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味觉的记忆

 佩君的文艺营 2023-05-03 发布于浙江

下班路上,几个同事一起在电梯里讨论五一假期安排。同事A说要回去河南老家,同事B说我也要回去老家,我问B,你老家千岛湖吧?不到两小时就能到。她说是的。

A老家却远得很,高铁起码要坐五小时。

同样是老家,省内和省外的距离可差多了。

B微笑点点头。

A说,这次回去老家是去你们信阳,边说边用眼神示意我,同学结婚,一定要我回去呢。我还没来得及说,那你到信阳一定要吃热干面,电梯就到了,大家说声再见便四散离开。

走在路上,闻到空气中涌动着植物的清新香气,街道被一场短暂的雨水冲洗过,显得特别干净。商场入口处有人摆摊,卖烤香肠,香气诱人,混合着暮春户外鲜活气息、人们的交谈声、往来汽车声、忙碌而有序。

但现实中的一切都没能使我停下脚步,脑海里想起同事A说的信阳,想起上次和大家聚会吃过的热干面,店面很小,老板娘很热情,装热干面用的还是十几年的不锈钢盆,量不多也不少,刚刚好。

信阳热干面与武汉热干面的不同在于配料,里面配有千张、芝麻油、香菜……配菜的种类没有七八项,至少也有五六种。

我当年第一次去信阳,一是喜欢热干面,二是米线,三是千里香馄饨。奇怪的是,这几样食物在家里几乎没吃过,我们家的饮食习惯是,早晚稀饭配小菜,母亲会烙几张饼。偶尔也吃面条,但它的地位不及主食大米,饺子则是大年初一的必备。

有那么句话:好吃不如饺子。对吧?

面食里喜欢贡面。以“潢川贡面”最为出名,历史上称“光州贡面”。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以精粉和芝麻香油为主料,清油兑水盐和细面粉,经过拌、揉、发酵、盘条、上架、拉扯、晾晒、截切等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据《光州志》载:唐代潢川已生产挂面,当时“风销华夏,夺魁九州”,到宋朝时,作为礼品进献给宫廷,颇得宋仁宗的夸赞。它的特色在于,条如细丝,耐煮不沾,据说袁世凯非常喜欢,他的早餐是以熬好的鸡汤,采用潢川贡面,味美且鲜,爽利可口,比起山珍海味,自有家常的朴素持重。

除此之外,所有在乡村吃过的食物无一例外是:鲜。现在想来,热干面在此之前的确从未吃过,但它和米线一样,里里外外透露着鲜。

此外,里面的配菜也很丰富,无论是花生米还是香菜,是麻油还是葱花,搭配比例适中,这么多的配菜里,总有一样让你想起在乡村里的味蕾记忆,喜欢也就不足以为奇。

即便是配菜,从主食里留下“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之笔,绝非易事。

那天和朋友们聊起饮食,说起饮食的种种,朋友A说,她对饮食的态度是从不挑剔,有什么吃什么。朋友B说,主食吃得少,喜欢吃零食。我说,喜欢刚刚做好的、新鲜出炉的饭菜。

都市生活的脚步很快,无法保证每一餐刚刚好新鲜出炉,但无法接受冰冷的饭菜,有一种人走茶凉的凄然。想来,人的饮食偏好与年幼建立的饮食习惯有关。

和朋友们聊完,自觉仿佛在饮食上的挑剔,但现在看来,也不完全是——我现在已经极少吃热干面与米线,千里香馄饨更是无从谈起。唯一保留是早晚要吃粥配小菜以及对食物鲜的偏好。

也与家庭有关。比如上海作家毛利,她的先生是福建人,他们家的饮食差异极大,福建人喜欢喝茶吃海鲜,上海人喜欢咖啡轻食,所以家庭成员的饮食偏好是各吃各的,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能够相处友好的一个字:和。

在哲学中,“和”是一种理想境界,代表着和谐、和平、和睦、中和。“古人认为,无论是一个人、家庭、国家还是宇宙天地万物,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和”的内外条件,如果没有和谐的关系、环境或秩序,很难有发展。”

和与融不同,后者以丧失自己以融入更大的主体中去,前者则保留自己的一部分属性。在饮食方面,我终究还是保留一些来自乡土文化中的情结与记忆。

新鲜的食物、均衡的营养、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睡眠、友善的环境、适当的运动、安宁的心境、积极的人际是理想中一个人获得身心健康的必备要素。

现实中我们很难全部同时获取,只能退而求其次,甚至一退再退、直到退无可退令身心失衡,在生活面前妥协、臣服为止。

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难题。

如何克服这样的难题?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长期相处中,态度日渐随和,觉得在特定条件下无法作为主食而作为配菜上场时,不发憷,不慌乱,不忸怩,极力绽放自己,或许有意想不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路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