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惟中茶道 2020-11-17

学习王阳明心学

离不开有名的“四句教”

不过对于“四句教”

却有“四有句之教”与“四无句之教”的争论

所谓“四有句之教”,即为“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所谓“四无句之教”,则由王阳明学生王汝中提出:

“无心之心则藏密,无意之意则应圆,

无知之知则体寂,无物之物则用神。”

王汝中认为

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的

那么,意也是无善无恶的意

知也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也是无善无恶的物

若认为意有善恶

那么在心体上终究还有善恶存在

而钱德洪坚持认为

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本是无善无恶的

但是人有收到沾染的心,在意念上就要善恶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恢复性体的功夫

若意本无善恶,那么功夫也不消说了

对此,王阳明先生是这样解答的

他说两位的见解恰好可以相互补充

不可以偏执一方

开导人的方法,原本有两种

资质高的人,让他直接从本源上体悟

因为他人和自我、内与外一切都通透了

资质低的人,心不免受到沾染,本体被蒙蔽

因此就教导他从意念上实实在在为善去恶

待功夫纯熟后,本体也就彻底明净了

不过

这资质特高的人,世上很难发现

人有受到沾染的心

若不教导他在良知上切实用为善去恶的功夫

只去悬空思索一个本体,事情都不切实交易处理

这只不过是修成了一个虚空寂静的坏毛病

难怪佛家也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有道是

“行道而有得于心。”

舍去“行”,何以能“得”?

舍去“事”,何以能见本体?

德者,得也

厚德载物,也是“事上磨”出来的

远曰:“道因心有,何得言无心是道?”

师曰:“道本无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虚然。穷心既无,道凭何立?二俱虚妄,是假名。”

《厚德载物》......弟子规

坚信人人性本善,

不能容人莫小看。

自负无非德尚浅,

无限包容良知现。

气焰让他久自敛,

胸怀天地慈为先。

不良子孙不可弃,

悉心呵护正心怜!

陈真人2014/7/21号晚上,写于重庆鹅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