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诛杀宇文护后,团结朝野力量,倾国东征,灭齐统一北方,刷新了南北朝政治格局。这时候的北周在吞并了富庶的关东之地后,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江南的陈国因内乱不断,国土日益缩水,被压缩到东南一隅,凭借长江天险和北周对峙。 北周此时的疆土东到大海,北达长城外,西到西域,西南到云南,东南到长江北岸。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而这也是武帝下一步的计划,即先北后南,逐步推进。 北齐灭亡后,关东一带残破不堪,江南的陈国想趁乱捡便宜,夺回自侯景之乱后失去的江淮地区。于是遣吴明彻为将,出兵北伐。陈军一路北上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到达徐州附近的吕梁时,才遇到北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的阻击。 陈军有备而来,周军则是仓促迎战,大战失利,梁士彦退守徐州,派人告急。武帝闻报,派大将军王轨救援徐州。在城外大破陈军,生擒吴明彻等将帅,粉碎了陈国的北伐。此后陈国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北伐。转而以被动防守为主,吴明彻北伐也是南朝历史上最后一次北伐。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是南北朝乱世的真实写照。 北齐亡国前,突厥和北周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而结成同盟,连年伐齐。北齐灭亡后,这种同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四月,突厥大举入寇幽州(今北京西南一带),烧杀抢掠,彻底撕碎了周突盟约。武帝大怒,召集诸将商议讨伐之事。 五月,武帝再次亲征。遣柱国、原公姬顥、东平公宇文神举等人兵分五路并进,征集关中公私驴马全部从军。大军自长安北上,行至云阳宫时,武帝突感不适,卧病在床,被迫下诏停止北伐之事。 到了六月,武帝病情恶化,云阳宫的条件已经无法处置,只得连夜回京。还没到长安,武帝就死在了路途中,享年36岁,过早的离开了我们。 从记载看武帝应该是突发疾病,以至于来不及返回长安就撒手而去。 武帝临终前留下遗诏,在遗诏里他先回顾了自己这十九年来的经历,对于无法完成统一大业非常遗憾。(有志不申,以此叹息) 接着叮嘱王公大臣要尽心竭力辅佐太子,不要辜负他的期望。最后交待自己的后事一定要节俭不要大操大办(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 不要过度扰民,没有子嗣的妃嫔全部释放出宫。 遵从遗诏,皇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上武帝庙号高祖,葬孝陵(今陕西咸阳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东南)。 周武帝是北朝历史上仅次于北魏孝文帝的一代英主,雄才大略,文韬武略,对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武帝在位仅仅十九年,但就是这短短的十九年,武帝南征北讨,平定北齐,为不久后的隋唐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因此《周书》对他的评价颇高。 “破齐之后,遂欲穷兵极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此其志也。” 周武帝如果多活二十年,就没有杨坚啥事儿了,历史的走向也将彻底改变。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皇太子宇文赟,字乾伯,武帝长子。武成元年生于同州,保定五年封鲁国公。建德元年立为皇太子。此后武帝出征在外时,常命太子监国听政。 宇文赟在东宫时颇为轻浮,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武帝怕他不堪重任,因此对他管教非常严厉。每次上朝时严格按制度觐见,和朝臣们没有什么两样。寒冬酷署也不能休息。太子喜欢喝酒,武帝就禁止一切酒水进入东宫,每次太子犯错,武帝都会严厉责罚,拉下去狠狠打板子。 还经常警告他说:自古以来被废的太子有多少,难道我其他的儿子就不能立为储君么! 为了掌握太子动向,武帝命令东宫官吏随时记录太子的所作所为,每月按时上报。太子惧怕武帝的威严,只好装出一幅乖巧听话的模样,从此以后太子很多的丑恶之事便传不到外面了。
武帝死后,太子按制当守丧,但他根本没那心思,刚守了一个月便原形毕露。武帝灵柩尚未下葬,宣帝就迫不及待地在老爹后宫里挑选漂亮可人的宫人,威逼利诱,肆意淫乱。即位刚半年就天天花天酒地,歌舞升平,派人四处搜罗美女,充入后宫。 宣帝除了纵情享乐外,对权力也一点都不含糊。即位的当月便突然诛杀功勋卓著的齐王宇文宪,也就是他的五叔。手段和当年他爹武帝诛杀宇文护一模一样,都是诱入宫中逮捕诛杀。原因嘛,也不奇怪,宇文宪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是北周数一数二的军事家,在军中地位很高,和北齐兰陵王很相似。 武帝在世时非常信任这位五弟,将兵权交给他掌握,宇文宪也没有让武帝失望,在伐齐之战中表现优异,一连击败安德王高延宗、任城王高湝等北齐大将,一跃成为元老派里的头号人物,这样的人宣帝怎能不忌惮。 北齐后主杀了兰陵王高长恭,周宣帝杀了齐王宇文宪,为什么这种自毁长城的悲剧屡屡重演呢? 杀了威望最高的宇文宪,为了安抚元老派,宣帝又下诏以七叔赵王宇文招为太师; 以九叔陈王宇文纯为太傅; 以十一叔代王宇文达、十三叔滕王宇文逈、卢国公尉迟运、薛国公长孙览为上柱国。
宣帝即位后,东巡洛阳,期间因洛阳残破,乃驻蹕于金墉城,在游览洛阳城故址时,见当年的遗址尚存,心里冒出了重建洛阳城的想法。随后下诏正式重建洛阳宫(宜命邦事修复旧都),征调山东州郡出动民工大兴土木建起了宏伟的洛阳宫。虽然直到宣帝驾崩都没有竣工,但其规模一点都不输于汉魏故城(及营洛阳宫,虽未成毕,其规模壮丽,踰于汉魏远矣)。 离开洛阳后,宣帝又北上邺城,在那里突然下诏禅位于皇太子宇文衍,自己做起了太上皇。自称天元皇帝,称自己住的宫殿为天台。此时的宣帝还是一个21岁的年轻人就当太上皇了,这成绩可能仅次于北魏的献文帝,视国事如此儿戏,武帝真是看走了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