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玛窦将《几何原本》带入中国,并和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前六卷,但明清

 永声树 2023-05-03 发布于四川

利玛窦将《几何原本》带入中国,并和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前六卷,但明清两代相当部分中国士人读不懂《几何原本》。正像利玛窦所说“那些矜持自傲的文人学士用尽了努力却也无法读懂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成的书指《几何原本》”。

有明确文献记载这一情况的有如下一些。李子金说,明清之际“京师诸君子,即素所号为通人者,无不望《几何原本》而返走,否则掩卷不谈,或谈之亦茫然不得其解”。金声对西学有兴趣,但对数学和天文知之不多。1632年徐光启上疏奏请他参与历法改革,他婉言谢辞,坦言自己对象数之学不甚了了,几次读《几何原本》都难以终卷。方以智说“西儒利玛窦……著书《天学初函》内含《几何原本》余读之多所不解”。方中通论《几何原本》难学。吴学景却视之《几何原本》为畏途。

其实很多儒家士人都有这样的反应。究其原因,一是内容繁难。艾儒略1631年写出了《几何要法》一书,就是因为《几何原本》太繁琐,在应用中不方便,而写的的简缩本。郑洪酞的《几何易简集》杜知耕著序言就抱怨《几何原本》的艰涩难懂“特初学望洋兴叹,不无惊其繁”,对《几何原本》《几何要法》的看法:《几何原本》太繁难,《几何要法》太简略。《几何原本》事无巨细,一概详论,没有必要,“唯恐一人不能知不能行,故于至深至难解者解之,于至浅之不必解者亦解之。论说不厌其详,图画不厌其多。遂致初学之士有望洋之叹,而不得不以要法为捷径。”杜知耕的《数学钥》虽然充满了“几何情结”,但是他的《几何论约》(1700年成书)才是几何专论,从其序言中可以看出杜知耕写《几何论约》的目的还是继承徐光启的遗志,并从方法和策略上加以改进。

二是语言表达不清晰。梅文鼎对徐光启、利玛窦所译《几何原本》的态度,《几何摘要》:“几何原本为西算之根本,其法以点线面体疏三角测量之理,以比例大小分合疏算法异乘同除之理。山浅入深,善而晓譬,但取径萦纡,行文古奥而峭险,学者畏之,多不能终卷。方位伯《几何约》又苦太略。今遵新译不知之意,稍为顺其文句,易繁补遗而为是书”。康熙时期的《几何原本》现存故宫博物院,有三个本子,7卷满文本、7卷汉文本、12卷汉文本,其中7卷汉文本的序言中的一段内容透露出翻译新本的原因“几何原本,数源之谓,利玛窦所著。因文法不明,后先难解,故另译”。“后先难解”的评价,其原因未必是“文法不明”式的差异。用中国以取类比象为主的的关联式思维方式解读层层深入讲求清晰性的《几何原本》,方法和目标又不一致之处。《几何原本》本身的组织方法是公理化思想,属于形式逻辑,它要求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理解程序,而不是前后命题的相似性和模块之间的类推性。他要求纯形式的思维连续性,而中国传统数学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必须与实物结合。

当然,也有学通《几何原本》的记载。与对《几何原本》难懂的反应相比,感觉学懂的人较少,而学懂的人多对其逻辑的清晰性感受较深。

——文:宋芝业,转载有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