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

 求是1025 2023-05-03 发布于山东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为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消长动态,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从而为林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了国家森林资源清查体系,以五年为周期,连续开展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

森林资源清查的主要对象为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包括森林资源总体状况和动态变化、土地利用与植被类型、森林健康状况与生态功能等。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主要工作包括:①制定森林资源清查的工作计划、技术方案和操作规则;②开展样地设置、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③完成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统计、分析和评价;④定期提供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成果;⑤建立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截至2020年,中国已开展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3~1976年(第一次),1977~1981年(第二次),1984~1988年(第三次),1989~1993年(第四次),1994~1998年(第五次),1999~2003年(第六次),2004~2008年(第七次),2009~2013年(第八次),2014~2019年(第九次)。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尚未完成数据汇总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截至2013年,中国共有林地面积3.126亿公顷,森林资源面积2.077亿公顷,人工林面积0.6933亿公顷,天然林面积1.218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量151.37亿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164.3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将逐渐向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发展。综合监测体系由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监测的机构、队伍和组织管理,后者包括监测的目标、内容、方法及新技术应用。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由样地调查、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3个系统,以及信息处理分析和信息服务2个平台构成。目标是形成天地一体、点面结合的监测框架,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多种信息的信息处理分析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多资源、多功能、多效益综合评价,为政府宏观决策、经营管理活动、国际合作交流和社会公众需求等提供信息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