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的反馈,有相当多的观点认为贾宝玉是无能、没有担当的。 在此基础上又有了两种立场鲜明的观点。 ![]() 一,贾母娇惯坏了贾宝玉。 二,薛宝钗劝贾宝玉仕途经济是利欲熏心。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大多是一类人持有的。 也就是说一方面反对贾母娇惯贾宝玉,一方面又反对薛宝钗过于追名逐利的思想。 结果就导致贾宝玉“向左向右”很分裂。 我们先说“怒贾宝玉不争”这件事。因为贾宝玉“无能”,所以不能够有所作为。直接导致了他治家无能,在抄家后一无所长,养不活自己一家人。更因为无能,而争取不得林黛玉,让她泪尽而亡。 这种观点认为贾宝玉就是个“窝囊·废”。对不对呢?用现在的角度来说,是不错的。贾宝玉就是没有担当。 但放在《红楼梦》时代甚至之前的历朝历代,就显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角度了。 举几个例子:如果杜甫有办法,一家人不至于穷途末路,连小儿子都被饿死。 ![]() 如果李商隐可以,不用一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投靠无门。 如果唐伯虎、徐渭有办法,他们也能活出尊严来。 甚至,严嵩和徐阶作为大明首辅厉害不厉害?还不是落得被饿死的地步? 如果焦仲卿有办法,何必那么猥琐的骗刘兰芝:我先把你休了,然后你在家里等我。 如果陆游有办法,何必休了唐婉娶了王氏,然后写什么《钗头凤》恶心人? 以上这些人,都是名传青史的“大人物”,在各自时代都有名气,可结果都是活得一地鸡毛。为什么? 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们也不得已。 贾宝玉不能带着林黛玉私奔,他只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能做焦仲卿和陆游。你让他反抗父母,根本不现实。 他能“发疯”将对林黛玉的感情公之于众,表达以死相逼的立场,已经是他能做的唯一。对林黛玉,贾宝玉其实很愧疚。但以当时的时代来说,不必愧疚。因为愧疚无用。 ![]() 贾宝玉不爱科举仕途,对禄蠹深恶痛绝。强迫他去读书科举,肯定也就是杜甫、李商隐、唐寅、徐渭之流,不可能做的更好。 为什么还说了严嵩和徐阶的失败例子,就表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被打落谷底,除了苟延残喘,想要崛起是很难的。 严嵩被抄家了,徐阶被抄家了,贾家也被抄家了。都是戴罪之身,两任大明首辅都救不了自己,不可能东山再起,你让贾宝玉能做什么?就说把我们穿越去古代,能做的比贾宝玉更好? 说回贾宝玉自身,他从小锦衣玉食,家族富贵,日后有庞大的家产让他继承。你让他像我们现在这些普通老百姓的子弟削尖了脑袋去学习,根本就不现实的。 贾家尽管衰败,可该有的爵位、爵产都在,谁能知道有朝一日将一无所有呢?怎么可能提前学习那些生存技能以未雨绸缪? 贾宝玉更像纳兰性德,安心的做他的富家公子,总是不缺他的衣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才是他的思想。由此而出现的两种对立观点,才是应该讲一下。 ![]() 一,贾宝玉的无能是不是贾母娇惯的? 贾母肯定是娇惯和纵容了贾宝玉对科举仕途的不作为。 但就像贾母骂贾政那样: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你父亲怎么教育你的? 自己不是那块料,硬逼着学习就有用么? 贾宝玉根本就不是科举仕途那块料,就算让他为官做宰,他也做不了,何必强求? 贾母看透了贾宝玉,就想他能平安长大,才不逼迫他走科举仕途。不但不错,反而值得称道。 你看贾宝玉在贾母跟前,读书学习和人品培养方面一点都不差。 贾宝玉的人品在贾家所有子弟中是不是最好?尽管也有纨绔之气,却无疑是最品行端正的。 贾宝玉的学识在贾家所有男性子弟中是不是最好?儒释道三家学问,包括其他诸子百家,哪个不是张嘴就来? 尽管诗词上不如女儿们敏捷,可他的博学多才多艺可是努力学习才有的。 看他续写《庄子·南华篇》,作《姽婳词》《芙蓉女儿诔》,可谓才华横溢。 贾母培养的贾宝玉,尽管不善科举,可远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难道做文人就不是成才,非要科举仕途,养家糊口才行? ![]() 那样的话,杜甫、唐寅之流也不配名传千古了。 贾宝玉的学习成绩很好,只是偏科不喜欢读书科举之书。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一脉相承的教育。她也不劝贾宝玉,就是和贾母一个思想。 贾政后面也看开了。对贾宝玉的文学才能越来越认可。认为做个文人同样光宗耀祖。 贾宝玉哪里是无能,他其实被贾母培养的是个人才,不是么? 反观王夫人和薛宝钗,才是看不开,不认识贾宝玉的才能和志向的。 贾宝玉明明不能,还各种劝说,只能让他更痛苦。最后在连番打击之下,岂有不抛下尘世出家而去的? 薛宝钗没有错,存在她不认识贾宝玉。 贾母更没错,她才是真正认识了贾宝玉。 林黛玉继承了贾母的眼光,是她与薛宝钗的最大区别。 贾宝玉的悲剧,在于时代没给他发展的机会。放在现在,他就是人人口中夸奖的别人家的好孩子。又高又富又帅,还有才!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