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痰湿阻滞型耳眩晕效果明显

 世人皆由命 2023-05-03 发布于广东
Image

本案例选取了36例门诊患者,全部患者均根据病史及X线片、CT检查均排除高血压、颈椎病、颅脑占位性病变等引起的眩晕。经对比观察,36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11例,未愈2例。

苓桂术甘汤加味方药组成:茯苓30g,桂枝12g,白术12g,法半夏10g,干姜12g,石莒蒲15g,车前子包煎15g,川芎12g,丹参20g,葛根20g,仙鹤草20g,炙甘草5g。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耳鸣甚者,加磁石;呕吐甚者,加赭石、旋覆花;痰湿重者,加泽泻;夜寐欠佳者,加炒枣仁。以上中药每日1剂,水煎200ml,每日早晚各服100ml。

分析:耳眩晕是一种非炎症性内耳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美尼埃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内耳迷路积水。水肿原因普遍认为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内耳毛细血管痉挛,迷路微循环障碍,局部缺氧使毛细血管血液滞留及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引起内淋巴增多,形成内耳膜迷路积水。现代医学多采用镇静、扩张血管、维生素等治疗,但效果欠佳,易复发。本病属传统中医学“眩晕”范围,从临床来看,耳眩晕的发病机理也多因饮食失节,或劳思过度,内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发耳眩晕;湿邪阻滞胸阳,气机不利则恶心、呕吐;湿浊上扰清窍则耳鸣、听力下降。舌淡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阻滞之象。

根据《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及“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的法则,治疗应以温阳健脾,祛痰开窍为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方中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桂枝、干姜温阳化气,利水降逆;半夏燥湿化痰;车前子利尿除湿;葛根升举清阳;石菖蒲通阳开窍;仙鹤草养血补虚、改善微循环、为止眩晕要药;丹参、川芎活血化瘀、舒缓血管痉挛;炙甘草益气和中。全方标本兼治,共奏温阳健脾、利水开窍之功,故能消除膜迷路积水,达到迅速治愈脾阳不振、痰湿上蒙型耳眩晕的目的。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