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线菌及应用

 海底丛林 2023-05-04 发布于河南
放线菌及应用

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放线菌及应用。


背景技术:

2.草莓是属于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
×
ananassa duch.)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为浆果,且口感好,味道佳。草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膳食纤维、维生素、果胶、苹果酸、柠檬酸等。草莓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广泛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草莓产业发展蓬勃,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现在已发展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
3.炭疽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植物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植物和农作物生长,极大地影响农产品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会造成植物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炭疽病因其传播途径广、侵染周期长以及在茎叶越冬等特点而成为今年来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农业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治炭疽病的主要方式常采用培育抗病新种,加强田间管理、地表滴灌、合理种植等。但选育出的抗病品种较少,基础的田间管理措施也越来越难以防御已有病害。另外,化学农药的施用也是生产中常见的防治方法,有着见效快、施用方便等特点。但是,长期大量的使用农药不仅会增加膳食摄入风险,且易导致病原体产生抗药性,更甚扩散到大气和土壤中,使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农田土壤污染,不利于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草莓炭疽病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侵染引起,在草莓的整个生育期都对其产生影响(howard c m.1992.anthracnose ofstrawberry causedby the colletotrichum complex inflorida.plantdisease,76(10):976)。近年来,草莓炭疽病已成为连作地草莓的主要病害,对草莓生产构成威胁(陈官菊,厉晓腊,金轶伟,柴一秋,刘又高,党向利.2010.草莓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和药剂防治.浙江农业科学,(06):1344-1346)。草莓炭疽病菌属高温高湿型,在草莓苗期极易发生,对草莓生产造成巨大威胁。草莓的营养繁殖使得炭疽病病原菌可通过菌丝潜伏在植株体内,经过草莓育苗移栽等过程不断传播累积,造成严重危害。大部分地区的果农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草莓炭疽病,但该方法极易造成药剂残留(班思凡,李春梅,贺青华,等.设施栽培草莓中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03):212-220)。浆果果皮较薄,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赵玲,滕应,骆永明.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j].土壤,2017,49(03):417-427),损失草莓果实的商品价值。除此之外,长期大量的喷施农药,会影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草莓的抗药性。生防放线菌 (actinomycete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种类繁多,是一类非常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资源 (靳鹏飞.解淀粉芽孢杆菌hab-2抑菌化合物分离鉴定及关键基因调控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6)。利用拮抗菌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绿色环保,也已成为防治草莓病害的首选措施。遵从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农业,生物防治植物病害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防治草莓炭疽病的放线菌及应用。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放线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菌的分类命名是孔雀石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malachitospinus),保藏编号是cgmcc no.22194,保藏日期是2021年4月16日。保藏单位名称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08]
上述放线菌是从青海高原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
[0009]
上述放线菌是孔雀石刺链霉菌8#。
[0010]
如前所述的放线菌在防治植物病害时的应用。
[0011]
如前所述的放线菌在防治炭疽病时的应用。
[0012]
如前所述的放线菌在防治草莓炭疽病时的应用。
[0013]
如前所述的放线菌在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时的应用。
[0014]
如前所述的放线菌在抑制胶孢炭疽菌时的应用。
[0015]
本发明的优点是:
[001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线菌及应用,该放线菌从青海高原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经该菌株的 16s 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后显示,该菌株与孔雀石刺链霉菌 (streptomyces malachitospinus)聚在一个分支上,8#菌株与孔雀石刺链霉菌亲缘关系较近,属孔雀石刺链霉菌。该菌株可显著抑制炭疽病病原菌,尤其是抑制胶孢炭疽菌的生长,其抑菌透明圈直径可达29.5mm,抑菌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血球计数板法得到的光学显微镜下草莓炭疽病病原菌孢子图;
[0018]
图2是草莓炭疽病病原菌在培养皿中的菌落图;
[0019]
图3是草莓炭疽病病原菌在培养皿中的单个菌落图;
[0020]
图4(a)是灌根法接种病原菌后的草莓植株盆栽试验对比图;
[0021]
图4(b)是琼脂块法接种病原菌后的草莓植株盆栽试验对比图;
[0022]
图4(c)是琼脂块法接种法在接种病原菌10d后的草莓茎的对比图;
[0023]
图4(d)是琼脂块法接种法在接种病原菌10d后的草莓叶片的对比图;
[0024]
图5是8#放线菌拮抗效果图;
[0025]
图6是8#菌落形态图;
[0026]
图7是8#菌株16s rrna扩增产物凝胶电泳检测图;
[0027]
图8是8#菌株的扫描电镜图;
[0028]
图9是基于8#菌株16s rr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0029]
图10是盆栽试验在接种8#菌株的处理与对照组ck的对比图;
[0030]
图11是草莓幼苗根在接种8#菌株的处理与对照组ck的对比图;
[0031]
图12是在接种8#菌株的处理与对照组ck的根鲜重对比图;
[0032]
图13是在接种8#菌株的处理与对照组ck的根干重对比图;
[0033]
图14是在接种8#菌株的处理与对照组ck的根长对比图;
[0034]
图15是在接种8#菌株的处理与对照组ck的炭疽病斑的草莓叶片面积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1、整体情况
[0036]
本试验自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草莓园采集草莓炭疽病感病植株样品,从中分离病原菌,再回接至植株,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后,进行形态学鉴定,明确该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从来自高寒地区(青海高原)的供试放线菌中筛选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选用筛选出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盆栽实验,观察分析该菌种的生物防治效果,以期为推进草莓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储备。
[0037]
2、材料和方法
[0038]
2.1材料
[0039]
2.1.1草莓病害样品采集
[0040]
2019年7月至8月,在陕西西安市鄠邑区草莓种植园对草莓炭疽病进行田间观察,记录病害症状并采集病株样本。
[0041]
2.1.2供试菌株
[0042]
供试放线菌:11株分离自青海高原土壤的放线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资源研究室保存,编号分别是1#、2#、
……
11#。
[0043]
2.1.3培养基
[0044]
pda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0g,葡萄糖20.0g,琼脂15.0~20.0g,水1000ml。
[0045]
高氏一号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0g,kno31.0g,nacl0.5g,k2hpo4·
3h2o0.5g, mgso4·
7h2o0.5g,feso4·
7h2o 0.01g,琼脂15.0~20.0g,水1000ml,ph7.2。
[0046]
2.1.4生化试剂
[0047]
4%的次氯酸钠;无菌水;无水乙醇等。
[0048]
分子生物学试剂,细菌基因组dna快速抽提试剂盒、引物1492r/27f、taqpcr master mix 购自奥科鼎盛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0049]
2.1.5主要仪器
[0050]
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pcr仪,高速离心机,冰箱等。
[0051]
2.2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0052]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采集病株样本,在草莓的不同发病部位的病健交界处取样,并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工作。将采集到的发病部位的样品剪取为5mm左右的小方块,材料先用75%酒精漂洗10s,紧接着用4%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消毒3min,再用无菌水漂洗3-4次,每次1min(张丽勍,段可,袁联国,姚全林,姚丽英,倪秀红,高清华.草莓炭疽病菌鉴定技术规程[j].上海农业科技,2016(01):145-146),使用已灭菌的镊子将处理过的样品转移至pda培养基上,每皿放3个样,置于28℃下培养,4d后观察并记录分离到的菌落形态。用挑针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4℃保存(方中达.1998.植病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0053]
2.3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0054]
挑选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用无菌接种针挑取病部,制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形态特征;用无菌接种针挑取已纯化的菌落,制片,于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等。二者对比,再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点和培养性状,结合病原菌的相关资料进行病原菌鉴定。
[0055]
2.4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0056]
为确定前期分离出的菌株的致病性,需将其回接到草莓植株上,按照科赫法则进一步验证,以确认所分离的真菌确为致病菌。病原菌回接草莓植株分为两种方式进行:琼脂块法和灌根法。
[0057]
其中:
[0058]
琼脂块法:将纯化的病原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d后,用无菌打孔器将其打成直径 8mm的菌饼。用无菌手术刀在健康的草莓叶片、匍匐茎和叶柄上造成伤口,把菌饼粘在刺伤部位,接着用无菌水浸泡过的无菌脱脂棉对接种的部位保湿。
[0059]
灌根法:将10个病原菌菌饼放入盛有150ml液体pda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摇匀,然后将该病原菌悬液通过灌根的方式接入植株。同时,以根部仅灌溉无菌水的植株作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10次。将接种好的植株置于同一条件下培养,定期浇水,每隔1d观察接种后草莓植株的变化。
[0060]
2.5供试放线菌的活化
[0061]
用灭菌竹签按无菌操作法分别从1#、2#、3#
……
11#的斜面管中取少许供试放线菌,分别涂布在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刮铲涂匀,28℃培养7d后取出。用打孔器将布满放线菌的固态琼脂培养基打成直径为8mm的菌饼。
[0062]
2.6拮抗菌的筛选
[0063]
采用琼脂块法(牛晓磊,薛泉宏,涂璇,袁虎林.2005.6株生防放线菌对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1):55-58)进行生防放线菌拮抗性的测定。用灭菌竹签从斜面管中挑取少许病原菌,涂布在pda培养基平板上,用刮铲涂匀,放置30min。再使用无菌接种针挑取通过步骤2.5)制备得到的菌饼放于已接种病原菌的pda平板上,每个pda平板上放置同一生防放线菌的三个菌饼,注意间距平均,每种放线菌重复三次,以不接放线菌为对照。-5℃放置24h,然后转移至28℃下培养2~3d,取出观察,测定拮抗圈的大小并记录。
[0064]
2.7拮抗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0065]
参照姜淑梅(姜淑梅,张龙,戴世鲲,李翔.2007.一种简单、有效的适于pcr操作的放线菌dna提取方法.生物技术,(01):39-41)方法提取生防放线菌的基因组dna,采用27f/1492r 通用引物(27f:gagtttgatcctggctcag;1492r:cggttaccttgttacgactt)进行16s rrna的pcr扩增,扩增体系为30μl(表1)。
[0066]
表1 pcr扩增体系
[0067][0068]
pcr反应程序(表2)。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于-20℃冰箱保存,送
至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并拼接输出序列。
[0069]
表2 pcr扩增反应程
[0070][0071][0072]
通过ncbi数据库中的blast检测并下载已测序列的相似序列,采用mega-x软件 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0073]
2.8防治草莓炭疽病菌的盆栽效果测定
[0074]
2.8.1试验设计
[0075]
供试病原菌:使用经分离鉴定后的胶孢炭疽菌,于pda平板培养5天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用灭菌涂布器刮取表面菌丝,经4层灭菌纱布过滤得到分生孢子滤液。用血球计数板计算分生孢子液浓度,通过离心浓缩或加入无菌水稀释等方法将溶液调整成浓度为1
×
106个孢子/ml 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备用。
[0076]
共设置2个处理:

ck;

8#菌剂拌土;每个处理40盆重复,将放线菌做成菌剂按照比例拌入

组处理的过筛土中,每盆装3kg土(塿土,采集相同类型的健康土壤0~20cm耕层土壤,风干,破碎过10mm筛混匀),按随机区组排列。缓苗7天后每株灌根浓度为1
×
106个/ml 病原菌孢子悬浮液20ml,结合草莓生长状态适度补浇2-3次,并喷施到草莓植株叶片及叶柄。
[0077]
于最后一次接病后的第10天采样及测量。将其植株完整挖出,测量草莓植株根长,记录总叶数、发病叶数、总柄数及发病柄数,并称量根鲜重,再将根系进行烘干称量得到干重。
[0078]
2.8.2草莓叶片、茎秆的病斑面积比测定
[0079]
对两个处理的所有明显病斑的叶片进行拍照处理,使用image-pro plus 6.0进行病斑面积比计算。
[0080]
2.9数据分析
[0081]
研究中两组处理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0082]
3结果与分析
[0083]
3.1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
[0084]
3.1.1病原菌的分离与形态学观察
[0085]
草莓炭疽病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图2以及图3)为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平整;气生菌丝初为白色,后渐变为灰白色或深灰色。
[0086]
3.1.2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0087]
按照灌根法以及琼脂块法分别接种草莓植株,草莓叶片、匍匐茎、叶柄开始发病,出现黑色病斑,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具体结果如图4(a)-图4(b)所示,其中,(图4(a)是灌根法接种病原菌后的草莓植株盆栽试验对比图;图4(b)是琼脂块法接种病原菌后的草莓植
株盆栽试验对比图;图4(c)是琼脂块法在接种病原菌10d后的草莓茎的对比图;图4(d) 是琼脂块法在接种病原菌10d后的草莓叶片的对比图)。将接种后发病的叶片、匍匐茎、叶柄等感病组织再次分离,可得到同样的菌株,表明符合科赫氏法则,确定了所分离出的菌株为草莓炭疽病病原菌,同时结合形态学和草莓炭疽病相关资料可知,该种草莓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侵染所致。
[0088]
3.2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0089]
3.2.1拮抗菌的筛选
[0090]
以草莓胶孢炭疽菌为指示菌,通过琼脂块法进行生防放线菌拮抗性的测定,从11株供试放线菌中初步筛选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11株供试放线菌对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其中 8#菌(如图5所示)拮抗圈平均直径最大,为29.5mm,且拮抗圈透明度高,拮抗效果在11株供试放线菌中相对最好。按照拮抗圈平均直径排序和拮抗圈透明度对比,从11株供试放线菌中筛最终选出了1株放线菌,是8#放线菌。8#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如图6所示,为规则圆形,放射状,不透明的灰色菌落,菌落表面呈凸起褶皱状。8#放线菌的扫描电镜图如图8所示。8# 放线菌已于2021年4月16日向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请求保藏,保藏编号是:cgmcc no.22194。
[0091]
3.2.2拮抗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0092]
经过上述试验,筛选出拮抗效果较好的放线菌8#菌株。运用pcr扩增技术对这8#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片段的扩增测序,产物凝胶电泳检测见图7(左起前4条为8#dna电泳条带)。将合格产物送到测序公司(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返回的测序结果在ncbi数据库(https: //blast.ncbi.nlm.nih.gov/)中进行blast序列检索,下载相关序列,运用mega-x软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blast序列检索结果显示,与8#放线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下相似度为98%以上的菌株全部属于链霉菌属。
[0093]
8#菌株的16s rrna序列如下:
[0094]
gggttgggccaccggcttcgggtgttaccgactttcgtgacgtgacgggcggtgtg tacaaggcccgggaacgtattcaccgcagcaatgctgatctgcgattactagcgactcc gacttcatggggtcgagttgcagaccccaatccgaactgagaccggctttttgagattc gctccacctcgcggtatcgcagctcattgtaccggccattgtagcacgtgtgcagcccaa gacataaggggcatgatgacttgacgtcgtccccaccttcctccgagttgaccccggcg gtctcccgtgagtccccaacaccccgaagggcttgctggcaacacgggacaagggttg cgctcgttgcgggacttaacccaacatctcacgacacgagctgacgacagccatgcacc acctgtacaccgaccacaagggggcgaccatctctggccgtttccggtgtatgtcaagc cttggtaaggttcttcgcgttgcgtcgaattaagccacatgctccgccgcttgtgcgggc ccccgtcaattcctttgagttttagccttgcggccgtactccccaggcggggcacttaat gcgttagctgcggcacggacaacgtggaatgttgcccacacctagtgcccaccgtttac ggcgtggactaccagggtatctaatcctgttcgctccccacgctttcgctcctcagcgtc agtatcggcccagagatccgccttcgccaccggtgttcctcctgatatctgcgcatttca ccgctacaccaggaattccgatctcccctaccgaactctagcctgcccgtatcgactgca gacccggggttaagccccgggctttcacaaccgacgtgacaagccgcctacgagctct ttacgcccaataattccggacaacgcttgcgccctacgtattaccgcggctgctggcacg tagttagccggcgcttcttctgcaggtaccgtcactttcgcttcttccctgctgaaagag gtttacaacccgaaggccgtcatccctcacgcggcgtcgctgcatcaggctttcgccca ttgtgcaatattccccactgctgcctcccgtaggagtctgggccgtgtctcagtcccagt gtggccggtcgccctctcaggccggctacccgtcgtcgccttggtgagccattacctca ccaact
agctgataggccgcgggctcatcctgcaccgccggagctttcgaccctcacag atgcccgtgaggatcagtatccggtattagaccccgtttccagggcttgtcccagagtgc agggcagattgcccacgtgttactcacccgttcgccactaatccccaccgaagtg
[0095]
基于8#菌株16s 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系统发育树显示(图9), 8#菌株与孔雀石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malachitospinus)聚在一个分支上,因此,初步认为 8#菌株与孔雀石刺链霉菌亲缘关系较近。
[0096]
3.3拮抗放线菌的盆栽防效
[0097]
3.3.1植株生理指标测定
[0098]
在接种后调查8#菌株对草莓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表3)表明,接种8#菌株的处理与对照组ck相比(结果如图10),草莓幼苗根(图11)、根鲜重(图12)及根干重(图13)均显著增加,但根长(图14)差异不显著。
[0099]
表3草莓幼苗指标测定
[0100][0101]
3.3.2拮抗8#菌株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0102]
两组处理草莓炭疽病的发病情况表明(表4),同时感染草莓胶孢炭疽菌后,接种8#菌株的草莓植株发病率与ck组有显著差异。接种8#菌株后的叶片发病率、叶柄的发病率、干柄数,较对照组分别降低43.94%、42.27%、82.19%。表明8#菌株具有阻止草莓胶孢炭疽菌侵入草莓苗以延缓植株发病的作用。通过计算草莓叶片上的病斑面积比,可以看出,接种8#菌株后,草莓叶片病斑面积(图15)比明显减少,表明8#菌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草莓炭疽病的发病率。
[0103]
表4草莓叶片、叶柄发病情况
[0104][0105]
总结:
[0106]
生物防治作为治理植物病虫害的热点之一,因拮抗菌生存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草莓炭疽病在草莓苗期和移栽定植期危害最严重,炭疽病病原菌侵染草莓的匍匐茎和根冠,产生圆形环状病斑,造成根冠腐烂,病情加重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0107]
致病性测定中,将前期分离出的菌株回接到草莓植株上时采用了两种方式:琼脂块法和灌根法。但在后续观察中发现,采用灌根法接种病原菌的草莓植株出现整个植株萎蔫的情况,而采用琼脂块法接种病原菌的草莓植株表现了草莓炭疽病的部分田间症状。采用灌根法接种病原菌,不破坏植株,但用量不易控制,易造成植株死亡,不便于后续观测;采用琼脂块法接种病原菌,需对植株造成刺伤,而对植株造成伤口后,无法保证其接触的仅为所接种的病原菌。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对回接现象需结合两种接种方式观察判断。回接炭疽病病原菌的草莓植株茎叶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发病症状,匍匐茎和叶柄的发病症状都是出现
近圆形的黑色病斑,后期变现腐烂坏死,与田间发病现象基本一致。对照则无发病症状,生长正常。前期分离出的病原菌回接后出现致病现象,符合科赫法则,进一步确定了该菌确为病原菌。
[0108]
生物防治逐步发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害方式,拮抗放线菌也是重要的生防微生物资源,而菌株的筛选和鉴定是拮抗菌开发和应用的基础。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是主要的拮抗草莓炭疽病的微生物资源,尤其是具有抗逆性强、广谱抑菌性等特点的芽孢杆菌属和木霉属。 (javad n,etebarian h r,gholam k.biological control offusarium graminearum on wheat byantagonistic bacteria[j].songklanakarin journal ofence and technology,2006,28(suppl.1): 29-38)本实验以草莓炭疽菌为基础,通过皿内拮抗试验,从供试的11株放线菌中筛选出了1 株拮抗效果较好的放线菌,即8#放线菌。并对3株拮抗放线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1株拮抗放线菌都为链霉菌属。其中8#菌株与孔雀石刺链霉菌亲缘关系较近。研究表明,链霉菌属中一些菌有生防作用,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白刺链霉菌 (streptomyces albospinus),黄麻链霉菌nf0919,细黄链霉菌都是草莓病害防控的生防菌(沈婷,杨华,戴乐天,邓照亮,王世梅.2016.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04固体菌剂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33(01):49-54;王辰.2015.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对草莓根腐病的生防效应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陈宏州,庄义庆,杨敬辉.2014.黄麻链霉菌 nf0919菌株对草莓枯萎病的生防活性初探.江西农业学报,26(11):54-57;李宾,赵从波,罗同阳.2013.细黄链霉菌抑制草莓重茬病的效果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13-114),但并没有孔雀石刺链霉菌作为草莓病害防控的生防菌。
[0109]
对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仅采用了皿内对抗的方式,可以为草莓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菌种资源备选。16s rrna序列区段相对保守,对一些亲缘关系较近的种难以区分开,本研究未对分离得到的拮抗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等鉴定,因此得到的16s rrna鉴定结果只能将菌株确定到属水平。
[0110]
在皿内筛选试验中,培养基为病原菌和拮抗菌都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条件和较理想的生长环境,但所筛选出的拮抗放线菌在草莓植株上的具体生防效果仍需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本实验以草莓胶孢炭疽菌为指示菌,将筛选出的拮抗效果最好的8#放线菌接种至已感染植株上,通过与对照组ck相比,接种8#菌株的草莓幼苗发病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的草莓苗,这与陈哲等利用芽胞杆菌复合菌、冯江鹏等利用贝莱斯芽胞杆菌jk3、李娟等利用枯草芽胞杆菌tjx-012 防治草莓炭疽菌的防治效果相似。说明8#菌株对草莓炭疽病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