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器人企业:如何制定下一阶段竞争战略?

 许战海增长战略 2023-05-04 发布于北京

战略决定企业的竞争效率与长期竞争优势,制定战略的第一性原则就是效率与优势。在实际竞争中,企业不能在动态竞争环境中固守某一竞争优势,必须及时将阶段、局部的竞争优势,转化为长期、全局的竞争优势。

起初,工业机器人致力于提升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商业效率;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以及软件控制系统的新型产业。目前,国产机器人企业正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压力,如何应对竞争和行业大洗牌,走向国际市场?如何与四大工业机器人家族展开竞争?

四大家族发展共性

从相邻业务出发打造新招牌

ABB、发那科、安川、库卡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70%左右的市场份额,四大家族均是从自身竞争优势出发,拓展到工业机器人相邻业务,ABB与安川从电力设备电机出发,发那科从数控系统出发,库卡则是从焊接设备出发,凭借自身传统竞争优势,跨品类打造出工业机器人这一新招牌产品。新招牌产品,不仅帮助企业拓展新业务、新赛道,同时还与传统业务建立竞争协同,共同帮助主品牌强化全局竞争优势。

ABB、发那科与安川从零部件领域起步,逐渐扩展至机器人本体及集成应用领域。对机器人来说,最大挑战在运动控制系统,而这正是ABB的顶尖核心技术。借助运动控制技术,ABB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优异,易于与周边设施和现有生产线集成。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这项新业务,同样赋予ABB在系统集成领域的扩大领先优势。

发那科凭借数控系统起家,历史积累赋予其精度优势,特点包括:工艺控制更简便,机器人底座尺寸更小,并具备独特的手臂设计。发那科得益于三大业务协同发展,在机器人上游拥有顶级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及机床,负责机械加工和生产;下游则有大量CNC集成应用支持,形成了难以超越的技术和整体成本优势。

安川电机专注于生产关键机器人零件,例如:伺服和运动控制器等。凭借近百年行业经验,安川机器人以高负载和稳定性著称,可在满速运行且不报警,甚至承受过载。因此,在重负载应用领域如汽车行业,安川电机备受欢迎。

库卡起初专注于焊接设备制造,逐渐拓展到汽车领域的系统集成,并向本体制造、控制器和伺服电机自制发展,形成了一条逆向产业链。在国内市场,库卡竞争优势在于二次开发优秀、本体结构创新、易用性高以及系统集成业务占比大,操作简便。然而,由于核心技术不足,产品难以跟随市场变化。

ABB、发那科与安川的工业机器人业务既能提升盈利和业务规模,也能让其传统专长与能力不断提升。与此相反,库卡只专注“工业机器人”,并不意味着可以带来全局竞争优势,未来发展如何,还要看其如何竞争与增长战略。

UR协作机器人

从超级增量市场竞争突围

从竞争战略来看,企业如果能够在一个超级增量市场建立竞争优势,是取得竞争封锁的战略冠军。一般而言,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超级增量市场:超级产品和超级市场。

普茨迈斯特是德国著名的隐形冠军企业之一,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核心技术,然后在其最大增量市场中国无法赢得三一重工、中联重工等,进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最终被三一集团收购和整合。

在中国家电领域,空调曾经是房地产大潮中第一家电增量市场,美的最早专注小家电,后来抓住空调这个超级增量产品的战略机遇,相反,容声、美菱、小天鹅等领先品牌都没有抓住最大空调这一超级增量产品,企业最终越做越小,直至被收购。

汽车领域同样如此,沃尔沃没有及时抓住SUV这个最大产品增量市场,直到2008年才推出SUV旗舰产品xc60,导致沃尔沃在全球乘用车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

卡尔迈耶占据全球经编机76%的市场份额,拥有绝对统治地位,在过去几年里,卡尔迈耶在高端市场面临低价市场的挑战,特别是在增量市场,如同普茨迈斯特当年面临的情况一样。但是,卡尔迈耶制定了研发战略如下:在保证同等品质情况下,标准机械成本降低25%,高端机械在保持相同价格情况下品质提升25%,这种组合让卡尔迈耶在低端和高端市场都得到大幅扩展,卡尔迈耶在中国、越南等新兴增量市场,凭借全新产品组合和现代化工厂,重新夺回了原本的市场份额,成功避免成为“下一个普茨迈斯特”。

今天,在全球机器人发展浪潮中,协作机器人逐渐崛起。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不同,协作机器人能够与员工直接近距离交互,匹配现有的工作单元和工作站,无需额外设置安全护栏或改变现有的厂房布局。协作机器人的安装和操作也非常方便,能够灵活快捷地在多个产线流程中进行重新部署和任务切换,而且即使无编程经验的操作人员,只需稍加培训便能通过直观便捷的界面进行快速设置和操作。传统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协作机器人“配合人”,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消费领域,如装配、组装、咖啡机和按摩理疗等。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生产国,协作机器人装机将迅猛增长,预计2023年-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货量的平均增速将维持在37%左右,市场进入较快发展阶段。Interact Analysis曾作出预测指出,到2026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将继续强劲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且,按出货量计算,到2026年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将达到54.4%,中国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29%,为全球最高。GGII预测,作为协作机器人的主战场之一,2026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突破10万台。

UR准确找到了中小企业SME这个市场,成功定义该市场所需的产品,并坚持自己的商业逻辑不断完善产品和销售网络,成长为协作市场的领头羊。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理想汽车未必拥有最强的三电技术,其新能源技术路线一直在业内存在争议,但理想汽车竞争定义大六座,打造“奶爸车”场景。在30万级大六座SUV市场,只有汉兰达一款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理想显然找到了一个行业增长空间最大、竞争最弱的点进行产品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汽车增程式技术虽然未必是最领先的新能源技术,甚至被行业诟病为落后科技,但随着华为问界、比亚迪等车企采用增程式技术,理想在顾客端拥有了一个行业技术符号。增程式混动车在电池成本上要远远小于纯电动,这也让理想拥有相对成本优势。

中国机器人企业,

如何制定下一阶段竞争战略?

战略是决定企业的竞争效率与长期竞争优势,制定战略的第一性原则就是效率与优势。无论是四大家族还是目前的协作机器人企业,都不能在动态竞争环境中固守某一竞争优势,必须及时将阶段、局部的竞争优势,转化为长期、全局的竞争优势。

机器人行业的历史经验,可以总结两点:一是通过核心技术攻关相邻业务,二是在趋势场景中洞察超级增量产品;这两者对企业能力要求不同,前者需要资金实力和研发决心,后者需要正确判断未来趋势并找到实现产品化的技术路径。以埃夫特(EFT)为例:

首先,长期主义下的技术攻关。埃夫特一直注重技术研发,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使公司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如高精度减速器、控制系统等。通过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和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埃夫特逐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良好口碑。

其次,发掘趋势场景中的产品定义。埃夫特紧跟市场趋势,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如电子制造、汽车制造、3C产品等。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能力,埃夫特找到了最佳技术路径,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特点,埃夫特研发了一款专门用于电池包装装配的工业机器人,从而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埃夫特是典型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过去四十年,尽管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但通过利用增量市场与增量产品,中国机器人企业仍取得局部竞争优势。

如何制定下一阶段竞争战略?避免固守局部竞争优势,是中国机器人企业的首要课题,否则就会遭遇对手压制与切割,反之亦然。

关于作者 | 新工业战略中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