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源源不断 2023-05-03 发布于宁夏
01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来源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是整个阳明心学中最核心的精髓理念。
无善无恶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

有善恶之分是什么时候呢?就是我们起心动念之时,人之所以有意念,就是因为有欲望,有好恶,因为人的意念,有了善恶之别。

有的这些念头,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呢?你不知道没关系,你的良知知道。良知天然的能判断善恶。中国人常常说一句话叫作:“凭良心做事”,良知就是我们说的良心。骂人的时候常常会说:“你这么做,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有时候,我们帮助一个人,会觉得心中有一种助人为乐的喜悦;而损害一个人的时候,心中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虚,人家说的做贼心虚的感觉,这就是良知在起作用。
良知已经判断出哪些事情是善,哪些事情是恶了,接下来就要去做善的事情,然后恶的念头就要去除,不要去作恶的事情,赶快把恶的意念给消除掉,这个过程就叫做格物。
02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王阳明认为诚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诚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坦白,如果用诚意之心去格物致知,才能有所精进。
人们都不喜欢别人骗自己,因此看到别人的诚意,便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而心生触动。
而人也只有真诚的对待自己的,不自欺欺人,才能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才能扬长避短,有所发展。
03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普天之下的人,不论贵人还是凡夫,只要内心向善,心存良知,修身养德,升华思想,不断提高,都可成为圣贤。
人之至善,福气自来。
当你心里只有自己时,你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但当你的心中,装着越来越多别人时,就会得到更多人与人之间往来所带来的感恩、温暖和爱!
04
心既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即是理。天下又哪里会有心之外的事,心之外的理呢?
强调了人心的重要性,凡事都要从心里去寻求原因。
一个人的心是最重要的,只有让自己的内心强大,才能不顾一切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有时候虽然满身荆棘,但是却依旧走向了终点,让自己的未来走向更加美好的前方。
05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一个人要修行就必须通过具体事情去磨炼,这样才能站立得住;才能做到无事安静时能定得住心,有事动乱时也能定得住心。
王阳明一生注重知行合一,在坎坷人生中,内修心外修身,经历格竹之败、科举失意、廷杖加身、远谪贵州,种种事变磨砺,都化作增长才干的养料。最终文以立学传世,武能平叛镇乱,建立不朽功勋。
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经受住千锤万凿,才能百炼成钢、成长成才。
06
如今于凡忿懥(zhì)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一举一动都合乎人类本性),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俗话说“观念一转天地宽”,只有不着物欲,便无可挂碍,不被绑缚,自然活得洒脱。

图片

07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此心不动,就是心无杂念,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自己的想法和理念。随机而动,就是在此心不动的基础之上,把握住机会。
静心生慧根,一觉万法生。
心不动,在于去除了一切私欲杂念,心不妄动,精神内守,内圣而外王。
万事万物的生长变化,在于机缘适宜。该动时动,随心而动,顺势而为,尽人事,听天命。
一静一动,道在其中。
08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在临终前,弟子在身边侍奉,问起老师的遗言,王阳明只说了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八个字可以说是王阳明一生的概括,也是他对世人的最后的教诲。
内心光明的人,他的世界也一片光明,一片生机。圣人内心光明,能够映照万物。
而普通人的心,因为私欲和妄念的遮蔽,昏暗、浑浊,早已失却了那份光明。
因此王阳明遗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意思是我一生做到了内心光明,这就够了,没有任何遗憾。
内心光明的人,能够烛照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