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高考.作文预测(7)】《水浒》有毒?当代青年如何正确看待读名著……(附学生作文4篇)

 左语右文 2023-05-04 发布于河北
《水浒》有毒?我们当如何读名著……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近日,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批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毒小说”,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文读物中清除出去。此网民表示,《水浒》情节极其不合逻辑,存在“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等问题,是他见过的最毒小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回复给那名网民说: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

(2)有人留言评价:一本书,本身就具有两面性,而看到什么,取决于读者的内心。

阅读一本书,当它探讨的内容涉及到人性的黑白、社会的丑恶时,难免会刺激到人心的“痛点”。身为读者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请你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1)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题分析】

教材出问题的现象,近年有之,引发的争议也不少。但《水浒传》做为四大名著之一,是经历了时代考验的。当某网民认为其“有毒”建议删除,理由或能批评小说中的一两处不适合之处,但是广大网友的回复却鲜有支持。大浪淘沙,优秀的文学作品历经岁月的磨砺,成为名著。作品的内容与人物的塑造,得到数百年来读者的认可。一个人的认知,难免有是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的理解与社会的认可,是有着一定的距离。为此,教育部门回复是“怎样把每本书读好”,网友的见地是从书中读到什么,“取决于读者的内心”。

【审题立意

    提议教材删减,不可率性。近年来,教材出现瑕疵,广大网友举报而查处,相关事件引发了民众对教材课本的敏感。教材的内容,是教育部门严格审查是,是国家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做为读者,如果仅仅从个人阅读兴趣和感受出发,肆意指责“有毒”,是不可取的。

   物形象多样,重在辨别。文学作品里人物众多,正反人物的出现,读者看到社会的复杂性。作为读者,要懂得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出现的时代意义。懂得去选择其有益的部分,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一味的去批判谴责,扪心自问,不断成长。

   读书是取精华,做好选择。做为教育部门,在选择进入课本的教材,要进行多方面论证,选择有益于青年了解时代、奋发成长的内容,使之在阅读中受益,掌握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人物情况。做为教育者,对教材内容的课堂讲解,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带领学生辩证分析人物,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学生佳作一】

思名著之精华,书人生之华章

——从“毒水浒”之评价看读书与教育问题

   鲍海燕

   从举报“毒水浒”到批判《红楼梦》,有些网民开始自以为是的“捉虫”狂欢。他们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着那些凝聚着时代思想精华的名著,以“保护”的名义荼毒青少年的心理。对于“毒水浒”评价事件,浙江省教育厅的回复是干净利落,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

是的,教育并不代表着一定要把孩子困在所谓“真善美”的温室暖房中,孩子总会长大,总要成长,总会面对复杂人性。教育孩子在名著的诵读中学会思考、学会领悟,才是正确的方向。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它凝聚着作者乃至整个特定时代的精华。读一本名著,不仅仅是几小时甚至几天的事情,而是用一生去感悟去体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里,也许很多人评判名著里的“封建”“暴力”,但别把孩子想得太复杂。他们只会为孙悟空七十二变所惊奇,为林妹妹和宝玉之间为何不能相守而疑惑,为那些绚烂、生动的故事所打动。那是一种人的本能,为伟大的作品而感动的心情。

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纷繁的尘世。重温经典,回忆便像潮水一样涌来,才发现《西游记》中有人情世故,妖怪“背景”很重要,《红楼梦》里达官贵族的联姻让年轻人的纯真爱情变得无奈。人生漫漫,正如书籍一般,一页一页翻阅领悟。阅读不是一个无菌暖房,恰恰相反,它是一个脱敏的过程,一个在阴影中学会辨识阳光的过程。

《水浒》更是一部没有答案的书。好汉和魔君之间,忠义厅与忠义堂之间,替天行道和打家劫舍之间,无数种层次,无数种观点,无数种立场,无数种判断,无数种可能与不可能,无数种道路和无路可走。这就是经典。这也是为什么要用经典去进行教育的原因,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青少年需要在名著里去思考去诉诸自己的感情,去寻觅自己人生的答案,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

教育不是西西弗斯的推巨石上山,日复一日进行毫无意义劳作的艰辛,而是需要懂得在进行的过程中,去追寻发现运动过程中的力与美。

   一位作家说过,我们在阅读一部小说时,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需求是看到自己、看到人这种生灵所可能经受的创痛、焦虑、喜悦、诸多体验的投射、诸多选择的代价。“艺术作品的丰沛就在于,创作者展示给观众那种'道德污点’,但这种污点在具体的人上,在这个人经历的事情上,竟然会体现出一种让人抱以理解、同情的感受。”

真正的读者,是在思考名著中反省自己,进行精神世界的完善。然后,用这思想的精华,去书写出人生的华章!

【教师点评】

    标题匀称,观点鲜明,分析详细,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作者以对称性标题,把“名著”和“人生”紧密的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在论述中,先肯定浙江教育厅的做法,然后围绕《红楼梦》《西游记》《水浒》等作品,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不同的年龄在阅读作品中,有着不同的顿悟与感触。文末点题,升华全文。(江红波)

【学生佳作二】

删还是不删,你怎么看?

  张玲

     说起《水浒传》,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响当当的名号,还有施耐庵笔下的那些敢爱敢恨的江湖英雄。书中那些鲜明跳脱的人物形象,酣畅淋离的情节,早已深入人心,任谁看了不说声“痛快”?

俗话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在《水浒传》中同样适用。有人会因为武松打虎时,只身搏斗的勇气而心生敬佩;同样也有人会觉得武松打虎的行为是滥杀野生动物,行为不可取。有人觉得《水浒传》描写传神灵动,恨不得穿越到宋朝,与李逵和鲁智深等一众好汉喝他个天荒地老;有人觉得书中的各种打斗情节太过凶残,大板斧“排头砍去”的场景不可思议。

    浙江那位网友便是如此,他认为《水浒传》中有太多露骨血腥的描写,不适合作为中小学生的教材及读物,向浙江教育局提出删除建议。此话一出,瞬间引起关注与讨论,各位看官,你认为删还是不删?你们怎么看,我不管。我认为,存在就是合理,名著自有价值在。

   站不同视角,品百味人生。文学具有两面性,相同的作品不同的视角,看到的故事也许会完全不同。有人从朱自清的《背影》中,看到沉默的父爱;有人执着于父亲穿过月台;影响公共安全。作品的好坏,不能单从一个视角,一个方面,去一刀切。用刻板的价值观和高高在上的道德观来绑架一部作品,这种行为,绝不可取。

借文学巨著,看世态炎凉。一部好的作品,不应只有对美好灿烂生活的侃谈,更应具有揭示黑暗现实的勇气。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若书中的角色全都正面向善,书中情节去除了所有危险因素与血腥暴力,这样的作品真的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吗?这样的世界,真的存在吗?若当今的作品只描写和谐光明的社会环境,闭口不提曾经的屈辱黑暗,那么当今的青年还能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解社会万象看世界吗?

作为读者,不能只浮于作品表面的描写,更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处冲突的暴发背后可能是无数次的隐忍和退让,暂时平静的海面,海底也许暗潮涌动。人是多面复杂的,无论是冲动还是冷静,穷山极恶抑或是乐善好施,这些都是人的特性,无法忽略也不可或缺。

我们能做的只有去细细体味分析,去学习感悟,品味人性的多样,才能在滚滚红尘中,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过好每一天。

【教师点评】

   作者从赞赏《水浒》入手,分析作品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笔锋一转,引出浙江网友的做法,然后提出自己观点。在论述中,从“视角”与“人生”、“文学巨著”与“世态炎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要透过想象看清本质,才能走好每一天。文末紧扣主旨,阐明观点。(江红波)

【学生佳作三】

且置教材清池间

    郑淳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在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读书万卷变得轻松,思接千载也是常态。我们的思想在广袤天地中寻幽探胜,一室之内,一日之间,穿梭风云变幻,领略瀚海苍穹,历经人世沧桑,品味酸甜苦辣……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书籍承担美育和德育的使命。近日,《水浒传》却被浙江一网友认为是“毒小说”。曾被胡适列为“可以不朽”的小说中排行第一的《水浒传》,是否真的不符合当代的价值观?是否经不住时代发展的大浪淘沙?又是否真的应该从教材中删除?我想这是一个值得审视的问题。

阅读经典是时代的需要,是岁月积淀的财富。社会面阅读的悲哀,是玄幻小说的疯传,是高雅作品的淡出。四大名著被束之高阁,无知被为是骄傲。我想起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经典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文学巨匠的心血,超越时空的阻隔,让我们与历史对话,这是当下娱乐至死的快餐文学所不能给予的精神财富。

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并不是因为它绝对的正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经典确有不合时宜之处。但书中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对当年社会的剖析,无一不值得后人学习。《水浒传》中浓墨重彩的豪侠描绘,宋江义军的兴衰故事……打动过古往今来的众多读者,也没多少人“该出手时就出手”,去“风风火火闯九州”。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教材选择刚柔并济、内涵丰富的各类小说。我们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家国情怀感动;为鲁迅先生以笔为刀,以文为鉴,写下“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坚定而敬佩;为无数仁人志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伟大而肃然起敬……回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到的是林冲报仇雪耻的酣畅淋漓,斩尽天下不平之事!

“书”到无穷处,坐看云起时。阅读是看不见的精神修炼,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亦是这个道理。正如浙江省教育厅回复那名网友的言论:“作为读者,重要的不是读了什么书,而是如何把书读好。”觅书,当以辩证的态度、从多面的视角来选择。把书读好是一点一滴的匠心,是铁棒成针的坚持!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名著本身不说教,但从书中读到什么,取决于读者的内心。让名著融入教材,谱写新时代教育新篇章;让生命与家国的并蒂莲,绽放在教材的清池间。

且置教材清池间,取读选用当自知。安能肆意发言论,使人不得开心颜?

【教师点评】

   引用丰富,首尾呼应,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作者仿写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拟定标题“且置教材清池间”,观点清晰,引发阅读兴趣。在论证过程中,从《水浒传》“毒小说”的分析入手,结合当下的阅读现状进行思考,结合教材作品做了分析和评价。文末点题,仿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升华了主题。(江红波)

【学生佳作四】

扬辩证精神,悟读书之道

钱夏苇

有人说,“掌握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提高主体思维能力,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建立起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的必由之路。”我说,辩证精神之于我们,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雄鹰离不开其自由翱翔的天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当辩证地对待读书,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扬辩证精神,当见贤思齐。某网友有关“毒小说”的留言引发读者热议,也为我们带来了相关思考。孔子所言:“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对于所认同的观点,我们应向之看齐;对于存在争议的观点,我们应从自身找原因,而非一味的批评谴责。《水浒传》久经岁月洗礼,历经时代考验,经受大浪淘沙而依旧巍然挺立于文坛之巅,必有其伟大之处。  单从此角度,《水浒传》对于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时代价值,我们不可由于其中极少数不合理情节而对《水浒传》全盘否定。

扬辩证精神,当立足时代。《水浒传》作为元末明初创作的小说,其内容主要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生产力水平发生巨幅提升,社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形态由封建主义变为社会主义,人民由饱受压迫到当家做主,社会矛盾也发生了转变。《水浒传》中的部分内容与当前时代认知发生矛盾无可厚非,正所谓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我们对于《水浒传》的认识也应不断发展。

扬辩证精神,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水浒传》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在价值不言而喻。在阅读时,我们更应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它在不同时代的时代意义,而并非钻一些无厘头的牛角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们的读书时,唯有弘扬辩证精神,才能更好的传承优秀文化。唯有深刻感悟读书之道,才更能通晓处事之理。

【教师点评】

   结构匀称,条理清楚,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作者围绕“辩证”与“读书”展开分析,选用小标题的形式,以“扬辩证精神”开头,领起文段。然后通过对水浒的分析,鲁迅、 的言论,进行论证阐述,做到叙议结合。文末点题,升华主旨。(江红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