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诗人 : 20首值得收藏的诗 (1

 麦客的春天 2023-05-03 发布于江西
新诗选刊
​​图片

​尺八
胡弦

石头上行船到天竺,
针尖下种花又开过了小腹。
如果放不下仇恨,就去一趟阿拉伯;
如果放下了仇恨,就去古寺里做一只老狮子。
大醉醒来,星空激越,
斟酒姑娘的手腕上,
有条刚刚用银子打好的大河。


 

图片

胡弦,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沙漏》《定风波》、散文集《风的嘴唇》等。曾获《诗刊》《星星》《作品》《钟山》等杂志年度诗歌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奖金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


心经
阿信

这一部河流的成长史,我们来读读。
或者,在星辰的微光下,收束气息,披霜而坐。
只我和你,在大地勉力修持。

 

图片

阿信,男,汉族,1964年农历十月生人。著有《阿信的诗》、《草地诗篇》、《那些年,在桑多河边》、《惊喜记》、《裸原》等多部诗集。获徐志摩诗歌奖、昌耀诗歌奖、西部文学奖、诗刊社陈子昂年度诗人奖、十二背后﹒梅尔年度诗人奖、屈原诗歌奖、陆游诗歌奖等。



玉米与男人
汪剑钊

到了秋天,疲惫的玉米
需要找一个地方
躺下,仰望湛蓝的天空,
清点坚持大半生的直立与孤独,
露出金黄的肉身以炫耀阳光的温暖。

阿斯图里亚斯说,人是玉米做的,不能出卖……
在西域,在天池的侧畔,
三个南方的男人为情所动,
与一片玉米相亲相爱,
不问来处,也不介意未知的前途……

十年了,他去了晓看红湿的锦官城,
他带着穗子似的胡须和伤感回到西子沐浴的临安,
而我滞留北地,继续
与雾霾讨论生态主义的细节,
但西域的玉米不知去向,
虽说诗歌依然拥抱着每一根光秃的棒子。

 

图片

汪剑钊,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出版有专著《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诗歌的乌鸦时代》《俄罗斯现代诗歌二十四讲》,诗集《比永远多一秒》《白雪的隐喻》《汪剑钊诗选》《毫无缘由的独白》和译著《俄罗斯黄金时代诗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等数十种。

 


 


 

除了风,没有别的声音
张作梗
         
除了怀念,没有什么可慰藉暮年的乡愁。
除了风,没有别的声音。
融入了异地的环境又怎样?
用一生,赢取了本埠的户籍又怎样?
只要一说话,我就露出了乡音的尾巴。
只要端起酒杯,我就想起了故乡的芦荟。
         
仿佛一棵树,被强行挖走,
给植入到陌生的土地上,
——修枝剪叶后,它活过来了……
但总有一片来自头顶的阴影,
笼罩着它的生存。异乡多风。风一吹来,
它就感到伤口婆娑,满身心的疼痛啊。
         
而要确定再不能还乡,我还得积攒多少
废弃的路、望断的云?——一颗
灌满了风声的心,搁哪儿都像
破碎的陶罐,流浪到何方都像一张
过期的船票。而当异乡慢慢变成一根
搀扶暮年的拐杖,我终于活到了
         
有乡不得归的年龄。——这是落木
萧萧下的季节。这是风在无风的
时辰仍漠漠地吹着。——这是万物哑默的
临界点:除了风,再没有别的声音……

 

图片

张作梗,湖北京山人,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扬州骊歌》《小城》《解构》等,曾获《诗刊》年度诗歌奖、首届浙江诗歌双年奖主奖。参加《诗刊》社第 24 届青春诗会、散文诗杂志社第 16 届全国散文诗笔会。



武陵山的寂静
刘年

几千万只蛐蛐在叫,蛐蛐也看不见,就觉得是灯在叫
墙壁在叫,门板在叫。打开门,青草也在叫
走出去,几千万只青蛙在叫
青蛙也看不见,就觉得泥土在叫,石头在叫
水在叫,水里的星星也在叫
有人叫你,你故意不答应,声音越来越慌,看不见人
就觉得整座武陵山脉都在叫

 

图片

刘年,本名刘代福,1974年生,湘西永顺人。喜欢落日、荒原和雪。著有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世间所有的秘密》《楚歌》,散文集《独坐菩萨岩》。



乌鸦归来
亚楠

老榆树上,风时缓
时疾
雪依旧在飘落着
而乌鸦们在一次次旅行
之后
却把安静留给了夜空
 
白茫茫雪野上,空旷
即是一种隐喻。可是森林中
那些被遗忘
在温柔之乡的雪
宛如归来者古老的灯影
落满烟花
 
此刻,一棵沉思的老树
托举大鸟
浩渺之水正在四处弥漫就像他
恪守的信仰

 

图片

亚楠,本名王亚楠。中国作协会员,伊犁州作家协会主席。已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十月》《大家》《西部》《花城》《钟山》《山花》《上海文学》《星星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多次获得全国诗歌、散文诗奖。



风景
陆岸

世上还有什么风景,
比得上你年轻时遇见的一场大雪,
大雪上只有两个人的脚印。

 

图片

陆岸,浙江桐乡人。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西部》《西湖》等刊,著诗集《煮水的黄昏》、诗合集《无见地》。主编诗媒体《一见之地》。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张常美

很多告别,仿佛通达过天地
方能成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撕开各自的天幕,两个豪爽之人
就此别过了。很多告别
像是在撕裂着同一个人
连影子也在忍着漫长的疼痛吧
而更多告别,寂然无声像
从来没有发生过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没有什么值得捎出去的消息
世上飘着的都是
抱紧过的蝉蜕
在一场细雨之后就不见了
最后的告别之前我也
只来得及附身于
一块厚重的石板
只奢求好奇的春风试着推一下它

 

图片

张常美,1982年生,山西代县人。获第十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参加37届青春诗会。有诗集《不惑的绳结》 《我见过》。



她在,就有一个家
呆瓜

他说归就归了,野鸭飞过苇塘
就没想过再回来
田野里,所有植物都矮下去
高出地面的是坟

门前的梧桐一直在落叶
风吹来,像是送行,又像是欢笑
在夏天,如果檐下有风
它也曾哭得像个孩子

他的母亲也是这样,患了老年痴呆
有时在院子里说话
有时,对着空空的黄土喊
谁偷走了她的南瓜

 

图片

呆瓜,原名张文忠,七零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人。



再登白塔山
梁书正

并没有什么是我想要去征服的了
山脚下的青草、野花和露水,也是我的高度

往上慢慢攀登,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
即使有时往下一瞥,瞧见命运陡峭的深渊

不需要欢呼或流泪了,那起伏的山峦和磅礴的云雾
我了解藏在其中的真相和本来

人到中年,遥望那些曾经拼命想征服的山峰
不过是眼前指尖上的一粒尘土
当我慢慢下山时,身边只会带着白云和清风

 

图片

梁书正,湖南湘西人,苗族。中国作协会员。曾就读鲁迅文学院、毛泽东文学院。获紫金人民文学诗歌奖、第十一届红高粱诗歌奖等。参加《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论坛、湖南省第七届青创会。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十月》《星星》等。入选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出版诗集三部。
 

新诗选刊 新诗选刊 2023-04-24 07:03 发表于湖南

收录于合集

#男诗人2个

#新诗选刊13个

图片

海男作品


 

本期诗人:汤养宗 梁晓明 余怒 剑男 江非 李不嫁 陈群洲 张二棍 江一苇 李栋

本期组稿、编辑:罗永鸿

 


 

光阴谣
汤养宗

一直在做一件事,用竹篮打水
并做得心安理得与煞有其事
我对人说,看,这就是我在人间最隐忍的工作
使空空如也的空得到了一个人千丝万缕的牵扯
深陷于此中,我反复享用着自己的从容不迫。还认下
活着就是漏洞百出。
在世上,我已顺从于越来越空的手感
还拥有这百折不挠的平衡术:从打水
到欣然领命地打上空气。从无中生有的有
到装得满满的无。从得曾从未有,到现在,不弃不放

 

图片

汤养宗,福建霞浦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出版诗集《水上吉普赛》《去人间》《制秤者说》《一个人大摆宴席汤养宗集:1984-2015》《三人颂》等多种。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丁玲文学奖诗歌成就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储吉旺文学奖,新时代诗论奖等奖项。部分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在国外传播。




梁晓明

有一种悲哀我已经离开
我的泪水忘记了纪念
我坐在宁静的空白当中
我好像是一支秋后的芦苇
头顶开满了轻柔的白花

我和空白相亲相爱
等待冬天到来
那遥远遥远又逐渐接近的
是一盏亲切的什么形式的灯呢?
摇晃我小镇上简朴的后院
恍惚睁开他
已经走远的两只眼睛

 

图片

梁晓明,中国先锋诗歌代表诗人。1988年创办中国先锋诗刊《北回归线》。获《人民文学》建国四十五周年诗歌奖、第三届华语春晚中国新诗"百年百位诗人"、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诗人等奖。出席德国上海领事馆主办的《梁晓明与汉斯.布赫——中德诗歌对话》、上海民生美术馆主办的《梁晓明诗歌朗读会》、东京首届中日现代诗人研讨会。出版诗集《开篇》《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用小号把冬天全身吹亮》《忆长安——诗译唐诗集》等。


 


这么表达
余怒

从花园到果园,这般答复自己。
一个生命,其内涵:石榴花和石榴。
这个自我(被写下的,被表现出来的),
乃至它的复数形式正在快速繁殖,
直至成为一串各具五官的怪异的葡萄胎。
蜜蜂裹着花粉,果蝇幼虫蠕行在果肉中。
感到“我是它们”使我茫然,却无力从
身上推开它们。就像刚从钟表店出来
所感到的时间的混乱。匆匆人流和噪音。
春日好奇的游客,树林深处相拥而吻
的一对对情侣,他们都有着一眼望穿
的裸体的性质,使人想用一件羊绒大衣或
深色罩衫来遮羞。这么表达“我在世界中”
实在比诗还荒谬。用诗阐释生活,在一场
少女们拿腔拿调的朗诵会上。这就好比
用上北下南的地图阐释旋转中的地球。
我已对她们失望。为何我越是积极地生活,
越是像误入城市的岩蟒一样不容于世?
因为世界的基本构造是时间,与我们身处
地理的何处没有关系——你在夏日海滩,
你在果园树下,你在家中卧室或阳台上,
都是在时间的同一个点上,仿佛身陷于
一面其各处折射率都不同的巨大魔镜中。

 

图片

余怒,生于1966年,中国当代诗人,著有诗集若干,诗论若干。



半边猪
剑男

一个人在山路上用自行车驮着半边猪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半边猪
他们就像快乐的三兄弟
显示出欢乐的三位一体
终于快要结束一年的艰辛,看上去
只有猪的快乐是真实的
眯着眼,横着半边身子,不需要
像人一样奔波,像自行车一样被蹬踏
但在这个新年即将来临的乡下
我相信一个被劈成两半的人的快乐
要超过猪的快乐,你看
这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一半
在春节前的集市,一半在山中的家乡
一半在妻儿身边,一半在父母床前
一半在余岁,一半在新年
单薄的身子分割得不再有多余的东西
但他的口哨吹得多么欢快
像获得了神对他的额外奖赏

 

图片

剑男,原名卢雄飞,湖北通城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发表有诗歌、小说、散文及评论,曾获丁玲文学奖、《芳草》汉语文学奖、汉语诗歌双年十佳、《长江文艺》双年文学奖,著有《散页与断章》《剑男诗选》《星空和青瓦》等。




一只白鸡
江非

如何想起一只白鸡

想起它在一道栅栏下啄食
红色的鸡冠有节奏地扇动
其他的鸡都是灰的
只有它是白的

想起它单脚立于栅栏之上
一只爪子轻轻地挠着脖子
它不是特别的
它只是一件白色的事物

雪后的空地上
一只白鸡融身于另一种类同的物体

想起它向远处踱去
在关涉着别处的生活
又向着近处笔挺地走来

一只白鸡是你爱过的
一件白色的衣物
白色有关于白色的记忆
白永不会倾塌

如何把一只白鸡想起得
更加准确,更加清晰

一只栖宿于高高的树桠上的白鸡
它浑身都是雪白的
它在高处
只有它硕大的鸡冠是红色的
白鸡是红色的

 

图片

江非,1974年生,山东临沂人,现居海南。著有诗集《自然与时日》《泥与土》《传记的秋日书写格式》等10部。



回声
李不嫁

看着这么多青春的面孔
在漫长的沉默中,用破冰的声音
打破坚冰。我不禁竖起耳朵,戴上助听器
听了一遍又一遍
是啊,我老了,眼睛已看不清
这些面孔,是否酷似我年轻时的翻版,热烈、凝重
但这潮水般的声浪
灌入耳洞时,却熟悉如当年
我们在校园里敲响脸盆时
穿越岁月的峡谷
激起的回声

 

图片

李不嫁,男性公民,六零后湘人,因其诗作的特立独行而被称为湖南的老诗骨。


布达拉宫
陈群洲

这些年,我设计过无数种方式
穿越万水千山,去朝觐你

但是我恐高,担心缺氧。我还担心
自己虔诚不够,内心常有杂念
不比一只飞鸟纯粹

 

图片

陈群洲,作品见之于《诗刊》《中国作家》等处,著有诗集《约等于虚构》等8部。作品收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提出“诗散文”的新文种命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蓝墨水上游诗群发起人。
 


 


 


 

 一生中的一个夜晚
张二棍

那夜,我执一支
墨水殆尽的钢笔,反复摩擦着
一张白纸。我至今记得
那沙沙的,沙沙的声音
那笔尖,旁若无人的狂欢
那谢绝了任何语言同行的盛大旅行
那再也无法抵达的渺远,与骄傲
那沙沙的声音,在夜空中,回旋着
直到窗外,曙光涌来,鸟鸣如笛
我猜,是一只知更
它肯定不知道,我已经
度过了自己所有的夜晚
谁也不可能知道,在一夜的
沙沙声中,我已经败光了
他们的一生

 

图片

张二棍,原名张常春,1982年生于山西代县。曾获《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赵树理文学奖、黄河文学奖、西部文学奖华文青年诗人奖、《长江文艺》诗歌双年奖等。出版有诗集《旷野》《入林记》《搬山寄》等。



火车
江一苇

那一年,在新修建的县城火车站,
我等一个人从远方归来。
时候渐近年关,应该还下了一场厚厚的积雪。
我一个人,在冰冷的火车站
固执地等一个人归来。虽然我不知道
她会何时,从什么地方归来。
我仔细聆听着每一趟火车驶来的声音,
眼睛一眨不眨地,挨个扫过每一个
从出站口走出的人们。
后来,我逐渐熟悉了火车在轨道滑行的隆隆声
和刺耳的尖叫声。我不知道如何比喻,
在和自己多年的对峙中,
我只觉得,时刻都有一列火车
从我的身体里穿行而过,
时而悲鸣,时而尖叫。我作为不断被路过的
火车站,在寂静中不停地喧嚣。

 

图片

江一苇,本名李金奎。中国作协会员,甘肃渭源人。中国诗歌网第二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研班学员,入选《诗刊》社第34届青春诗会。获《诗刊》诗歌阅读馆第二届十大好诗奖、第19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新锐奖、第五届马家窑文艺奖文学类一等奖等。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中国汉诗》等刊。著有诗集《摸天空》。



法师
李栋

道场做完了
法师累瘫在地上
倚着蒲团
大口地喘息
我拿给他一包烟
迟疑了一下
他递一枝给我
我们脑袋凑在一起点火
一点不像
刚才做法的样子
他的外省口音荡然无存
唯唯诺诺
如谁家招赘的女婿
他不知道
就这一会儿
我把村子里适龄的寡妇
数了一遍
还真有一两个适合他
但是我没说
我怕
人家需要念经时
再找不到外来的和尚

 

图片

李栋,久居山西,分行爱好者。

尺八
胡弦

石头上行船到天竺,
针尖下种花又开过了小腹。
如果放不下仇恨,就去一趟阿拉伯;
如果放下了仇恨,就去古寺里做一只老狮子。
大醉醒来,星空激越,
斟酒姑娘的手腕上,
有条刚刚用银子打好的大河。


 

图片

胡弦,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沙漏》《定风波》、散文集《风的嘴唇》等。曾获《诗刊》《星星》《作品》《钟山》等杂志年度诗歌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奖金奖,柔刚诗歌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


心经
阿信

这一部河流的成长史,我们来读读。
或者,在星辰的微光下,收束气息,披霜而坐。
只我和你,在大地勉力修持。

 

图片

阿信,男,汉族,1964年农历十月生人。著有《阿信的诗》、《草地诗篇》、《那些年,在桑多河边》、《惊喜记》、《裸原》等多部诗集。获徐志摩诗歌奖、昌耀诗歌奖、西部文学奖、诗刊社陈子昂年度诗人奖、十二背后﹒梅尔年度诗人奖、屈原诗歌奖、陆游诗歌奖等。



玉米与男人
汪剑钊

到了秋天,疲惫的玉米
需要找一个地方
躺下,仰望湛蓝的天空,
清点坚持大半生的直立与孤独,
露出金黄的肉身以炫耀阳光的温暖。

阿斯图里亚斯说,人是玉米做的,不能出卖……
在西域,在天池的侧畔,
三个南方的男人为情所动,
与一片玉米相亲相爱,
不问来处,也不介意未知的前途……

十年了,他去了晓看红湿的锦官城,
他带着穗子似的胡须和伤感回到西子沐浴的临安,
而我滞留北地,继续
与雾霾讨论生态主义的细节,
但西域的玉米不知去向,
虽说诗歌依然拥抱着每一根光秃的棒子。

 

图片

汪剑钊,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出版有专著《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诗歌的乌鸦时代》《俄罗斯现代诗歌二十四讲》,诗集《比永远多一秒》《白雪的隐喻》《汪剑钊诗选》《毫无缘由的独白》和译著《俄罗斯黄金时代诗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等数十种。

 


 


 

除了风,没有别的声音
张作梗
         
除了怀念,没有什么可慰藉暮年的乡愁。
除了风,没有别的声音。
融入了异地的环境又怎样?
用一生,赢取了本埠的户籍又怎样?
只要一说话,我就露出了乡音的尾巴。
只要端起酒杯,我就想起了故乡的芦荟。
         
仿佛一棵树,被强行挖走,
给植入到陌生的土地上,
——修枝剪叶后,它活过来了……
但总有一片来自头顶的阴影,
笼罩着它的生存。异乡多风。风一吹来,
它就感到伤口婆娑,满身心的疼痛啊。
         
而要确定再不能还乡,我还得积攒多少
废弃的路、望断的云?——一颗
灌满了风声的心,搁哪儿都像
破碎的陶罐,流浪到何方都像一张
过期的船票。而当异乡慢慢变成一根
搀扶暮年的拐杖,我终于活到了
         
有乡不得归的年龄。——这是落木
萧萧下的季节。这是风在无风的
时辰仍漠漠地吹着。——这是万物哑默的
临界点:除了风,再没有别的声音……

 

图片

张作梗,湖北京山人,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扬州骊歌》《小城》《解构》等,曾获《诗刊》年度诗歌奖、首届浙江诗歌双年奖主奖。参加《诗刊》社第 24 届青春诗会、散文诗杂志社第 16 届全国散文诗笔会。



武陵山的寂静
刘年

几千万只蛐蛐在叫,蛐蛐也看不见,就觉得是灯在叫
墙壁在叫,门板在叫。打开门,青草也在叫
走出去,几千万只青蛙在叫
青蛙也看不见,就觉得泥土在叫,石头在叫
水在叫,水里的星星也在叫
有人叫你,你故意不答应,声音越来越慌,看不见人
就觉得整座武陵山脉都在叫

 

图片

刘年,本名刘代福,1974年生,湘西永顺人。喜欢落日、荒原和雪。著有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世间所有的秘密》《楚歌》,散文集《独坐菩萨岩》。



乌鸦归来
亚楠

老榆树上,风时缓
时疾
雪依旧在飘落着
而乌鸦们在一次次旅行
之后
却把安静留给了夜空
 
白茫茫雪野上,空旷
即是一种隐喻。可是森林中
那些被遗忘
在温柔之乡的雪
宛如归来者古老的灯影
落满烟花
 
此刻,一棵沉思的老树
托举大鸟
浩渺之水正在四处弥漫就像他
恪守的信仰

 

图片

亚楠,本名王亚楠。中国作协会员,伊犁州作家协会主席。已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十月》《大家》《西部》《花城》《钟山》《山花》《上海文学》《星星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多次获得全国诗歌、散文诗奖。



风景
陆岸

世上还有什么风景,
比得上你年轻时遇见的一场大雪,
大雪上只有两个人的脚印。

 

图片

陆岸,浙江桐乡人。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西部》《西湖》等刊,著诗集《煮水的黄昏》、诗合集《无见地》。主编诗媒体《一见之地》。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张常美

很多告别,仿佛通达过天地
方能成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撕开各自的天幕,两个豪爽之人
就此别过了。很多告别
像是在撕裂着同一个人
连影子也在忍着漫长的疼痛吧
而更多告别,寂然无声像
从来没有发生过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没有什么值得捎出去的消息
世上飘着的都是
抱紧过的蝉蜕
在一场细雨之后就不见了
最后的告别之前我也
只来得及附身于
一块厚重的石板
只奢求好奇的春风试着推一下它

 

图片

张常美,1982年生,山西代县人。获第十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参加37届青春诗会。有诗集《不惑的绳结》 《我见过》。



她在,就有一个家
呆瓜

他说归就归了,野鸭飞过苇塘
就没想过再回来
田野里,所有植物都矮下去
高出地面的是坟

门前的梧桐一直在落叶
风吹来,像是送行,又像是欢笑
在夏天,如果檐下有风
它也曾哭得像个孩子

他的母亲也是这样,患了老年痴呆
有时在院子里说话
有时,对着空空的黄土喊
谁偷走了她的南瓜

 

图片

呆瓜,原名张文忠,七零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人。



再登白塔山
梁书正

并没有什么是我想要去征服的了
山脚下的青草、野花和露水,也是我的高度

往上慢慢攀登,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
即使有时往下一瞥,瞧见命运陡峭的深渊

不需要欢呼或流泪了,那起伏的山峦和磅礴的云雾
我了解藏在其中的真相和本来

人到中年,遥望那些曾经拼命想征服的山峰
不过是眼前指尖上的一粒尘土
当我慢慢下山时,身边只会带着白云和清风

 

图片

梁书正,湖南湘西人,苗族。中国作协会员。曾就读鲁迅文学院、毛泽东文学院。获紫金人民文学诗歌奖、第十一届红高粱诗歌奖等。参加《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论坛、湖南省第七届青创会。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十月》《星星》等。入选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出版诗集三部。
 ​​​​

发布于 陕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