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割韭菜”阴谋论四起!

 红蓝白郁金香 2023-05-03 发布于广东

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方案出来以后,阴谋论四起,诸如“大资本割小资本韭菜”、“损害股东利益”等等。

一家企业倒闭或者重组,股东和高管总要付出代价,否则会引发更大的道德风险!

对比一下恒大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这个收购方案最起码保护了大部分债权人、即储户的利益,截断了恐慌情绪的蔓延!

第一共和银行的危机是硅谷银行倒闭波及所致!

前几年,硅谷银行购买了大量的低息债券。自从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后,贬值的债券侵蚀了资本金。但该行高管选择公开募股,把资不抵债的老底晒了出来,引发储户挤提。

这股风潮波及到与硅谷银行客户机构比较相似的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第一共和银行向大银行求助,拆借到300亿美元的资金。

与硅谷银行相比,该行的资产结构还算健康:证券投资仅占总资产的16%,远低于硅谷银行的57%;贷款总额是硅谷银行的两倍多,但风险敞口不到后者的四分之一。

然而,市场一旦失去了信心,巨大的恐慌就会形成羊群效应。储户就开始挤兑,投资者抛售股票,就看谁跑得快。

金融机构本身就具有天然的脆弱性,这源于高杠杆的经营模式。

第一共和银行一下子被提走了40%约700亿美元的存款,股价也出现断崖式暴跌,最终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金融业有个说法,大而不能倒!

一旦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牵一发而动全身,其风险可能迅速波及到整个金融体系。

难道小银行就能倒闭吗?

小银行倒闭也会冲击金融体系,不过往往危害性不如大银行那么大?

一是因为本身体量较小,更重要的是有大银行接盘。

如果大银行倒闭了,就很难找接盘侠了!

所以“大而不能倒”还有这么一层意思。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本身并不能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必须为第一共和银行找一个接盘侠。

几家银行都来竞标,而摩根大通开出的条件最优厚。

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1、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大部分资产,包括约1730亿美元的贷款和约300亿美元证券。

2、负债端承担约1039亿美元的存款,包括300亿美元的大额银行存款。

这300亿美元的大额银行存款,是第一共和银行在发生危机后向其他11家银行借来的,包括摩根大通的50亿,将在合并后消除;剩下的250亿美元还是要偿还的。

3、FDIC将提供损失分担协议,涵盖所收购的单户住宅抵押贷款(80%的损失,保障七年)和商业贷款(80%的损失,保障五年)。

负债是刚性的,资产是弹性的。

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资产,有收不回来的风险。FDIC为了消除接盘者的疑虑,愿意分担部分潜在损失。

4、FDIC将为摩根大通提供500亿美元的五年期固定利率融资。

万一收购后消化不良,FDIC还会提供一定的流动性。

5、摩根大通不承担第一共和银行的公司债或优先股。

这一点争议最大,被认为侵犯了第一共和银行股东的利益,但该行早就资不抵债了。

6、摩根大通将向FDIC支付106亿美元。

FDIC已经向第一共和银行注入了部分资金,在收到这106亿后,总损失为130亿美元。

因此,摩根大通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空手套白狼”。

这笔业务将给摩根大通带来26亿美元的账面利润,但这仅仅是会计处理。

根据摩根大通官方的表态:贷款和证券损失,再加上要创还给从其他银行拆借来的250亿美元等,至少亏损500亿美元。

算上FDIC承担的一部分,摩根大通相当于用430亿美元收购了第一共和银行。

为什么愿意做这笔“亏本买卖”呢?

首先是一种责任,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金融业的外部性很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人想“趁火打劫”第一共和银行,否则就不会有11家银行向其提供300亿美元的流动性。

瑞银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收购瑞信也有这个原因。

其次在商言商,通过这次收购将摩根大通可进一步渗透高净值客户,增加财富中心布局,巩固第一商业银行的地位。

银行破产总是要有人付出代价的!

首先要保护储户的利益,这涉及到金融业的信心,信心就是黄金。

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摩根大通都付出了自己的代价,不可能再为公司债或优先股兜底了。

这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了处理三家银行的破产一共花了350亿美元,都找到了接盘侠。

与爆发金融危机相比,这个代价相当小,而且还没怎么影响到美联储的议息决策,该加息还是要加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