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土皇帝”:坐拥146万平米大豪宅,为儿子打造亿万美金婚礼

 山下白鱼 2023-05-03 发布于河南

2014年3月18日,印度多地爆发了激烈的抗议示威活动。许多人纷纷走上街头,高举着横幅和标语要求政府释放一位前不久被拘捕的印度商人。

BBC和CNN甚至用嘲讽的语气将此事称为印度政府经济政策的一大失败。毕竟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为了一个商人对抗本国的政府,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足够奇葩的了。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印度政府表示,自己逮捕的是撒哈拉集团的总裁苏布拉塔.罗伊。而且所有的逮捕程序都是合法合规的。

但正在街头上抗议游行的印度民众显然不会吃这一套,他们认为印度政府这是在有计划地对苏布拉塔和整个撒哈拉集团进行打击报复。

苏布拉塔和撒哈拉集团之所以会遇上今天的困局,完全是因为他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知收敛。

这个苏布拉塔曾经花费了将近一亿美金为自己的儿子举办了一场豪华的婚礼。在此后,他更是建起了一座146万平米的豪宅。

这俨然有了与印度政府分庭抗礼的架势。

可是,苏布拉塔终究是一个生意人,他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苏布拉塔在发家致富的过程当中,难道真的做下过见不得人的事情吗?

文章图片2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文章图片3

小镇少年的“发财梦”

1948年6月10日,苏布拉塔.罗伊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个信仰印度教的小地主家庭。

苏布拉塔的父母本是东孟加拉邦(今孟加拉国)的移民,到苏布拉塔出生之前,他们两口子总算是在东孟加拉邦站稳了脚跟。

因此,苏布拉塔一出生就能够接触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一些家族内部的生意账目。这些经历无不对苏布拉塔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章图片4

(独立之后的“印度社会”)

由于印度建国之后并没有对殖民时代留下的地主阶级进行彻底的清算。所以,像苏布拉塔加这样的地主阶级,完全可以躺在穷人的劳动成果上享受生活。

也正是因为如此,苏布拉塔才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本来苏布拉塔的父母希望他考上大学去印度政府里担任一名法官或是工程师。但苏布拉塔从小就对赚钱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

还在上中学的时候,苏布拉塔就经常向同班的同学兜售一些自家土地里产出的农产品。他还会在出售产品的同时收集同学们的喜好,以便日后再做“回头客”的生意。

文章图片5

看着儿子早早地表现出了经商的天赋,苏布拉塔的父母倒也没有强迫他继续读大学。最后,苏布拉塔考入了戈勒克布尔的一家技术学院,在这里学习机械工程专业。

但即便是考入了这样的一所学校,苏布拉塔也没有好好学习。在远离了父母和家乡之后,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赚钱谋利上。

于是,一段印度商业史上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这一段时间中积累的经验也为苏布拉塔日后的财富之路奠定了基础。

文章图片6

(印度理工大学)

在大学期间,苏布拉塔利用学校里的人际圈子认识了一些当地商界的大人物。一开始,苏布拉塔准备抓准时机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但结果都不是很理想。

这些人虽然在财富上不及日后的苏布拉塔,但要想让他们相信一个年纪轻轻的大学生,并且愿意为之投入重金,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与此同时,苏布拉塔还打算将当年在学校里摸索出的那一套办法继续运用在新的生意上。他从一些低端的工厂里进货,然后再转手把产品卖给别人,以便赚取其中的差价。

文章图片7

可是,出了社会的苏布拉塔突然发现他过去的那一套办法居然不灵了。而且,印度穷人的购买力低得惊人。一些在苏布拉塔看来十分平常的商品,他们根本就买不起。

而且由于家境贫穷,这些印度的穷人们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对于各种各样的消费都极为吝啬。这也使得苏布拉塔很难从他们的身上赚到钱。

在当地的穷人们看来,每购买一样商品就意味着自己的钱会迅速减少。除非一件东西已经破得不能再用了,否则,他们就绝不会买新的。

文章图片8

一位当地的穷人曾经直言不讳地告诉年轻的苏布拉塔说:“我把钱交给你,我的钱就少了。除非你有办法能够让我的钱变多,否则我为什么要相信你呢?”

各位印度穷人无意中的这句话,却让年轻的苏布拉塔感到豁然开朗。通过观察当地穷人们的生活,一个更加大胆的商业计划在苏布拉塔的脑海中逐渐产生了。

苏布拉塔发现,印度的银行几乎都会开在大城市里。即便是一些业务范围比较广泛的银行也只能在镇子上开设办事处。

文章图片9

而印度的穷人们大多居住在农村或者是城市的贫民窟里。这些人平时根本就没有储蓄和投资的意识。时间一长,他们的手上就积累了一大笔现金。

苏布拉塔觉得,要想让这些穷人手中的钱变多就必须引导他们投资。而自己恰恰就可以充当这个做项目的人。

苏布拉塔说干就干,他立马召集了几个人过往生意中认识的底层朋友,告诉他们自己最近在做一个大项目。而且,根据自己的计算,这个项目的回报率高达300%。

文章图片10

一开始,这些人对苏布拉塔的话都感到将信将疑。当苏格拉将成堆的钞票摆放在他们的面前时,所有人都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

根据苏布拉塔的安排,这些人会去各个村庄推销苏布拉塔的产品。人们只需要将钱交给苏布拉塔,等一段时间过后就能收获更多的现金。

虽然在美国、中国等金融法律较为完善的国家当中,像苏布拉塔这样非法集资的行为是绝对违法的。但印度的国情却大不相同,当地的穷人也没什么文化。

文章图片11

对于这些穷人来说,只要苏布拉塔能够让他们赚到高额回报,自己就是倾家荡产跑去投资苏布拉塔的项目也不亏。更何况,印度的法律一直以来都处在一种近乎失灵的状态。

其实,苏布拉塔德这套把戏也算不上有多么高明。其中的风险和漏洞甚至已经到了让人一望而知的程度。

可是,苏布拉塔到底是如何将这个投资项目持续稳定地做下去的呢?苏布拉塔当初在开发这个商业项目的时候,心中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呢?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精妙无比的“庞氏骗局”

苏布拉塔所推行的这一套商业模式,在我国一般被称为“庞氏骗局”。这种模式的本质就是在空手套白狼。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将会给投资人带来灭顶之灾。

但印度的底层人民生活得实在是太苦了,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希望能让他们摆脱现在这样的生活,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压上一切。

苏布拉塔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能够放心大胆地向印度的穷人们兜售自己的这一套商业模式。在印度的穷人们看来,这根本就不是诈骗,而是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

文章图片14

(苏布拉塔.罗伊)

再加上苏布拉塔平时动不动就会组织投资者进行集体活动。有时苏布拉塔还会来到这些印度百姓中间,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1992年,苏布拉塔就给戈勒克布尔的一个村子投资了一所小学。根据苏布拉塔的要求,当天有许多媒体记者到场记录下了这一时刻。

很快,苏布拉塔在印度穷人心中的形象就变得越来越正面。一些印度的穷人,激动之下甚至喊出了“苏布拉塔万岁”的口号。

文章图片15

(印度社会里的“小学生”)

另外,苏布拉塔曾经还为几十个因贫困无法结婚的印度男女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集体婚礼。为了举办这场集体婚礼,苏布拉塔直接投入了约5000万美元的资金。

与之前的那次投资捐献活动一样,在婚礼的现场,苏布拉塔又请来了大批的媒体记者。这些记者在接受了苏布拉塔的宴请之后撰写了一大批颂扬苏布拉塔的新闻稿。

一时之间,苏布拉塔成为了印度国内炙手可热的商业人物。虽然苏布拉塔的财富还不及当时的印度首富安巴尼,但他的声望已经不容小觑了。

文章图片16

(苏布拉塔和他的同事)

苏布拉塔的一系列的举动,直接让他成为了印度穷苦民众心中的“自己人”。许多印度百姓都觉得跟着苏布拉塔一起做项目,他和他的公司一定不会亏待自己。

在刚刚开始筹措项目的时候,苏布拉塔就意识到了一点:普通的印度百姓手上根本没有多少现金,所以他们的投资能力也相当有限。

这些人在投资的时候往往会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模式。要么他们就会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投入到苏布拉塔的项目当中,要么他们就干脆只拿出一点点钱进行投资。这样即便是亏本了,也不至于将家产全部都赔进去。

文章图片17

正是因为苏布拉塔把握住了印度底层民众的这种心态,他才能够将自己的投资生意玩得风生水起。

苏布拉塔拿着那些集资而来的钱大量地投资印度的房地产和电子产业,这让他得以短期之内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只要苏布拉塔和他旗下的公司赚到了足够的钱,那些偿还投资人债务的成本,对于整体的利润来说简直微不足道。

文章图片18

由于苏布拉塔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他很快就在印度的生意场上成为了佼佼者。无论在什么时候,苏布拉塔的手上总是会有几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2000年,苏布拉塔将自己的公司以“撒哈拉”命名,同时,他也开启了一系列的炫富活动。这些举动无一不为苏布拉塔和他旗下的企业引来了海量的关注度。

首先,苏布拉塔利用自己手上的资金开办了“撒哈拉电视台”。为了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苏布拉塔还收购了几家印地语的报纸为自己和撒哈拉集团站台。

文章图片19

(正在参加活动的苏布拉塔)

2004年苏布拉塔的儿子结婚,苏布拉塔不惜投入了将近一亿美元的资金为儿子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婚礼的奢华程度再次引起了印度社会的强烈关注。

在儿子的婚礼上,他将撒哈拉集团的几万名员工聚集在一起高喊公司的口号,并拍成视频交给当时的媒体。

苏布拉塔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印度社会宣称撒哈拉集团已经到达了富可敌国的地步。在这场婚礼过后,印度政府自然也就盯上了苏布拉塔和他的撒哈拉集团。

文章图片20

(印度社会中的“贫困儿童”)

其实,苏布拉塔并非不明白“树大招风”的这个道理。但是多年以来的经商经验让他从骨子里就对印度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和鄙夷感。

在撒哈拉集团的新闻被大肆报道之后,苏布拉塔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行事风格,在印度和世界各地大肆收购产业宣扬自己的威名。

比如在2010年的时候,苏布拉塔旗下的撒哈拉集团就收购了位于英国伦敦的格罗夫纳之家酒店,这家酒店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伦敦的地标建筑之一。

文章图片21

2012年,苏布拉塔再次耗费巨资收购了位于纽约的梦想市中心酒店。这也让他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狠狠地风光了一把。

到了这种时候,苏布拉塔和撒哈拉集团的生意越大,印度政府就越会感到气愤。

于是,在印度官员的授意下,印度的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对苏布拉塔和撒哈拉集团发出了调查令。

面对这样的局面,苏布拉塔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很清楚印度的执法系统中待着的是一群怎样的家伙。所以,从一开始苏布拉塔就为印度政府量身打造了一个精妙的“陷阱”。

那么,印度政府到底会如何收拾苏布拉塔和他的撒哈拉集团呢?苏布拉塔又将如何利用自己的策略对印度政府的行为作出反击呢?

文章图片22

(印度商人苏布拉塔)

文章图片23

虎头蛇尾的“政商大战”

一直以来,印度政府在国际政坛上的形象都像是一个小丑。因为印度政府既没有办法解决国际上的各种争端,也无法在国内的政治改革中取得实质上的进展。

印度政府一直都希望在其所认为的势力范围之内推行“霸道外交”。但偏偏在南亚次大陆上有一个和他们分庭抗礼的巴基斯坦。

而印度国内又存在着广大的地主阶级和外国买办。每当印度政府有一项新的政策即将落地的时候,这些人就会联起手来给印度政府出难题。

文章图片24

(正在抗议的印度农民)

民间势力和政府竞争的结果往往都是印度政府先一步退让。每次印度政府和官员的种种表现,成功地让他们沦为了全世界的笑柄。因此,苏布拉塔根本不怕印度政府。

说起来,印度政府对于违规企业的制裁手段也实在没有什么新鲜的。当印度的官员看到撒哈拉集团聚敛了海量财富之后,他们便要求苏布拉塔对撒哈拉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革。

也就是说,根据印度政府的要求撒哈拉集团必须在股票市场中上市。如此一来,苏布拉塔就必须对外公开撒哈拉集团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

文章图片25

(印度街头的贫困民众)

只要苏布拉塔将这些资料全部都对外公布,印度政府下一步便可以从这些资料当中挑出毛病来,进一步给苏布拉塔出难题。

一开始,苏布拉塔还打算抗拒政府的这个改革策略。但印度政府立马就给撒哈拉集团寄出了一张罚款单。

虽然苏布拉塔并不打算缴纳这笔罚款,但是这个新闻还是让无数的投资者对撒哈拉集团失去了信心。也正是因为如此,撒哈拉集团的现金流受到了极大程度地影响。

文章图片26

所以,苏布拉塔不得不重新考虑接纳印度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在向印度政府公布相关数据之前,苏布拉塔还玩了一次小把戏。

印度的金融监管部门声称他们要彻查撒哈拉集团的投资项目,所以要对所有的投资人进行一番调查。对于这一点,苏布拉塔和整个撒哈拉集团都早有准备。

随后,印度政府根据苏布尔所提供的通讯地址联系了那些撒哈拉集团的客户。但在近800个客户当中,只有不到30个人接听了政府专员的电话。

文章图片27

这个时候就算印度的官员们再蠢,也能意识得到苏布拉塔提供给政府的这份通信文件当中一定有问题了。但是苏布拉塔和撒哈拉集团的管理人员都一口咬定称信息没有问题。

一时之间,双方便在媒体上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口水战”,谁也不肯做出让步。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些中间立场的媒体也对此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媒体人纷纷走访了苏布拉塔提供给政府的那些通讯地址。他们很快就发现,在苏布拉塔提供的这些地址当中,几乎80%的信息都是由他自己伪造的。

文章图片28

而剩下那20%能够被联系上的投资人,则大多是苏布拉塔当年的下线或者员工。他们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当然会一个劲地为苏布拉塔和撒哈拉集团说好话。

所以,印度政府虽然在国民面前放出了豪言壮语,声称要彻查苏布拉塔的违法财产,最后却什么都没有查出来。

恼羞成怒的印度政府,这回也不管什么法律了。他们干脆以“经济犯罪”的名义起诉了苏布拉塔和撒哈拉集团的几名高管。而后,政府便派警察将他们全部抓进了监狱。

文章图片29

(印度商人苏布拉塔)

在苏布拉塔被抓进监狱之后,许多撒哈拉集团的投资人纷纷走上街头表示抗议。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苏布拉塔给他们提供的项目,足以让自己发家致富。印度政府只不过是他们发财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由于这件事情闹得实在是太大了,就连欧美各国的政府也纷纷开始关注起了这件事情。最后,印度政府不得不在2016年将苏布拉塔和他的同伴们释放了。

苏布拉塔出狱之后随即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员工和投资者簇拥在苏布拉塔的身旁,高喊着口号,仿佛他们已经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文章图片30

时至今日,苏布拉塔依然活跃在印度的商业舞台之上。撒哈拉集团的产业从当初的房地产和娱乐产业逐渐拓展到了更多的领域。

根据撒哈拉集团在2022年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苏布拉塔已经将公司的业务大头转向了充电汽车制造。也许在将来,苏布拉塔旗下的公司将会成长为新一代的印度汽车巨头。

不过,苏布拉塔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个靠着坑蒙拐骗起家的商人而已。他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是印度社会混乱景象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任何投资都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必须要擦亮眼睛。否则,就很有可能会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