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也篇第六㉒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㉓子曰:“ 觚不觚,觚哉 !觚哉!”

 虚空济 2023-05-04 发布于山东

雍也篇第六-㉓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 觚不觚,觚哉 觚哉

我们先讲历史背景,才能很好去理解这句话我们先讲齐国,齐国是姜尚的封地,也就是我们讲的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得了天下,是周朝的开国元勋,这个时候周武王把姜尚封在齐国做齐侯,也就是齐国的第一任君主

齐国在现在的山东,当时齐国的国都是临淄,现在的淄博市临淄区,这是齐国封地的由来整个齐国的风气,和君主他有很大的关系

包括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你会发现一个企业的领袖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整个企业就会是什么样的风格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气

姜尚尚功崇尚功劳这件事情所以整个齐国在后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重农业重商业重经济发展的都特别好但是“俭”,节俭的俭,礼仪的礼,对于礼仪对于内在的道德修养是俭的,也就是不足不够的

我们再讲一个齐国非常有名的人物——齐桓公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我们之前有讲过,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实力非常的强大但是他也只是重视了军队的发展,重视了农业的发展,重视了经济的发展,重视了商业的发展

我们之前在《论语》当中有学过有人问:'管仲俭乎孔夫子说'不俭'管仲知礼乎孔夫子说不知礼’”所以从这段历史上我们就能看得出来,整个齐国的风气对于礼,对于内在的道德修养是缺乏的,但是他很重视外在的发展

齐国整个被秦国统一之前,齐国的经济都是最强大的,的贸易做的都是最好的我们讲齐国前后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因为在战国初期的时候,田氏代齐田氏把整个姜姓吕氏结束了,他没有换国号还是叫齐国,但是已经不是姜子牙的后代了,而是田氏开始做了齐王

为何会发生这些事情?就是因为内在是缺乏礼的,是没有道德修养作为根基的,只是在重视经济重视农业重视外在的这些发展

我们再来看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他辅佐周文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文王的第二子,周武王的下一代周成王,周公又开始辅佐周成王周公他制定了完备的礼仪制度,把鲁国作为周公的封地

鲁国也在现在的山东,当时的国都在曲阜因为周公他要在朝辅佐,所以他并没有去鲁国做国君,而周公的长子伯禽做了鲁国的第一任君主

我们讲完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因为是周公的封地,所以鲁国是最重视礼的,最重视内在的道德修养孔夫子一生都在推行周礼,也就是推行周公所行之礼所以在鲁国的初期是最重视礼的,可以说是文化的聚集中心那么后期开始礼崩乐坏,并没有把礼贯穿到最后鲁国前后八百年的历史

我们再来看周公和姜尚,周公崇尚礼,所以鲁国是讲礼的地方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得了天下,他重视功说功劳很重要他重视外在的发展,而周公重视内在的修养

我们讲完这段历史,再来看这句话就好理解了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齐国和鲁国我们先把它比作一个人,一个人的经济一个人的外在很强很好,他只要一变至于鲁至于另外一个人

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外在很好的时候,能力很强的时候,如果再加上内在的道德修养,那么这个人就很厉害了所以齐国只要一变,这一变是什么呢是提升内在的修养,就会非常厉害

鲁一变至于道什么意思呢?鲁国内在的修养比较好——重礼可是的外在不够强大,的经济不好所以鲁国一直在春秋战国都是弱国,经常是被欺负的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不是在说鲁国更好,也不是在说齐国更好,而是说两个国家都不够好如何才能至于道”?齐和鲁相结合,就至于道要有外在的强大,要有外在的实力,要有外在的经济同时要有内在的道德修养,要有内在的礼,如此就至于道

但是如果分开来讲,外在更重要还是内在更重要显然孔夫子认为内在更重要所以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我们之前讲过文质彬彬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更重要还是更重要,都重要只有文质彬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才能合于道

我们看看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有什么样的思考我们作为一个人是不是这样的我们不光要有内在的道德修养,我们还要有外在的技能,还要有外在的才干才能,否则都不会于道的

有的朋友就经常问修行以后学习了圣贤文化以后,是不是就开始变得消极了的,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增加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让合于道同时我们还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有所作为,如此才能合于道

一个团队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内在的修养就会乱我们看看齐国所发生的事情,即使是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齐国的盛世,可是最后临终之时,他自己死后六十七天才被人发现自己的尸体因为他五个公子之间争夺君主的位置,他任用小人,导致他自己的权利失衡

包括战国初期所发生的田氏代齐,这都是因为人没有了内在的道德修养,没有了礼,所以才会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情

看看我们现在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内在是没有道德没有修养的,即使我们的才能很出众,在社会上只能说混口饭吃,或者说当下的生活或许过得很好,但是不长久,因为它不合于道

所以我们看看身边有多少人有口才有能力很聪明,可能生活过得不错,但是做得越大,栽得越深会出问题的因为内在是没有修养没有品德的,不合于道怎么可能走得远呢

我们再反过来看也是一样的,鲁国也不够好,虽然有礼,最后也没有贯穿下去为何呢?因为落后因为的外在不够强大

像不像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内在是有修养的是有道德的可是还不够,我们还要有才能,还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我们还要有自己的能力,我们还要有创造外界环境的能力所以一个人只有内外相结合才是合于道的

不要认为说修行以后,是不是只修内在就可以了外在我们可以不去管它了不是这样的内外相结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这样才是合于道的

我们这个时候再来看孔夫子的教化,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圣贤,还有十哲,只要是圣贤之人,他都是内外兼具比如说我们说子贡,他又有内在的道德修养,同时他又有口才又能经商 又能从政

我们说子路也是一样的,他跟着老师不停去修自己的内在,同时他又很果敢勇猛过人我们说冉求也是一样的,他一生跟着孔子去完善自己的道德标准,同时孔夫子说:“求也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

我们再说子夏游、冉雍颜回曾子,孔夫子的每一个学生皆如此所以一个人要想合于道一定是内外兼修,缺一不可

    子曰 觚不觚,觚哉 觚哉这是孔夫子的一个感叹我们先讲什么叫觚:是酒器,盛酒的一个器具以前觚的形状是上下方上面是圆的中间这个地方是有一个雕刻的地方,用手可以拿着,下面是方的

这个觚可以盛两升酒 ,因为下面是方的,上面是圆的,也就方的它是实的不能装酒,只有上面这个部分可以装酒,所以可以盛两升酒

我们现在听起来两升似乎也很多,可是古时候两升是很少的所以古代的这个觚装两升酒,代表的是寡少的意思,就是很少不多用它来喝酒为什么要这样要有节制说我用觚喝酒 是有节制的,不喝那么多

可是到了孔子的那个时候,人们把觚改了,下方把它改成圆的,变成空的为什么变成空的可以多装酒就不只是两升酒了,但是的名字还叫觚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来体会这样一个画面孔夫子坐在这里和他的学生们正在畅谈,看到了这样一个,孔夫子开始感叹了觚不觚,觚哉觚哉说这个觚已经不是原来的觚了

觚哉觚哉怎么能还叫它觚呢?在感叹什么名存实亡了觚还叫那个觚,可是呢?它的形状形态变了,它内在的东西也变了,它的含义也变了原来这个觚是为了让人们懂得节制寡少之意可是现在呢?我们装了那么多的酒,已经不懂得节制了

这也是借物言情看似表达的是觚,其实孔夫子是在感叹礼崩乐坏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礼也废弃了,我们虽然还在讲着周礼,可是人们内心已经变了,已经名存实亡了在感叹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说到了这个时候做君主的已经没有了做君主的样子做臣的也没有了做臣的样子做父亲的也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也不像儿子那个时候争名夺利在一个国家之间互相争位,所以君臣父子所有的关系全部乱了

通过这句话当中我们要有所体会的到了我们现在我们要懂得名副其实的道理无论我们在哪一个位置上都要做哪一个位置该做的事情

我们处上位的人要有一个领导的样子,做领导该做的事情我们是一个母亲的位置,我们就要做到一个母亲的责任我们是一个员工的位置,我们就要做好一个员工的本分我们如果是一个老师,我们就要懂得教好自己的学生,这是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

中庸讲素其位而行我们要恪守自己的本分,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去做什么样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