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稼居士王师子

 栎阳钓晚 2023-05-03 发布于贵州

编者按

1

张炜羽先生的《近现代海上印人研究》系列,自2016年9月始在《海上印社》杂志刊发,至今已发表十三篇,通过钩沉挖掘,介绍了史喻盦、汪大铁、徐文镜、陈子彝、张志鱼、吴松櫺、汤临泽、朱尊一、张石园、夏宜滋、秦更年、黄葆戉、王师子等一批原先已湮没不彰的近现代海上印人,资料丰富,具有印学史料研究价值。



近现代海上印人研究系列(十三)

墨稼居士王师子

张炜羽

近代海上画坛,鸾翔凤集,英才荟萃,呈现出一派异彩缤纷、绚丽多姿,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多元新气象。民国间海上美术社团大量涌现,凝聚了四方来沪的艺术家,加强他们在艺术上的互相交流切磋,提升其艺术创作水准,扩大社会知名度,推动、活跃了海上艺术品市场。其中部分艺术家在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思潮相互交汇、碰撞之际,清醒地认识到明清以来传统绘画之积弊,为保存国粹,重振传统艺术,提倡中西融合,努力探索、开拓、革新中国画,体现出自觉的、积极的、可贵的民族文化担当精神,也充分反映出上海这一先进开放的大都市特质。

近代海上艺术家往往喜欢自由、多变地组合结社,扩大自己与艺术同道及社会消费群体的接触面,这也是海上美术社团层出不穷原因之一。在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海上停云书画社、寒之友社、蜜蜂画社、中国画会、上海美术会等知名社团的诸多活动中,活跃着一位丹青妙手——王师子(图1)的身影。

王师子不仅精绘花鸟画,还擅长书法、篆刻。其书画作品中的钤印达五六十钮,多为自篆自刻,并有个人印谱传世,彰显出其全面、不凡的艺术才华。

一,王师子生平

王师子(1884—1950),原名纬,又名伟、本伟,字师梅,号师子。江苏句容人,居上海。初寓沪北狄思威路(今溧阳路)宝安路祥茂里四十九号,三十年代初移居麦加里(原溧阳路965弄)九号(均已拆除),取“麦加”谐声自署墨稼居士,又号墨翁、摩般山民,斋名墨稼庐、百六十八研室。

王师子早年留学扶桑,毕业于东京美术学院。清宣统元年(1909)先后入上海早期著名美术教育家周湘(印侯)在法租界褚家桥创办的图画专门学校和在西门外茄勒路(吉安路)顺元里的上海油画院附属中西图画函授学堂。1911年又入周湘在八仙桥开设的布景画传习所,学习法式剧场背景画法及活动布景构造法,与刘海粟为同窗。毕业后王师子先后担任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无锡)、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苏州浒墅关)、福建省私立集美中学校(厦门)等校教员。

自1923年起,已不惑之年的王师子在海上艺坛与媒体上开始屡屡亮相,其书画印技艺也臻成熟、自由之境。不仅参加了停云书画社,在《神州吉光集》尝试刊登个人润例。因广告初见成效,使王师子进一步认识到利用传播媒介对开拓个人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性。自1924年1月下旬至4月底,王师子基本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在《申报》连续刊登《王师子书画篆刻》广告(图2),逐步引起艺坛人士与市民消费者的关注。之后王师子在《申报》上不断加大个人广告的投放量,尤于1926年3月至4月、1927年3月至6月、1928年11月至1929年10月底最为密集,甚至以每天或间隔两三日的频次亮相,而且书画价格稳中有升,并多次改换广告题目与字体,颇显成熟的广告积累效应等营销策略。王师子的广告意识与宣传力度之强,于同期海上书画篆刻家中之罕见。

图2 《神州吉光集》与《申报》王师子书画篆刻广告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近代海上艺术发展的鼎盛期,此时美术学校、书画社团、艺术展览与出版物等层见叠出,周边地区的书画篆刻家也纷纷移居上海,名家辈出,群星璀璨,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图3)。王师子生逢其时,除上述停云书画社外,参加或自组的社团有:天马会(1925)、寒之友社(1928)、蜜蜂画社(1930)、中国画会(1932)、九社(1934)、上海美术会(1946)等,皆有名于时

积极组织、参与上述各大美术社团活动外,正值创作黄金期的王师子还出品参加了许多当时有影响的海内外美术展览,并出版个人书画册,举办个展,迅速打开了个人作品市场销路。1925年7月和1929年11月,先后出版了《王师子书画册》、《王师子书画集》,至1939年又出版《王师子书画第二集》,均其近期佳作

图4 《申报》王师子书画展与鼎镕书画社招生广告

王师子分别于1931年、1939年、1946年举办过书画个展(图4)。因王师子绘画“花鸟虫鱼,无美不备”,所作鲤鱼“允为海内独步,活泼生动,宛在水中,且装潢之精美,大都配以红木镜框,极合现代家庭之需。”长期的都市生活与市场竞争的磨炼,王师子善于迎合消费群体的口味,其作品颇受市民阶层的欢迎。(图5)

图5 朱爵《王师子画展记》

此外王师子曾在各大美术学校和私立书画社任教,增强了其学术背景。如1929年2月至1930年1月,王师子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花鸟教授。1930年1月,中国文艺学院成立,黄宾虹出任院长,王师子受聘为教授。至1945年3月至1946年3月,由女画家周少熙(叔慎)创办鼎镕书画研究社并招生学员,延请王师子等担任教师,前后一年有余,为海上艺坛培养了诸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王师子于1950年去世(一说1953年后),年六十六岁。其艺术活动基本贯穿了民国海上美术史中最为辉煌的阶段,成为近代海上艺术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人。

图6 齐白石题辞

二,王师子与齐白石

齐白石对王师子是先读其画,再见其人。1924年秋曾为画家汪吉麟(蔼士)带来的王师子书画册题辞,推许有加,称:“甲子之秋,汪君蔼士携王君师子书画册与观,余叹甘守寂寞之道,乐而不疲,居海上者胜于京华也。齐璜白石山翁。”(图6)十余年后王师子北游旧京,与神交已久的白石翁欢聚(图7),传为艺坛佳话。

图7 1936年王师子在北平与齐白石、张大千等合影

三,王师子的书画艺术

王师子精于花鸟鱼虫画,宗法华喦(新罗),时出入陈淳(白阳)、沈周(南田)之间,时称“以篆法运笔,以诗情造境。”王师子注意写生,用笔秀逸且法度谨严,设色艳而不俗,丽而不浮。因鲤鱼寓含吉庆有余、鲤跃龙门等传统吉祥之意,王师子笔下的锦鲤凌波或春池鱼藻等,成为最受市民与藏家青睐的题材(图8—9)。在1932年秋“王师子书画直例”中,首列“鲤鱼画例”,且售价要高于“花鸟画例”。美术评论家朱爵也论其画“最为人所不及者,厥有三点:如用笔之湿而能敛;设色之丽而绝俗;水墨之淡而有神。”对其绘画技法特色作了很好的概括。

图8 荷香锦鳞图(1942年)


图9 蝶飞莺语图(1944年)

王师子也善书法,尤以古籀文、秦诏版及汉隶见长。所书楹联笔力遒劲,古秀入骨(图10)。行书题跋风骨洒落,秾纤间出。亦工诗,宗法白居易。题画诗清隽妍雅,锦上添花,皆为人称道。

图10 王师子篆书“风雨·湖山”十一言联

四,王师子的篆刻艺术

王师子青壮时即习篆刻,从师经历虽不明,三十多岁已辑有《师子印存》,中年寓沪时也曾一度悬润鬻印。如上述1923年11月《申报》的《海上停云书画社介绍》中,王师子将刻印与书画并列。至1924年1月,王师子于《申报》上屡屡发布《王师子书画篆刻》润例,花鸟、书法与刻印均明码标价。自1927年始,因王师子把主要精力倾注于绘画和书法创作,在3月份的《申报》广告中已去除篆刻一项。对其印风的了解,我们可通过《师子印存》和近期面世的数十方自刻自用印来一探究竟。

(一),《师子印存》一册(图11),钤印本。开本高19.6厘米,宽12.4厘米,扉页存费龙丁石鼓文题签刻石墨拓,成谱于民国六年(1917)。
《师子印存》存印二十八方,一页一印,无边款及序跋,多为姓名、字号、收藏、纪年及诗文闲章等。除自用印外,也有为吴江著名教育家、灯谜学家薛凤昌(公侠)和抗战初曾创办苏州私立崇范中学并任校长的胡达人所作印章。
曩昔王师子传略多存“四十岁后更号师子”一语,实误,费龙丁为《师子印存》题篆在丁巳(1917)岁暮,王师子时年三十四。

图11 《师子印存》

(二),吴门王氏槐荫层晖庐旧藏王师子自用印四十六方,2018年于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中上拍。除一方“春归花不落”为缶翁高弟徐新周所镌外,其余四十五钮均为王师子自篆自刻,且多见于其书画作品印记中。其中闲章多与绘画题材相关,以增添作品之诗情画意。

综观王师子刻印(图12—19),虽未进入炉火纯青之境界,偶显生疏拙态,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作。如有带框白文印,古雅醇厚,自然质朴。无边朱文,分别源自齐国朱文官鉨与汉封泥,结字宽博沉雄,线条浑穆敦厚。古玺大篆类奇正迭运,虚实相映。取径秦权诏版一路用笔险劲,奇气横溢,此两类也是王师子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与其擅长古籀、诏版书法相关。王师子与著名印人赵古泥、汪大铁师徒和徐新周、钱瘦铁、王个簃等皆为金石之交。他们皆乐为其刻印(图20),每每钤于王师子画作中等,均为妙品。

五,结  语

王师子身处西风东渐,西方艺术全方位渗透、影响中国传统美术体系的大变革时代。其早年虽留日研习西洋画,归国后还参加了天马会、艺苑绘画研究所等以西洋画家为主体的美术社团活动,但骨子里酷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在其作品中仍完美地表现中国画艺术精神内质,花鸟、鲤鱼画广受社会各界艺术消费人士的欢迎。

王师子早期勤习篆刻,追秦摹汉,取法纯正,并有印谱与诸多自刻原石传世。中年后王师子因画名太甚,已无暇顾及刻印,以致其印艺长期被画名所掩。而作为民国海上艺坛中具备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王师子,其篆刻艺术理应得到印学界更广泛的了解。

(本文节选自《海上印社》2019年9月第3期)

作者介绍
张炜羽

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文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副馆长暨首席典藏研究员、上海东元金石书画院秘书长、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副会长、海上印社理事兼艺术委员会委员、海上小刀会成员、鸿艺社社长。


著有《近现代海上印人研究系列》,主编《海上印坛百年·近现代海上篆刻名家印选》、《海派篆刻家代表系列作品集·方介堪卷》,合著有《古瓦当文编》、《篆刻三百品》、《中国篆刻流派创新史》、《印坛点将录》等。

郢庐艺术

郢廬

微信号:yingluar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