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棚室栽培草莓如何防治炭疽病?农业措施与药物防治双管齐下效果好

 农艺天地6971 2020-08-22

草莓果实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浓郁、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早春第一果”等美称,深受消费者喜爱。大棚草莓的应市时间一般从当年11月底,持续至翌年4月下旬,成为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热销水果,最高销售价达到80~90元/斤,并且浆果供应周期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开始大面积温室大棚种植。例如,吉林省大安市富琳草莓园2018年种植6栋(每栋720平方米)温室大棚草莓,当年实现销售80万元。

棚室栽培草莓如何防治炭疽病?农业措施与药物防治双管齐下效果好

大棚草莓生产虽然产量高、销售快、效益好,但是,栽培中因棚室温度、湿度管理不当,品种抗性差,加上长期重茬等因素,草莓炭疽病时有发生,近几年病害发生有上升趋势,并逐渐成为影响草莓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尤以育苗期和定植初期发病最为严重,发病率高的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农民的增收和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草莓患上炭疽病有何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花瓣和浆果等,最明显的特征是造成局部病斑或全株萎蔫枯死2种。草莓植株染病后呈凋萎症状,开始时1~2片嫩叶失去活力、下垂,傍晚恢复正常,病情进一步发展后,植株很快萎蔫,叶片枯黄,直至枯死。

棚室栽培草莓如何防治炭疽病?农业措施与药物防治双管齐下效果好

初侵染幼苗表现萎蔫

不同部位染病的危害症状表现不同:

1、茎部感染病菌后,病斑一般长约3~7mm,呈黑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部呈溃疡状稍凹陷。

2、叶柄或匍匐茎感染病后,病斑呈梭形,当病斑包围叶柄或茎1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并且当棚内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可见到肉红色黏质孢子堆,有时叶片和叶柄上还会产生污斑状的病斑。

棚室栽培草莓如何防治炭疽病?农业措施与药物防治双管齐下效果好

匍匐茎染病症状

3、叶片感染病菌后,会出现黑褐色的病斑,之后病斑逐渐凹陷形似鸟眼,故又称之为“鸟眼病”。

棚室栽培草莓如何防治炭疽病?农业措施与药物防治双管齐下效果好

炭疽病叶部症状

4、花感染病菌后,萼片、花瓣、雌蕊、雄蕊会逐渐干枯死亡。

5、浆果感染病菌后,会产生近圆形病斑,呈淡褐色至暗褐色,病部软腐并凹陷,在发病后期也会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团,并呈同心圆状排列。

棚室栽培草莓如何防治炭疽病?农业措施与药物防治双管齐下效果好

果实感染炭疽病症状

二、草莓炭疽病发病原因

1、病原菌。引起草莓炭疽病的病源菌有束状炭疽菌、草莓炭疽菌、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等,均属于弱寄生性病原菌,一般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25~28℃,适宜pH值为4~6。在高湿环境下,相对湿度越高,该病害的流行速度越快,干燥环境条件下不利于该病害的发生蔓延。草莓胶孢炭疽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研究发现,光照可促进病菌孢子生成,而全黑暗有抑制作用。

2、侵染循环。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是以菌丝体、菌核或者分生孢子在被害植物的病残体上或者土壤中越冬。病残体和土壤是炭病病的初侵染源,在草莓的生长季节,病菌主要靠雨水、气流传播,亦可借幼苗调运远距离传播,重复侵染,使病害不断蔓延。炭疽病传播速度比较快,在几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侵染,一旦爆发很难控制,只要满足发病条件,就会大量出现死苗现象。

3、影响发病因素。草莓炭疽病菌各地普遍存在,而且寄主很广泛,如蔬菜、瓜果类等植物均能感染此类病菌。多年连续种植地块,由于病原菌在土壤中残存,加上对草莓残体处理不当,导致病原蔓延,病害发生较重;既使是新开发种植也不是净区,也有病害发生。棚室由于特殊的栽培管理,一般空气温度和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草莓炭疽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草莓根系生长,植株抗病力下降,再加上不当的浇水、通风也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传播。

三、草莓炭疽病防治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危害,与病原基数、草莓品种、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在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病情监测,树立综合防治理念,强化农业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做到精准施药,提倡药剂的交替使用,以避免和延缓抗性产生,从而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1、农业防治。

(1)采用优质抗病品种和选用无病种苗。选择丰产、优质、抗病草莓品种种植,或选购组织培养的无病种苗栽植,这样能有效防止种苗带菌,生产上自留种苗要选择提纯复壮的无病壮苗。

(2)实施轮作,减少病菌传染。草莓炭疽病菌在蔬菜、瓜果等植物上均能寄生,因此,选择近年未种植过草莓、蔬菜和瓜果类植物的地块,排灌和光照条件要好的农田种植,不可在连作地、越夏育苗地连茬种植草莓,如草莓连作3年以上的田块必须采用土壤消毒杀菌处理,或采用基质栽培,减轻病菌侵染机会。生产期间应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带出棚室外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播。

(3)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采用高垄黑色地膜覆盖滴灌栽培,根据品种特性合理确定栽植密度。高垄栽培有利于土壤通风透气,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抑制病菌繁衍侵染;黑色地膜覆盖能有效恶化病菌生长环境,减轻病害发生;采用滴灌技术可减少因水的流动传播病菌的途径。

(4)合理施肥。草莓栽培应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植株徒长,提高植株抗病力。基肥除有机肥外,一般可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或过磷酸钙40公斤/亩+硫酸钾公斤/亩,然后用旋耕机翻旋,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草莓定植缓苗期和开花结果后每隔20~30天追施腐殖酸复合冲施液肥5~10公斤/亩,或追施高含量三元复合肥15~30公斤/亩,同时每隔10天左右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高钙肥或氨基酸多元叶面肥,促进草莓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可使用微生物菌剂在草莓定植时蘸根和定植成活后灌根处理,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且能促进草莓生长,提早开花结果。

(5)调节大棚温湿度,及时通风散湿。大棚采用无滴农膜,增加透光度,保持棚室整洁通透;灌水后应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的湿度,不给病菌创造繁衍有利环境;最好采用滴灌补水补肥技术,切断病菌传染渠道;提高通风口设置,使空气在棚室上部交流,减轻因空气流动传染病菌。

2、生物药剂预防。

草莓苗期和大棚定植后的全生育期均可使用生物药剂进行预防,基本能够达到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微生物农药最好在阴天或傍晚使用,同时合理组合与交替使用,不宜与化学农药混用。可选用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4%低聚糖素水剂250~4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喷雾。

3、药剂防治。

炭疽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乳剂400倍液,或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有一定的疗效。据试验,在草莓无公害生产中用25%咪酰胺乳油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安全有效。一般每隔7天喷药防治1次,连续进行2~3次。

温馨建议:在连续阴雨天,在草莓大棚内使用百菌清、腐霉剂或其复配等烟雾剂80~120克/亩,在傍晚时分散放置于棚内点燃闭棚过夜,连熏2~3次,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