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男性的身体素质却在一天天下降,阳痿早泄成为了男科常见病多发病。很多网友说,男科病还是要看中医,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这一男言之隐的那,这篇文章为您系统讲述了男科病的分型和具体的治疗方法” ——文末附外治贴膏法 01 — 总论病因 关于阳痿首先我们必须要纠正一个误区:阳痿不一定就是肾虚,乱用参、茸等温阳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 阳痿是在《景岳全书》中被首次提出,古时称其为“怯”、“带”、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之为“阴痿”,《灵枢·经筋》称其为“阴器不用”。是指正常男子在发育成熟期间,虽有性的要求,但阴茎痿软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坚而不久,难以完成性交者,是成年男子最常见的性疾病之一。(注意这里提到的是成年男子,男子以八为先天,56岁天癸竭,此后切不可再强求以拔肾根,医者也不可乱作为) 提到阳痿的病因,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肾:肾司前后二阴,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精足则用强。古代医书关于阳痿病因的论述亦多为劳伤于肾,因而成痿。如《诸病源候论·虚劳阴痿候》言:“肾开窍于二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但人之阴阳平和,在于五脏六腑、气血阴阳整体的调和,不论哪种疾患,都不会则之于一脏一腑简单论处。临床中尚有肾阴不足、肾精亏竭、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虚筋弛、阳明虚损、痰湿阻遏、湿热煎灼、肝郁气滞、精瘀血滞、惊恐伤肾等证。 02 — 临床分型 ●命门火衰 多由房劳过度,早婚纵欲,屡犯手淫,久病劳伤,致精气虚损;或误服久服苦寒克伐之品,戕伤真阳,终致命火衰微,宗筋不得命火温壮煦养,而发阳痿不举。正如《济生方·虚损》日:“五劳七伤,真阳衰惫,…阳事不举”。《杂病源流犀烛》亦曰:“有房劳太甚,宗筋弛纵,发为阴痿者,乃命门火衰,譬之严冬百卉调残也”。 始由行房早泄,渐至阴茎举而不坚,终成阳痿不举。伴精薄精冷,形神衰惫,性欲淡漠,面色光白,头晕目眩,腰痛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尿后余沥,舌淡嫩苔白,脉沉细迟缓无力。治以温肾壮阳。方药以秃鸡散、右归丸、扶命生火丹、三肾丸等为代表方。 秃鸡散:功能:益肾壮阳。主治: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举。组成:肉苁蓉、五味子、菟丝子、远志各90克,蛇床子120克。用法:捣筛为散,每服6克,每日2~3次。或可以白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5丸,日2次。以治愈为度。《洞玄子》载:“蜀郡太守吕敬大年七十,服药得三男,长服之,夫人患多,玉门中痛,不能坐卧,即弃药庭中,鸡食之,即起上雌鸡其背,连日不下,喙其冠,冠秃,世呼为秃鸡散。” ●肾精亏竭 早婚纵欲,房劳伤耗,年老体虚,久病虚损不复,皆可致肾元虚惫,精气阴血日渐耗竭,无以灌注濡养宗筋脉络,病发阳痿不用之疾。如《外台秘要》日:“病源,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张氏医通》曰:“阴痿,当责之精衰,斫丧太过所致”。 证见阳痿不举,举不坚久。伴精液稀少,性欲淡漠,头晕目眩,脑转耳鸣,耳轮焦枯,形神虚惫,咽干口燥,腰酸膝软,大便干燥,舌淡红少津,脉细涩无力,两尺尤弱。治以滋肾填精。方药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五子衍宗丸、补天大造丸等为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功能:滋阴补肾。主治:肾阴不足,宗筋脉络失养,所致阳痿不举,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尿频,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诸症。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2~3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本方原名“地黄圆”,原由宋·儿科名医钱乙所创,为幼科补肾专药。后世将之奉为补肾滋阴的基础方,很多滋补肾阴的方剂都从此方加减化裁而成。 ●阴虚火旺 素体阴亏,色欲太过,久病耗伤;或曲运神志,相火时动;或误服久服温补燥热药物,皆可致真阴虚损,肾精耗竭,阴虚不能配阳,相火妄动,煎灼宗筋,阴器失于滋养,而成阳痿之疾。诚如《医学正传》曰:“嗜欲无节,起居不时,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乎中,饮食劳倦之过,屡伤乎体,渐而至于真水枯竭,阴火上炎,…白浊白淫,遗精盗汗”。《明医指掌》日:“后生少年辈,淫欲太早,斫丧真元,真阴内亏,虚火炽焰,宗筋伤而阳道痿矣”。 证见时有性欲冲动,但阳痿不举:或阴茎偶可勃起,但甫交即泄,终至痿废。伴精液稀少,骨蒸盗汗,五心烦热,夜梦遗精,目赤耳鸣,尿少便干,舌瘦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治以滋阴降火。方药以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河车大造丸等为代表方。 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功能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虚火煎灼,守筋失养,阳痿早泄,劳热骨蒸,盗汗,口干咽燥,或咽喉疼痛,脉细数,尺脉独大诸症。组成地黄240克(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山萸肉(酒润)、山药各120克,茯苓(乳拌)、丹皮、泽泻各90克,知母、黄柏各60克。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3次,空心淡盐汤下。 《医方集解》六味地黄丸项下有“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八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 ●阴阳俱虚 年老体弱,壮年早衰,久病耗伤,房劳亏损,皆可致下元虚惫,虚损难复,日久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终至阴阳俱损,精气衰竭,五脏皆伤,宗筋失于温煦滋养,而发阳痿。 证见阳痿不举,举而不坚,行房早泄。伴精少精薄,梦遗滑精,形体羸弱,神疲倦怠,气短畏冷,手足心热,面黯发枯,口燥咽干,便燥尿频,舌淡,脉细涩虚弱。治以滋阴补阳,益气填精。方药以金匮肾气丸、还少丹、延生护宝丹、赞育丹、龟龄集等为代表方。 《金匮要略》肾气丸功能: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精气虚惫,宗筋失于煦养,所致阳痿不举,腰痛膝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胖,脉虚弱尺部沉微。组成:熟地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牡丹皮90克,茯苓90克,桂枝30克,附子30克(炮)。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2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本方又名“八味丸”,近代通称“金匮肾气丸”。《金匮》原方中主药为干地黄,而近代运用本方,多改为熟地黄,而滋阴补肾之力更佳;同时改桂枝为肉桂,温补之力更胜。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阴之虚以生气,助阳之弱以化水,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可除。正如《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曰:“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肝虚筋弛 肝藏血,主筋,为罢极之本,肝脉环绕阴器,结于宗筋。若先天不足,后天劳损,致精血先亏,水不涵木;或久病虚损,寒热劳伤,终致肝气虚馁,肝血亏耗,宗筋脉络失于温煦濡养,而发阳痿阴缩之疾。诚如《素问·痿论》所说:“意淫于外,人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韩氏医书六种·阳痿论》曰:“肝阴不足;则脉与筋皆失所养,是以阳痿”。 证见阳痿不举,举而不坚,阴茎缩小,或先天阴茎发育不良。伴精神疲惫,意志消沉,易惊善恐,目眩头晕,胁肋胀痛,肌削筋挛,干呃气逆,身重体倦,不耐疲劳,舌淡嫩,脉弦细弱。治以润养肝脉,展势起痿。方药以夺天丹、展阳神丹、蜻蛾展势丹等为代表方。 夺天丹出自《辨证录》功能:补益心、肝、肾三经之精气。主治:精气虚衰,阴茎短小,性事无能。组成:龙骨、补骨脂、菟丝子、茯苓各60克,人参、当归、白芍、杜仲、熟地、山茱萸各90克,白术、黄芪各150克,五味子、附子、柏子仁各30克,鹿茸1具,驴内外肾各1具,砂仁15克,地龙10条。制成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早、晚各用热酒送下。 本方为清代医家陈士铎治疗阴茎短小,性事无能的代表方之一。以药物填精补血,温阳益气,培补后天,以夺先天之不足,故名夺天丹。 ●阳明虚损 思虑忧郁,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皆可损伤心脾,病及冲脉阳明。阳明为水谷之海,生化之源,阳明虚损必致后天气血化源不足,宗筋失养,阳痿作矣,诚如《素问·痿论》曰:“阳明虚则宗筋纵”。《景岳全书》曰:“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水谷气血之海必有所亏,气血亏则阳道斯不振矣”。《临证指南医案》曰:“盖胃为水谷之海,纳食不旺,精气必虚,况男子外肾,其名为势,若谷气不充,欲求其势之雄壮坚举,不亦难乎,治惟有通补阳明而已”。 证见阳痿不举,举不坚久,行房早泄。伴精神萎靡,倦怠懒言,动则气促,失眠多梦,食少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脉细缓无力。治以培补阳明,益气养血。方药以归脾汤、七福饮、火土既济丹、九蜂补中汤等为代表方。 七福饮《景岳全书》功能:补益心脾,调养气血。主治:脏腑气血亏损,心脾两虚,所致阳痿不举,形神虚惫,倦乏羸弱,纳呆腹胀,心悸气短诸症。组成:人参、熟地、当归各9克,白术4.5克(炒),炙甘草3克,枣仁6克,远志1.5克(制用)。用法:水煎,日1剂,早晚空腹温服。 本方为张景岳补益心脾气血,强壮脏腑的名方。为五福饮(人参养心,熟地滋肾,当归补肝,白术益肺,炙甘草培脾)再加枣仁、远志而成。凡治气血俱虚之证皆可灵活用之。宜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煎药时可加生姜三五片。 ●心肾不交 思想无穷,意淫于外;曲运神机,劳心于内;耗神过度,久病失养,皆可导致心气不足,心阴耗损,君火不能下济肾命,肾元复损,肾中精气不能上奉心君,终至心肾两虚,病发阳痿。可兼见心肾气虚及心肾阴虚两类证候。此如《辨证录》曰:“人有中年之时,阳事不举…即或振兴,旋即衰败,此心包之火气大衰也”,“君心先衰,不能自主,相火即怂恿于其旁,而心无刚强之意,包络亦何能自振乎?故治阴痿之病,必须上补心而下补肾,心肾两旺,后补命门之相火,始能起痿”。 证见阳痿不举,举不坚久。伴神疲体倦,眩晕耳鸣,恍惚健忘,卧寐欠安,腰酸腿软,脉细弱。若心肾阴虚偏重者,尚可兼见早泄,遗精,五心烦热,虚烦不眠,盗汗,舌瘦红,脉细数无力。治以补益心肾,交通水火。方药以远志丸、起阴汤、济阳丸、救相汤、济火延嗣丹等为代表方。 远志丸《外台秘要》功能:交通心肾,兴阳起痿。主治:心肾不交,君相火衰所致阳痿不举,腰痛膝软,健忘神疲等症。组成:远志、续断、山药、肉苁蓉、蛇床子各60克,雀卵适量。用法:前五味药共为细末,以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服7~10丸,日2次,以温酒送下。本方温壮兴阳之力较强,心肾不交属阴虚火旺者不宜。心肾阴虚甚者,选方用药可参考“阴虚火旺”部分。 ●痰湿阻遏 久嗜肥甘酒酪,壅腻中焦;或饥饱劳伤,抑郁气结,皆可致脾胃伤损,阳气不行,水谷失其健运,水津难化难行,聚湿成痰化饮,痰饮湿浊阻遏宗筋阳道,阳气不能温通,阴血无能滋荣,而发阳痿之疾。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言:“阴湿伤阳,阳气不能伸举,亦致阴痿不起”。 证见阴茎痿软,虽有性欲萌动,而阴茎弛纵难举。平素喜食肥厚酒酪,形体丰肥,头昏嗜睡,困倦身重,烦闷忧郁,脘闷纳少,心烦喜呕,舌苔白厚腻,脉缓滑。治以祛痰化浊,通阳利湿。方药以二陈汤、葛花解酲汤、胃苓汤、通阳起痿汤等为代表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畅中。主治:痰湿壅盛,阳气闭阻所致阳痿不举,身体困重,头眩心悸,胸膈胀满,咳吐痰多诸症。组成:半夏15克,橘红15克,茯苓9克,甘草4.5克,生姜5片,乌梅1个。用法:水煎服,日1剂。痰浊湿邪阻滞阳道所致的阳痿,使用本方治疗时,多加僵蚕、蜂房、远志、地龙等药。 ●湿热煎灼 七情六欲过极,嗜食辛辣酒酪,皆可伤及脾胃,郁而化火,聚湿成痰,湿热内蕴,流注下焦,浸渍煎灼宗筋经络,宗筋弛纵,阳痿不起。此即《灵枢·经筋》:“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景岳全书》:“热之极则诸物棉萎”。亦如薜立斋在《明医杂著·卷三》按语中曰:“阴茎属肝之经络,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暑则萎悴”。 证见阴茎痿软,弛纵难举。阴囊潮湿臊臭,目赤口苦,下肢酸困,小便赤涩,多有嗜食肥甘辛辣食物或过服壮阳药物病史,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濡数。治以清利湿热。方药以龙胆泻肝汤、三仁汤等为代表方。 三仁汤《温病条辨》功能:清利湿热,宣畅三焦。主治:湿热壅遏三焦,宗筋脉络阻滞所致阳痿不举。组成: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竹叶9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姜半夏15克,白蔻仁6克。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肝郁气滞 情志不畅,郁怒气结,或思想无穷,所愿难遂,久之肝木失其条达,疏泄无权。因肝脉环绕阴器,若肝脉气血郁滞,可致宗筋气血难达,病发阳痿。且肝气尚有调节情志功能,如若失其调畅,每见神摇则阴器振奋,临房则痿软难举矣。诚如《明医杂著》所言:“少年阳痿,有因于失志者,但宜舒郁,不宜补阳”。《杂病源流犀烛》曰:“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至阴痿不起”。 证见阳痿不举,举而不坚。伴急躁易怒,抑郁不乐,患得患失,胁肋胀痛,胸闷太息,腹胀食少,舌苔白,脉弦细。治以疏肝解郁。方药以逍遥散、忘忧散、达郁汤、亢痿灵等为代表方。 达郁汤《杂病源流犀烛》功能:疏肝解郁,宁神定志。主治:情志抑郁,肝气不畅所致之阳痿。组成:柴胡9克、香附、白蒺藜各12克、升麻、川川芎、桑白皮、橘叶各6克。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肝主筋,前阴为宗筋会聚之所,肝郁不畅,宗筋络阻,茎络失养,故可发阳痿之疾。而以补益药服之则疗效多不满意。此类患者在独居时,偶有勃起,惟与异性交媾之时,则情绪紧张,患得患失或心情不悦,则阳痿不举;且每伴心神不宁,胸肋满闷,失眠多梦等症。 ●精瘀血滞 壮年久旷,屡犯手淫,交合非道,忍精不泄,性动被抑,长期体外排精等诸般性事失洽病由;或手术损伤,跌仆外伤;皆可致精血瘀凝于精窍、宗筋,使阳气不达外势,精血难荣阴器,而发阳痿之疾。如《千金方》曰:“肾邪实则精血留滞而不通”。《河间六书》曰:“肾实,精不运”。《辨证录》曰:“人有交感之时,忽闻雷轰,忽值人至,不得泄精,遂至变为白浊,尿管疼痛,如针刺”。《杂病源流犀烛》曰:“又有精出非法,或强忍房事,有伤宗筋,亦致阴痿不起”。 证见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伴精出不爽,或精道刺痛,尿中时滴白浊,睾丸掣痛牵及少腹,阴部皮肤麻痒刺痛,腰骶钝痛,足跟刺痛,多有性事失洽或伤损病史,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细涩。治以通精化瘀,活血散滞。方药以血府逐瘀汤、化瘀赞育汤等为代表方。 化瘀赞育汤《名医名方录》功能:疏肝益肾,活血化瘀。主治:男子性机能低下,阳痿、早泄、交不射精等症。组成:柴胡、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当归各9克,熟地、紫石英各30克,枳壳、桔梗、牛膝各5克。用法:水煎服,日2次,服后稍卧片刻。 本方为著名中医专家颜德馨之经验方,颇多效验。原方加减:阳痿加蛇床子9克;遗尿加韭菜子9克,白茧壳6只;癃闭加炮山甲9克,王不留行9克,升麻9克。 ●大惊卒恐 突遭不测,乍视恶物,尤以房事之时突受惊恐为甚。惊则气乱,心惊胆怯;恐则气下,肾气虚脱;以致胆失决断,心肾之气难以用强,而发阳痿不举,临事而惧。如《景岳全书》所言: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曰:“恐伤肾。故凡遇大惊卒恐,能令人遗失小便,即伤肾之验。又或阳旺之时,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其验也”。 证见阳痿不举,举而不坚,临交恐惧,望门而流。伴惊悸怔忡,怵惕不宁,焦虑紧张,惊恐不释,胆怯多疑,精神苦闷,寐不安定,尿频,滑精梦遗,有明显的惊悸恐吓病史,舌淡隐青,脉弦细缓无力。治以镇心益肾,壮胆宁神。方药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安神定志丸、宣志汤等为代表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功能:镇惊安神,益气固精。主治:每临房事则精神紧张,焦虑恐惧,致阳痿不举,举而不坚,伴多梦易惊,心悸怵惕,惊恐不释,饮食减少,大便干燥诸证。组成:柴胡12克,黄芩、人参、生姜、茯苓、铅丹(可用朱砂代替)、桂枝、龙骨、牡蛎各9克,大黄6克,半夏10克,大枣6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外感风寒、肺阴不足等皆可致痿,临床还应坚持辨证论治,不可太过拘泥于有限的认知和经验。 贴脐膏——功能:兴阳展势。主治:阳痿不举,举而不坚,甫交即泄。组成:阳起石、蛇床子、香附子、韭子各3克,土狗7个(去翅足,煅过),大风子1.5克(去壳),麝香1.5克,硫黄1.5克。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指顶大,以油纸盖护脐上,用绢带子敷住,须臾效起,即可行房事。 下图产品与贴脐膏不同,主要成分为肉苁蓉、巴戟天、枸杞、当归、丹参等。适合肾阳不足、腰腹冷痛、腰酸无力、月经腹痛、夜尿频多的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