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十年前的那些非典型商店

 鼓楼静语 2023-05-03 发布于北京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设立各种商业服务业网点,无疑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而这些不同业态、类型、行业网点的变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映衬和缩影。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常去的一些非典型商店,虽然不像食品店、副食店、百货店那样遍地都是、不可或缺,确也在我和一些市民的生活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而这些商店在今天,大都很少年或者根本见不到了。

玻璃店或称玻璃铺。当时真的不少,我家胡同口就有一家。因为当时的平房大都是木质门窗,不小心打碎了玻璃都是自己到店里去配。量好尺寸,说好要几厘(其实是毫米)厚的,店里师傅拿尺子比着,拿玻璃刀一划,再一掰,这块就是你的了。必要时,再把边儿磨一下,避免拉手。自己安玻璃,往往再在木框上钉几个小铁钉或秋皮钉,在玻璃店买两毛钱腻子抹一下。后来,家用门窗都向钢窗钢门、铝合金、断桥铝方向发展,自己配玻璃的少了,玻璃店也大都开在建材市场里面了。居民家里的玻璃出了问题,也大都找专业人员解决了。

半导体元器件商店。也许有同龄人对此印象不深,而无线电半导体爱好者则会经常光顾这类商店。那时,收音机、半导体也算是几大件之一。如果自己攒,还是很划算的。记得在西四丁字路口的东南角,在红楼电影院、造寸时装店那个位置,就曾有一家这样的商店。店里的玻璃柜台下面,摆着许多二极管、三极管、电阻之类的无线电半导体元器件。记得当年我曾经做过实验,把一个二极管和耳机直接连接起来, 就可以听到一个电台的广播。如今,手机都可以听广播了,也很少有人再玩儿半导体了,这种商店自然也不再存在了。

照相用品商店。当然,现在也还有此类商店。但几十年前,人们用相机拍照后,是要冲胶卷和洗相片的。后者相对简单,也可以自己动手干。我就用几块木头做了一个曝光箱,里面安了一个红灯泡和一个开关。当时,无论是照相馆还是器材店,都有相纸出售。相纸分纹面和光面,前者更为高级也更贵一些。而我当时总要带上两个玻璃瓶子,坐六站公交车,到位于东华门的一家商店,去买显影液、定影液和滑石粉。夜深人静时,像搞地下工作似的,让曝光箱的红灯泡一闪一闪,把洗出的相片贴在窗户上。如今,没人自己洗照片,也就没有卖这些商品特别是这些液体的商店了。

委托或者叫信托商店(商行)。说白了,就是处理旧物的店家。因为生活水平不高,旧物也很有市场,所以当时这类商店还挺普遍。我家胡同口的后门桥桥下就有一家,记忆中东华门那里还有一家规模大的。我家也多次在这种店里处理旧家具。当时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店家出个价儿,卖家认可就成交,怎么卖、卖的了卖不了,都是店家自己的事儿了;二是卖家想卖个高于店家出价的好价钱,就把货放在店里,由店家代卖。现如今,这种旧物商店即使还有,也很少见了。人们处理、贱卖旧物,都可以在闲鱼、58同城这样的网上平台自己搞定了。

作者:潘璠

(载于2023年4月30日《中国电视报》)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公众号内容简介
北京人的生活回忆,校园生活回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学情,朋友情,邻里情、家人亲情,各类生活趣事。长年征集老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