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交中的送礼,社交与旅游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5-03 发布于河南

社交中的送礼

在社会风气不好的情况下,给人送礼,一般是会被视为不正之风而遭贬斥的。有些人也的确把送礼庸俗化、商品化了,竟把送礼与“交易”二字联系到了一起,将送礼变成了联系人的桥梁,编织关系网的绳络,破坏正确原则和规章制度的“炸药包”、“手榴弹”。此类人中有为升官提干送礼者,有为入党求学送礼者,有为要钱要物送礼者,也有为打赢官司送礼者,还有为了讲“哥们义气”而送礼者,如此等等。有送礼时笑脸敬呈、口称“没别的意思,只是略表心意”的老把式;也有一边送礼,一边锋芒毕露地嘱咐:“东西不多;请您帮个忙”的初出茅庐的新角色;有盲目迷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糊涂人,不看对象,不加“分析”地一古脑只管送货上门,误以为礼多人不怪,一律多多益善者;也有老谋深算,锱铢掂量,完全按着受礼人的“使用价值”“按质论价”“看货付款”的人,就是说,办小事送小礼,办大事送大礼;给权小的送小礼,给权大的送大礼;尊卑有序,贵贱不等,精确计算,分厘不误。自然,也有“礼尚往来”量入为出,你这次送我半斤,我下次送你五两,或略有增减,以互不“吃亏”为原则的人,等等。由于送礼有了上述种种(自然,这里并未尽述)利害的算计和商品交易的含义,所以,人们把送礼者视为“欲将取之,必先与之”的“吃小亏占大便宜”的人物,将送礼视为破坏正常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腐蚀剂,是不足为奇的。

然而,这只是上述一类“送礼观”及送礼者们把送礼的含义和名义庸俗化了的缘故。按照本来的意义,送礼只不过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礼仪活动。送礼既不是献媚,也不是施舍;既谈不上资助,更与“收买人心”不搭界,因此,不应当把礼物放到金钱的天平上去衡量其价值。送礼是友人与亲人,或者非亲非友但却有敬重、仰慕之情的人们之间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于送礼者和受礼者都极为愉快的交流感情的活动。发于情,才现于礼,它是亲切的赠予,代表的是送礼人的一颗亲善的心,这绝不是任何数额的金钱所能买得到或代替得了的。这就是送礼的含义。也只有按着这样的含义送礼,才合乎送礼的“理”与“礼”,才是高尚的,可贵的,值得珍视的;否则,就既不合送礼的“理”,也违背送礼的“礼”,对送礼者与受礼者来说,就都是既无“理”又无“礼”的庸俗行为了!显而易见,正常的送礼活动,在社交当中是很自然的事,因为送礼可以愉快地交流感情,既然是表示自己的发自内心的敬慕、友好和亲善之情的行动,它就必然会起到加深相互理解,加强感情联系的纽带,从而增强感情和友谊,促进社交发展的作用。可以说,送礼在社交活动中是有相当的积极作用的。

然而,送礼也有讲究。象那种“我给你送个礼,你给我办点事”一类的交易,固然是令人恶心,不值一提;即使完全发于内心的友好赠予,也有一个适当、适量和适时、适宜与否的问题,更有一个是否赋予了积极内容的问题。譬如说,原有一定关系的人才好去送礼,如果素无往来,却突然送礼上门,就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再者,既去送礼,总多少有些缘由,或祝贺什么,或祝愿什么,等等,无缘无故突然携礼而至,也会使人觉得蹊跷;而如果只是为了托人办事而送礼,就容易使人觉得你这人太俗气,而且又小看了别人。话剧《谁是强者》里的那位采购员,为了采购到急需的物品而给厂长送去了几斤“南方”的青菜,就使那位老厂长感到蒙受了极大的耻辱。

这样送礼,其实是极无礼的。而作为姑娘来说,还要考虑到自己作为姑娘的特定身份,在给别人送礼时,尤要多加一层思量,比如说,给男同志送礼就要斟酌斟酌,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一般就不必主动向其馈赠,即使因某种缘由要向男同志送礼,在礼品的选择、送礼的时间和场合上,都要力求合宜。打个比方来说,通常作为表示爱情信物的荷包、手帕之类的物品,就不易作为礼物随便送给男同志;而如果男同志不是在住院或在家养病,也不易馈赠高级营养品或精制高档食品之类,在送礼品的时间和场合上也宜避忌男女之嫌。如果是向女友送礼则应选择女子适用的礼品,倘是无特别缘由却向女友赠送男子适用品,不惟是对女友的失敬,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和误解,就与自己送礼的初衷相违背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姑娘在送礼时需加注意的。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问题为送礼人所需知:首先应明确最高贵的礼物应是精神礼品,是能给人以激励、鼓舞人向上的东西。比如苏州画院的老画家沈彬如和书法家江波同志为了慰问我云南边防部队浴血作战的将士,鼓励指战员多杀敌人,特意精心绘制和题写了一幅《九骏图》,赠送给边防前线的九勇士;广西民族学院女学生王玲姑娘则将自己精心绣制的一枝鲜红的木棉花,赠给广西边防部队在法卡山战斗中荣立一等功的战士李怀琼;上海化工局的一万零七百三十名共青团员和青年把他们亲手签名、封面上写着“振兴中华,保卫四化”大字的签名册,赠给守卫祖国边防的英雄们。这些礼物看起来平平常常,却蕴藏了深情厚意,凝聚着人民群众对战士的厚爱,洋溢着对英雄战士的热情礼赞和崇敬心意。他们这样送礼自然与平时社交中的礼赠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却是可宝贵的。事实上类似这样赠送精神礼品的例子是很多的,诗人郭小川在一对青年结婚时,就以诗作礼物,鼓励这对青年说:“鸿雁双飞起,翱翔风雨中。英雄不回顾,昂首向高空。”这比给他们送对枕巾,送个脸盆,甚或送个电视机,恐怕要高雅和有意义得多吧!

在赠送别人物质礼品时,要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礼物。比如一般人送给病人的礼品多是合口味的精细食物,用以表示希望病人早日痊愈,养好身体;给亲友的生日礼物,大多是寿糕、糖果和衣物之类,用以表示祝愿他精神愉快,健康长寿;送给学友的礼物,多是对他有用又有价值的书籍,用以希望他学业长进……,然而,还可以送得更加巧妙和含蓄点,比如,有人给正处于病后恢复期的朋友送上一只盛满泥土的花盆和一袋花籽,并附上一张纸条:“我相信,由你亲自种植这盆花,你会感到乐趣。”这就显得别具深情,必将给受礼人留下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又如,有人给一个生病的同事送来了一只压力锅。原来,这位病人发病前一直想买一只压力锅而未买到,现在得到了它,心情就格外快活。这种千方百计让病人情绪愉快,以促使他病情好转的良苦用心,不用说,受礼人是心领神会的。这样,他对送礼人的感激之情,必定远胜于平时,很多人的感情联系就是在此时此刻建立起来的。有的人送礼不拘形式而且别出心裁,因它象送礼而又不象送礼,既达到了通过送礼而联络感情的目的,又因不象送礼而充满诙谐趣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颇有意味。比如有几位女大学生邀请几位男生到她们宿舍做客。男同学到齐后,一位女同学讲话了:“今天请诸君来没别的意思,只是想赠给每位一件小礼物,务请笑纳。结果A君得到一块檀香皂,是姑娘们希望他改改不爱洗澡的毛病;B君得到了一个刮脸刀,因为姑娘们觉得他的大胡子着实煞风景;C君得到一个针线包,那是他的衣服破了从不自己缝一缝;D君得到的礼物是把刷碗的炊帚,那是姑娘们希望他吃过饭把碗刷得干干净净……。姑娘们把礼物送了,也将了男生们一军。这无疑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这几位女同学送礼就送得极巧妙,她们用送礼批评、帮助了这几个男生,这几个男生接受了礼物,也就接受了她们的批评帮助,从此不仅卫生搞好了,他们对这几位女同学想必也会从心眼里佩服和感谢吧?

再者,如果要送礼,就不要只是想到赠送吃穿玩物,还要注意送那些有纪念意义、有深刻含义的礼品。比如,三十年代,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采访时,毛泽东同志就曾送给他一顶当时红军戴的八角帽。这个礼品虽很小,意义却很犬。斯诺把这顶八角帽视为极其珍贵的礼物和纪念品,一直带在身边,直到他去世前不久才由他的亲属把它送给我国,成了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总之,社交不一定送礼,也不依靠送礼。如果要送礼的话,只要不是为着搞什么交易,就应讲究一点方法和艺术,这样,送礼便能成为人们联络感情的纽带,而不致成为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腐蚀剂了!

社交与旅游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活动已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心向往之的业余活动了。应当说旅游的确是一件惬意的事,旅游时或单人独行或良友结伴,或自由组团,或集体活动;可步行,可乘车,可航海,可航空;或观览奇胜壮美的北国风光,或欣尝妩媚秀丽的南方山水,或临碣石而观沧海,或登泰山而小天下,兴趣何在,足迹何往,任取任选,均无不可。它对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体魄,陶冶情操,无不具有极大好处。除此之外,旅游活动还是社交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外出旅游,势必扩大一个人的社交范围,从而结交平时接触不到的新朋友,这无疑更是山水之外的收获。可以说,社交与旅游,旅游与社交,二者是同步开展、互相促进的。

单人独行式的旅游,虽不乏自己掏腰包游山玩水的,但也有不少系出差之余顺便观览者,不管何种情况,虽是单独旅游,却都未必是“百年多病独登台”那样的孤身只影,往往是或有朋友陪伴,或有主人导游,即令是“单个行动”,也仍不免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方人士到此地同游,这样在旅游中仍可结识各地各色人等,生活中邂逅相遇而一见如故,成了好友,甚至男女一见钟情而结为良缘的事例,是并不少见的。只要做社交的有心人,用心人,即令是殊途同游一地而偶然聚首的侣伴,只要能同声相应,志趣相投经过旅途中的接谈、交往,从而达到互相了解,甚至建立友情和联系,都是完全可能的。

目前最常见的是有组织的集体旅游活动,其中又多是工作单位为职工组织的休假或疗养,还有业余活动性质的短期、短途旅游,也有的是大专、中学学生利用假期结伙组成的旅游团体。应当说,这样的旅游活动,对开展社交都是很有利的,甚至可以说,这种旅游团体本身就是很好的社交活动形式。因为许多同志虽然平时工作、学习在一起,但因为平日里大家都比较忙碌,说说笑笑、玩玩乐乐,甚至开怀畅叙的机会都是不多的,因而彼此间的了解往往很不够。这样,互相之间的感情联系也就比较淡薄。所谓“只有同志关系,没有朋友关系”,往往就是这样造成的。组团旅游,大家吃喝玩乐在一起,说说笑笑,或并肩携手,跋山涉水,或你偎我依,抵足而眠,或一起奔忙于野营野炊,或共同忘情于营火晚会……如此这般,平日不甚熟悉的,通过旅游活动熟悉了起来;过去素不相识的,现在认识了,了解了;以往的点头之交,可能成了好朋友。又由于这样的旅游团体往往有领导干部带队,这样,平时未必与群众朝夕相处的领导干部,这时也有条件与大家一天到晚吃喝在一起,说笑在一起,玩乐在一起了,因而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和大家打成一片了。有的领导干部就是在旅游活动中与群众建立起感情,甚至成了知心朋友的。

旅游活动虽是好玩、有趣,却也不象活神仙那样飘逸舒适,不可能在旅游中需要什么便应有尽有;也不可能处处都一路顺风,万事如意。有时也会遇到旅游中的困难和麻烦,比如目前条件下常见的买票难、乘车难、住店难等等,这时,就要一起旅游的人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就要有人去联系食宿,去办车船票。这样,在热烈的民主讨论空气中,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在保证旅游顺利进行中,人们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同舟共济,有忧同忧,有乐同乐,共同利益的纽带,感情的纽带,友谊的纽带,就无形中把彼此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在旅游中,还自然会出现不少帮老扶弱、见困难就上、见方便就让的好同志,好风格,比如你帮我提件包,我帮你买件纪念品呀,你请我喝杯汽水,我请你吃根冰棍呀;再如,住宿时,将好床好铺好让给别人,自己甘愿“把门儿”、“靠边儿”、当“警卫员”、“通信员”;旅游时有人掉了队,大家争先恐后地让同游旅伴原地休息,自己不辞辛苦返回寻找掉队的同伴呀;……诸如此类,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由于是在有纪念意义的旅游中发生的,所以必然会给当事人留下长久的记忆,而且对促进互相了解,建立亲密的感情和友谊,都将起到平时所起不到的作用。“旅游朋友”往往会成为生活中的真挚朋友呢。

个再者,旅游往往与旅游地的探亲访友结合进行,因此,它对增进与远方亲友的情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往往有这种情形;由于居地遥远,有的亲戚朋友不免疏于联系,日久天长,彼此之间的感情组带便会有所松弛。这样,通过旅游活动,“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不亦乐乎”,客人宾至如归,便会将被时光冲淡的记忆唤醒,使原来的亲密情谊重新燃起,并进一步发展起来。自然,旅游中探亲访友也有个方法问题,如果不加注意,也未必能收到密切情谊的效果。比如说,探亲访友之前,最好能预先有所准备,如带上一点亲友喜欢吃的本地土特产,或者带上点能体现自己工作成绩的纪念品等等。如果亲友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最好带上一点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的糕点糖果之类的东西,如果你的亲友是姑娘,还可以考虑给她带点姑娘喜欢的用品,如精巧的衣饰之类。当然,由于旅途上不便,馈赠亲友的礼品凡需长途携带者,均宜少而精。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礼品虽然不多,却既表示了你的心意,也增加了亲友团聚时的欢快气氛,主人是会高兴的。此外,探亲访友的时间也应妥为选择,如果人家是双职工,工作比较繁忙,那么,可以在去探望之前给主人家写封信,或事先打个电话,约定什么时候去看望,好使主人有所准备,以便届时在家专候,也免得你去吃闭门樊下。写信时如亲友是有了妻室的男同志,而你与他的妻子也熟悉,就最好与其妻子联系,或与他们夫妻二人一起联系。再者,姑娘旅游途中探望亲友,由于人地生疏,一般说以白天前往较为妥当。而对于工作忙的人来说,探望他的时间又似以晚饭后为宜,因为这时去探望,既不耽误他的工作,下班后与他全家人见面也更适宜。不过,这也要事先约好,因为约定了晚饭后去探望主人,就等于告诉主人,客人不在他那里就餐,不让他设酒招待,这样做,既不使亲友破费,也免去了彼此不少麻烦。至于到主人家后的交谈,应视双方感情和当时实际情况决定。如果主人家热情欢迎,谈兴又很浓,自然可以较长时间的聊叙,如果主人交谈兴致不高,或显得厌倦,也可少坐一段时间,即起身告辞。

有的人到亲友家去是要投宿。这要看主人家的具体情况再来决定。如果主人家住房较为宽畅,有容客余地,又有留客意思,那当然可以住下。住下以后,也应尽点客人义务,比如帮忙搞搞室内卫生呀,帮忙洗洗菜、烧烧饭呀。如果不是至爱亲朋,要尽量到外边就餐,这样,可以使主人减少许多麻烦和负担。主人家如果有少年儿童,你在参观游览名胜古迹时,最好能带上他们一同前往。这既可满足少年儿童游览玩耍的要求,又可给你的旅游活动增添一份情趣,这无论给孩子、给他们的父母,还是给你,都会留下永久而美好的回忆的。不用说,对你们的亲情和友情的加深和发展,也会有促进作用的。

当然,旅游中的社交活动,除了有组织的集体旅游和探亲访友之外,多是萍水相逢的“车船交情”“马路交情”,或“公园交情”、“旅馆交情”多数接触不多,交谈不深,了解不够,因而,彼此虽然可以建立联系,日后还可以以通信或互访的形式,进一步互相了解,发展友谊,却不可轻易“一见如故”,无其是姑娘之于男青年,更不可凭偶然邂逅即轻言“知心朋友”,因为他的“心”到底如何,单靠“旅游社交”的短暂接触和肤浅了解,往往是很难把握的,姑娘在旅游社交中不能不提防假装正经、故意讨好的伪君子,真骗子。即令同是女性相交,也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对她细心了解、观察和分析,若确是好同志或可以与之交往的人,才逐步与之加深交往,否则,就要与她保持距离。报纸上曾登载过的那个冒充电影导演的女儿的姑娘,以社交为名,欺骗了一个又一个梦想上银幕的女演员的事例,就是这方面的反面教员。姑娘涉足旅游社交活动时,对此不可不加以注意。

总而言之,旅游对于社交,无疑是极好的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姑娘们应该、也完全可能结交更多的熟人和朋友,从而把自己社交的圈子扩展得大些,更大些。但是,“旅游中的社交”毕竟不是“社交中的旅游”,不可将一面之识的点头之交轻易视作莫逆之交,以至无所不谈甚至对对方百依百顺起来,那样就容易出差错,可靠的是在这基础上进一步交往和相互了解,这才是建真交情,交真朋友的可靠途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