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经济文化繁荣的背后,是民间无数老百姓的苦难

 若悟369 2023-05-03 发布于安徽

封建王朝自秦朝起,便执行这一个治国方针:“弱民”。

《商君书》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尚奸必出恶政,商鞅之恶政包括驭民六术: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

弱民是驭民六术之一。《商君书》有曰: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也正是这一方针,使得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朝代能超过三百年的(东汉西汉,北宋南宋都可以算是独立的朝代。)

而南宋北宋能存在三百多年,繁荣三百多年的原因也无非是一个,就是不把老百姓当人,因为社会财富搜刮得越厉害,国家王朝便越富裕,经济也越强大。

文章图片1

这一弱民思想是当时宋朝所处的环境所影响的,因在唐朝中后期之后就战争不断,在唐中后期,发生了6次内乱,而宋太祖赵匡胤所处的五代十国时期更是战争不断,很多国家都是亡于自身内乱。所以宋朝不得不加强中央集权,削藩轻武。

文章图片2

为了加强中央的集权,中央把地方的财权都收上来,在东京附近养活了占军队总数十分之九的禁军,用来强干弱支,守内虚外。为了养活庞大的禁军,就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这一支出从哪里来?无非就是在平民百姓身上搜刮。

文章图片3

赵翼指出宋朝“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民之生于是时者,不知何以为生也。”
《朱子语类》指出宋朝:“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宋朝农民的赋税主要有“田赋、各种杂税、身丁税、科率、和籴、和买”等。其中最主要的田赋。

文章图片4

平民百姓有什么?无非就是土地。所以宋朝便采取了两个土地政策:“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所谓的“田制不立”就是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不抑兼并”就是土地的自由买卖,这一政策导致了地主士绅官僚们大量占地。

因为身背沉重的税负,农民不得不耕种更多的土地来支付这些税费,但没有田了怎么办?实在支付不了的只能出卖自身劳动力。

文章图片5

土地租赁市场就是一个劳动力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田主提供生产资料,雇佣佃户耕种土地,收取地租作为回报;佃户出卖自己的劳力,靠租种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所以宋朝的商人也是很富有的,商业是发达的,但只存在于上层社会,平民百姓就很苦了,宋朝王安石就有诗曰:

北宋王安石《河北民》曰:“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天地白日昏,路傍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大概意思就是北宋时期河北的老百姓太苦了,生活在辽国和西夏的边界,家家户户织布耕种只是为了交给朝廷贡献给敌国,恰逢大旱年,官兵来捉壮丁,一家老少逃到河南,河南虽然丰收,但百姓还是没粮

文章图片6

这就是宋朝农民真实生活状况:百姓苦而上层富,纸醉金迷谁又知农村苦。这些表面的富裕,早已经榨干了农民的血泪。因此也诱发了很多的农民起义。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里的背景就是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