兴年间,韩世忠和张俊分别兼任左仆射和右仆射。

文章图片10

绍兴十一年,刘光世兼枢密使。绍兴二十六年,王十朋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南宋中后期,王十朋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宰相兼官的数量是很多的。

从总体上看,北宋前期宰相的兼官之举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一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朝堂,防止大臣专权;二是为了更好地行使职权,防止官员专权;三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皇权,防止权力分散。

从宰相的角度来看,一是为了加强皇权;二是为了与其他官员区分开来;三是为了避免权力分散;四是因为皇帝的需要。

从宰相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是宰相为了提高自身的声望和地位;二是宰相希望能够兼有多职;三是希望能够通过兼职封赏来达到专权。

文章图片11

从士大夫阶层的角度来看,一是因为士大夫阶层具有浓厚的贵族情怀,希望能够通过兼官来提高自身的地位和声望;二是因为士大夫阶层具有浓厚的平民情怀,希望通过兼官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

文章图片12

结语

宰相在本官与兼官之间的转化,一方面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宋代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皇帝通过设置“兼官”“加官”等形式,为宰相提供更多的政治权力。

这些措施一方面削弱了宰相对皇权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强化了皇权,从而形成了皇帝与宰相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局面。

北宋前期宰相的“官衔”出现了变化,从“三品以上”到“九品以下”,再到“朝官之首”,是皇权加强和官僚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章图片13

宋代官制的改革,使宋代官僚体制由三省制向两省制转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官制改革比较成功的一个时期。

参考文献:

[1] 北宋宰辅政务决策与运作研究

[2] 宋代宰府僚吏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