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长安城遗址考察记(二)

 A老虎 2023-05-03 发布于陕西

护城河与覆盎门

从地图上看,汉长安城目前只有南城墙的东部和东城墙的南部修复了护城河,并且沿河建成了汉城湖遗址公园供人们游赏。我打算找一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以便观赏护城河与城墙遗址并行延伸的大场景,于是就选定了护城河上的崇威桥。从考古发掘的资料上看,现代的崇威桥和汉长安城的覆盎门遗址相距很近,门址在桥西二百米的城墙位置。我打算先上崇威桥,然后去寻找覆盎门。汉武帝时期,长安城里曾经发生了一起非常惨痛的事件,历史上称做“巫蛊之祸”,或“戾太子事件”。《汉书》记载的戾太子事件,涉及到了多处地点,如建章宫、长乐宫、上林苑等等。但这些地方区域太大,事情发生的具体点很难确定。唯有覆盎门这个地方,不仅故事情节清晣,而且地点范围很小,可以说找到了覆盎门遗址,就是到了事件的原址。

2019年7月11日,我从北二环路上下来走上了崇威桥,桥就架在南城墙的护城河上。桥的北头正对着城墙遗址上的一个大豁口,大讲路由此穿过城墙通往汉城遗址内的阁老门村。走在崇威桥上,看到护城河河水宽阔,水质清澈,左前方岸上那高高的、绿丛丛的树林带一直往西延伸,一眼望不到头。我知道,那就是汉长安城城墙遗址上的植被。这些绿树,与护城河的水面互相映衬,让画面多少有些青绿山水的味道。

文章图片1

过了崇威桥往前五十米,就能看到路两侧汉长安城残存的城墙断面。城墙断面大致呈梯形,高度接近两米,底宽约十五米,顶宽约五米,上面生长着密集的荆棘杂草,还有各类的树木。紧贴着城墙内侧往西,刚好有条公路。于是我便沿着公路西行,去寻找覆盎门的遗址。

文章图片2

到了考古资料所说的位置,并没有看到有城墙豁口,反而该位置上有一座高大的土堆。这座土堆的高度远超东西两侧的城墙,也覆盖了两侧城墙的一部分,估计它是整修护城河时,挖出来的泥土堆集而成的。而紧靠这座土堆的西北侧,也就是覆盎门位置稍微偏西北的城墙之内,又有一座很高大的土丘,实际上这两座土丘已经相交了。说来有点令人惊诧,当我走到城墙内土丘的北面回头看时,这座长约250米,高度约十七八米,顶部比较平坦,两头斜坡对称垂地的土丘,外型上很像一个倒扣着的长方形古代青铜盆。由于覆盎二字,它的本意就是“倒扣铜盆”的意思。以前读史时,就曾觉得汉朝人给这个

文章图片3

城门起“覆盎”的名字,有点怪,不可理喻。今天看到如此情景,真的让人怀疑城内的这个土丘,到底是新堆积的、还是古代就有的自然岗丘。因为汉长安城各城门的名字,起得都很直白。比如说霸城门,就是因为门外前方有灞河;厨城门,是因为门内有一个叫做“厨官”的机构,它的职能是给数量众多的神庙准备祭祀用品;横城门,是因为门外正对着通往渭河北岸的大桥---横桥;章城门,是因为那块地方曾经是秦朝章台宫的旧址。因而,如果有人怀疑覆盎门的起名,是因为门旁有一座硕大的、外形像“倒扣着的铜盆”的土岗,也真是不必给予过多的嘲笑。

汉武帝晚年时,社会上流行恶劣的诅咒之风。他本人相当迷信,每当身体不适时,就怀疑是有人诅咒。戾太子事件发生之前,已经有数百人为此而丢失了性命。那时,武帝身边有两个亲信,江充和苏文。这两人与太子刘据有矛盾,担心将来太子当了皇帝之后对他们不利,于是就阴谋以诅咒之事扳倒太子。经过一番布置,等到武帝身体有病的时候,江充请来一个巫师为皇帝驱魔。巫师做了一番法事后说,太子宫中有诅咒之气。于是武帝命江充带人去太子宫调查。由于提前有密谋安排,江充自然查到了物证。此时太子十分恐惧,他想面见父皇辩解诉冤,但又被江充梗阻无法上达。万般无奈之下,他听从了老师石德的建议,发动了“兵变”,先杀了江充和那个巫师,然后准备带兵强行去见父皇。但此时武帝已经知道了太子“造反”的事,调来了镇压兵变的军队。很快,正规军就击垮了太子临时组建的杂牌军。太子慌里慌张地先跑到长乐宫告之了母后,然后从覆盎门逃出了长安城。

当时把守覆盎门的官员名叫田仁,他虽然已经接到了不准放任何人出城的命令,但他同情太子,担心太子被乱兵伤害,便打开城门放走了他。第二天,汉武帝追究起责任,田仁被处以了极刑。太子刘据带着两个儿子在逃亡了二十多天之后,还是被人发现了。在被捕之前,父子三人同时选择了自杀。

刘据7岁被汉武帝立为太子,死时39岁,当了32年的太子。刘据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皇后卫子夫,她在太子逃亡之后也是选择了自杀。这位曾经被汉武帝宠爱了十几年的女人,被当时的民谣唱到“君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的女人,在年老失宠之后,又战战兢兢地在皇后的位置上坐了十几年,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避免悲惨的结局,真是令人唏嘘!

后来汉武帝知道了太子的冤枉,他极度后悔,同时也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失误。大节日与群臣宴会时,面对百官的举杯祝寿,他双唇颤抖,手连酒杯都拿不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他内心为什么如此痛苦。 《资治通鉴》在说到此时,最后用一句“天下闻而悲之”,结束了对这一事件的记录。

建 章 宫

建章宫建造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史记·武帝本纪》说:“ 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杆楼,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 从以上历史记载来看,建章宫可谓无比壮丽,甚至超过了未央宫和长乐宫。

建章宫的遗址在长安城遗址的西面,其东宫墙与长安城西墙的直线距离不过二百米,离的很近。目前确认的建章宫遗址有:双凤阙遗址、前殿遗址、太液池遗址和神明台遗址。

2018年6月17日,我来到了建章宫双凤阙遗址的所在地——西安市未央区双凤村。双凤村虽然保留着村庄的名字,但早已没有了耕地,完全变成了市区。问了好几个人,才打听到双凤阙遗址在街南面的一个停车场院内。进了停车场,赫然看到了一个硕大的土堆。它高约9米,呈尖椎状,底部立有文物保护碑。在这座土堆东边四十米处,另有一个小土堆,高约3米,这两座土堆就是双凤阙遗址。我曾经看到过1958年确认双凤阙遗址时的照片和介绍,那时的西阙遗址高度为12米,东阙为8米。想不到这60年里,它们就各自垮塌掉了3米和5米。如果继续以这样的速度消亡下去,再过60年,恐怕地表上什么都看不见了。

文章图片4

在两千年前,双凤阙是建章宫北宫门前的东西阙楼,楼上立有铜凤凰。《水经注》引《关中记》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有金凤在阙上,高丈余,故号凤阙也。” 又引《汉武故事》曰:“阙高二十丈。” 北道就是凤阙前的东西大道,向东过了皂河可以直入长安城的直城门。汉时的二十丈就是今天的46.6米,这阙楼已经非常的高大雄伟了,再把三米高的铜凤凰立在其上(汉时一丈等于今天的2.33米),也真是有点骇人耳目了。二百年后,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繁钦,在游览了建章宫遗址后,专门写了一首《建章宫凤阙赋》的诗,诗序中说道:“ 秦汉规模,廓然泯毁,惟建章凤阙,耸然独存,虽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观也!” 就是说,建章宫殿已经泯灭了,只有双凤阙依然耸立,虽然不是标准的门阙模样,也确实属于一代之巨观。据史书记载,建章宫在西汉灭亡之季,被王莾下令大肆拆毁,取其材料,用来建造他“新朝”的太庙,即“王莽九庙”,建章宫自此被废弃。

当我们知道了双凤阙原来的样子,再看看今日的景象,又怎能不令人叹息?

另据古文献记载,魏晋时期,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歌谣,词曰:“长安城西有双阙,上有铜凤凰;一鸣五谷生,再鸣五谷熟……” 。这歌谣神化了双凤阙,反映了关中地区人民对它既有崇拜,也有精神寄托。铜凤凰一鸣,春天到了;再鸣,秋天就来了…… 歌词余味深长,读之令人苍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