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ture重磅:全球95%的人曾感染过的这种病毒,再被证实会导致癌症!

 金苹果6 2023-05-03 发布于北京

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毒,它和流感病毒相似,主要通过唾液,经呼吸道进行传播,然后引发全身感染。

其实每个人几乎都会感染EB病毒,只是有些人会表现出来,有些人则无表现。数据显示,全球95%的人都曾感染过EB病毒,并且一旦感染,是无法清除的,可能会终身携带。[1]
EB病毒主要潜伏在人体鼻粘膜的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中,当人体抵抗力较低时,一些EB病毒便很可能暴发,导致人体感染。

近年来,相关研究已证实,EB病毒既能在人体内潜伏感染,也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例如鼻咽癌、恶性淋巴瘤等。关于EB病毒致癌的机制和原因,历来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究的内容。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Nature》重磅发布了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标题为《Chromosomal fragile site breakage by EBV-encoded EBNA1 at clustered repeats》,头一次揭示了EB病毒致癌的发生机制。[2]

图片来源:nature官网截图
这项研究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主导,研究人员发现:EB病毒主要利用人类基因组的弱点导致癌症的发生。

具体而言,EB病毒中的EBNA1蛋白,在和人类染色体11结合后,会导致染色体11发生断裂,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EB病毒正是利用人类基因组中的这个脆弱点位染色体11引发癌症,同时降低人体抵抗病毒、抑制癌症的能力。

这项重磅发现头一次揭示了EB病毒的致癌机制,为相关癌症的更好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同时,这一研究也再次提醒大众,要重视EB病毒等各种病毒的防与治,以在致癌之路的开端及时将潜在的危险扼杀掉!
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感染便是我们俗称的“炎症”。[3]

EB病毒感染蕞容易导致鼻咽癌的发生,一系列证据已经表明,EB病毒在鼻咽癌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始作俑者”。[1]

EB病毒感染可以通过两项检查查出:早期抗原IgA和衣壳抗原IgA。这两个抗原,就与鼻咽癌有着密切联系。

但即便感染EB病毒后也不必过分恐慌,因为仅有很低概率的EB病毒抗体阳性人群会转化为鼻咽癌患者。因为鼻咽癌的发生,不是由EB病毒单独引起的,而是由遗传、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引起的。

一经发现感染了EB病毒,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关于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基于其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包括餐前洗手、集体用餐使用公筷、不要口对口喂食婴儿等。

除了EB病毒感染,下列三类常见病毒与细菌感染,也已被医学界普遍证实,和相关癌症有密切关联,需高度警惕!

1.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约95%以上的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4]

HPV,中文名人乳头瘤状病毒,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可以检测出大约200多种亚型。这些亚型中,大约有十几种与宫颈癌有关。

HPV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危型,包括16型、18型、31型等,可能导致宫颈癌、阴道癌、肛门癌等;另一种是低危型,包括6型、11型等,通常不会引起恶性肿瘤,只会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

一般如果感染的是低危型HPV,根本无需治疗,感染者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免疫力在两年内消除病毒;高危型HPV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持续感染的话,则会增加罹患宫颈癌的风险。

另外,即使感染了HPV,也不会迅速发展成宫颈癌,它需要一个过程:HPV感染——持续感染——癌前病变——宫颈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8-10年的时间,只要及时干预治疗,完全可以将宫颈癌提前扼杀。

2.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
 
Hp(幽门螺杆菌)是存在于人体胃内的一种细菌,主要通过手、不洁食物、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一般如果一个家庭中有1个人查出Hp感染,家庭中其他成员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糟糕的是,感染Hp是很难被察觉的,大多数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据中国新闻网报道,70%的Hp感染者是没有症状的,只有10%的人可能会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溃疡。[5]

《中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科普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胃炎发病率为50%,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0%[5]。慢性胃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恶性循环,出现胃出血、贫血等,严重者则会导致胃癌。

3.肝炎病毒感染——肝癌
 
肝炎有一个绰号——“沉默的杀手”,原因是其传染不易被发现、潜伏期较长、慢化程度高,通常被发现时已是肝硬化或肝癌,对人体健康损害性极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统计,全球急性感染以及与肝炎相关的肝癌和肝硬化每年共造成140万例死亡,堪比艾滋病和结核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而在这些死亡人数中,47%是由乙肝病毒(HBV)造成的,48%是由丙肝病毒(HCV)造成的。[6]

众所周知,我国历来是乙肝大国,但通过药物控制和疫苗防御,我国的乙肝感染率已大幅下降。

但和乙肝不同,丙肝目前还没有预防疫苗。感染丙肝后,大多数人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偶尔会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情况,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掉,以至于有些患者直到出现肝腹水等严重情况时才发现。好在丙肝虽然凶险,但与乙肝相比,治愈率相对较高一些。

无论是甲、乙、丙、丁、戊哪种病毒性肝炎,要恶化为肝癌,都需要经历一个发病过程,通常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因此,要想防止肝癌,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防止肝炎。
远离癌症威胁,还需要定期筛查

炎症是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预防和及时根治炎症,可以帮助我们远离部分癌症。但是,要想让自己和家人进一步远离癌症威胁,还需要做定期筛查。

一个正常的细胞发展为癌细胞,是一个长期积累、复杂渐进的过程。而癌症筛查,我们可以形象地将其理解为:派出一支医疗护卫队到人体各处巡逻一番,发现有哪里有问题,立即发出警报。然后,我们就可以对症治疗,及时“拨乱反正”了。

因此,癌症筛查真的很重要!
 

随着大众防癌理念的不断普及,癌症筛查逐渐被提上日程。但普通的体检和癌症筛查可是两码事!

我们可以把普通体检和癌症筛查比喻成两个滤网尺寸不同的大筛子。

普通体检是一个网格尺寸比较大的筛子,筛啊筛,筛出的只是一些比较大的“颗粒”,而一些尺寸较小的“颗粒”很容易会被漏下去。

这时候就需要换一个网格尺寸比较小的筛子,即癌症筛查,它既能筛出“大颗粒”,还能尽可能筛出“小颗粒”、“微颗粒”……如此,便可以让那些藏匿在我们体内比较深的“早期细微病灶”无所遁形。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癌症筛查的信息,以及如何才能获得靠谱的癌症筛查,让自己和家人尽可能地远离癌症风险,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请在备注中输入口令:04252

参考资料:

[1]广州卫健委2021-09-17《提醒 | 体检发现“EB病毒”阳性,你就“染上”鼻咽癌了吗?》

https://mp.weixin.qq.com/s/01N4puDWSkScB7d-l8FbJg

[2]https://www./articles/s41586-023-05923-x

[3]生命时报2019-03-24《1/6癌症由炎症引起!是时候给身体“消消炎”了》

https://mp.weixin.qq.com/s/GAmo8Qi9DCNz3mc1toYFEA

[4]腾讯医典她知2023-03-13《13岁女孩患宫颈癌7年!这个危险因素被很多人忽视》https://mp.weixin.qq.com/s/MRtRswkiX4Us7oGxbE7DtQ

[5]中国新闻社2021-07-03《感染幽门螺杆菌=得了胃癌?听听医生怎么说》

https://mp.weixin.qq.com/s/ei25fCb9xW-gj9t_2oVDHw

[6]健康时报2019-11-07《这种容易被忽视的肝炎,却格外凶险!这5类人最好早做筛查!》

https://mp.weixin.qq.com/s/BniUCVv4mcj5s16fnqTCCA


图片

由于微信推送机制变化,为了不错过我们的内容,请顺手点亮右下方的点赞在看图标。谢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