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法新悟

 诚道若镜 2023-05-04 发布于山西

01. 和为万古不易之大法 

和法,吴老师讲的比较透彻,以前学校老师没这么详细和深入的讲解。系统学习吴老师讲的有关和法这几门课之后,确实收获很大。当然,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思路不是很透,就是感觉没有像学习其他七法形成的流派一样,比如扶阳派、滋阴派、攻下派、补土派等等,容易直接上手。通过这几年和法系列课程的学习,再反复结合临床,觉得确实是吴老师在《镜心斋校注伤寒论》中讲的“和为万古不易之大法”。

吴老师反复讲过一个故事,出川前和他的恩师段光周教授喝酒话别,临走时段老师对他讲了两句话:“人生于地,悬命于天;著书立说,天命使然”,并手指沾酒在桌子上写了一个“一”字。吴老师在《镜心斋校注伤寒论》提及: 

余过四十,方对其“抱元守一,刚柔并蓄,和为上上”之语似有所悟。

02. 八法之中包括和法

和法之中蕴含八法 

在很多课中,吴老师反复讲,段老师喜欢用化肝煎这个方子。化肝煎这个方子来源于张景岳(张景岳(1563-1640),祖籍四川绵竹,后迁居浙江会稽,别号通一子,通易理、天文、兵法,尤通医学,对《素问》、《灵枢》进行了30多年研究。)当初段老师是如何喜欢上这个方子,已不可得之。据吴老师讲,段老师擅长治气化病,对那些形质病如肿瘤,段老师认为自己不擅长,建议找别人治疗。但大家觉得段老师真的不擅长治疗形质病吗?吴老师也在很多课里讲到,段老师平时看的一本最多的书就是《易经》,他又是当时成都中医学院《黄帝内经》教研室主任。我们觉得段老师肯定会治疗形质病,只不过段老师他擅长于运用和法,在临床治病中化万贼于无形,还没等疾病发展到有形之物就化了,实在是一位治未病的上工。《道德经》第十七章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类似于历史上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很多时候,老百姓眼里看到的都是治已病、治大病的医生。换一种角度理解,其实我们的八法之中,就包括了和法,和法之中又蕴含了八法,所以说擅长使用和法的段老师是一个很高明的医生,他是一个真正合道的人。

吴老师书中也讲到:

和法,非有冲和之气者,难以识其精妙。

其实要真正理解和法,跟年龄和人生的阅历也很有关系。吴老师曾经也讲到他年轻的时候使用的治疗方法常常单刀直入,效果很快,而和法恰恰是一个效果不是特别快的方法,不惑之年以后明白和法之精妙,恰恰是境随心转。

我们以前有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六经里,每条经都有流派,恰恰在少阳经和厥阴经,在几千年的中医历史长河当中,没有形成明确的流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很多年,包括目前也是有点困扰,太湖师兄师姐也经常交流。大家互相讨论以后,觉得可能就是上面讲的那个原因:八法当中,本身就有和法,和法之中又包含八法。和法其实在各个法的当中,已经融合了,所以它没有单独形成流派。

《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就是一个和法思路,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桂枝甘草,芍药甘草,就是一个阴阳和合的方法,张仲景本人就是一直推崇和法的理念。小柴胡汤也是和少阳的一个经典的方剂。往上推的话,《黄帝内经》、《道德经》这些经典里,都有和法的身影和理论出处。

太湖有句口诀:

阳加于阴谓之化,水火既济谓之制,阴得阳化而为气,阳得阴制而成形。

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阳加于阴谓之和,比如很多方剂里都是阳加于阴,像吴老师前段时间讲过的泽漆汤,像治疗少阴心的方剂里用桂枝配瓜蒌治疗少阴肾的方就是附子加天花粉,这些都是一种阳加于阴的思路。对于和法,为什么我们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都不太擅长使用这个治法?大家觉得还是跟人生阅历、处世态度、是否遇到明师,或者是跟自身学习的目的、思路有关系。

03. 和法与调平 

《道德经》第六十章讲: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两不相伤,其实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也好,在处理疾病也好,其实很难做到两不相伤。中医和西医在处理疾病的时候,两不相伤也比较困难,我们用药很多时候都想把病邪赶尽杀绝,但没有去仔细想想疾病背后是不是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生理、病理、命理等。其实和法就有可能做到两不相伤,所以说这个方法是比较高明的。如何做到两不相伤?除了医学的手段,还可以给患者一些医学之外的建议,比如行善积德,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比如读一些儒释道医的经典,经典之籍都带有冲和之气,《黄帝内经》讲: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还可以像《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讲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练一些恢复身体冲和之气的传统功夫,如紫凝易筋经、站桩、太极拳等等。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治病和人生,很多时候都在处理这个冲与和、刚与柔的关系。包括五行里的金和木的关系、水和火的关系,其实我们都是在处理如何把它调和。你看水火是不容的,金木是相战的,近两年发现,临床金木不和这种疾病特别多,新冠也是跟金木直接相关的,很多情绪病与金木不和有关,吴老师在《玄机奥旨》这本书中也反复讲肝气郁结的新冠患者,病情就偏重。

《伤寒论》的方子里面,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就是甘草,甘草用了大概70次,有70个处方用到甘草,甘草又被称为国老,调和诸药,《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也讲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对于和法,我们的理解就是最终在处理一个调平,是个调平法。如何做到以平为期。吴老师在《重订伤寒杂病论》上的附篇四和《医学一统》课程里,就讲到了调平法的知识,大家可以去学习一下,这些知识点归纳起来,对理解和法相当有意义。

当然和法不是和稀泥,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和法理解成和稀泥,你看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电视节目,经常有老娘舅这个角色,当我们生活中出现关系处理不好的时候,家族、宗族当中就会把老娘舅给请出来,就像甘草一样,国老请出来,来调和,是不是?但是我们的这个调和恰恰不是一种和稀泥的方法,不是各打五十大板。调平法,它有一个原则,就是《黄帝内经》中讲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因为疾病最核心的病机是正邪相争太过与不及。

04. 和合妙相 

吴老师讲到他去天台山访道的时候,拜访一位道长,他身上充满着妙相,达到一定的修行状态以后,或者是达到身体的一种和合状态以后,他身上就会出现一种和合的相,就是妙相。或者是吴老师讲那种玄妙,玄妙之相,《道德经》里讲: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吾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玄之又玄,两个玄合起来,再加一个心,就是一个慈悲的慈。一个慈悲的人,他身上就有一团和气,就有一团和合之气,一团玄妙之相。所以我们在学习和法的时候,其实是可以感悟到很多道层面的东西。一个人达到了一个合道状态,就是闻道、近道、悟道的过程,包括吴老师最近讲了很多课,都讲到道的层面的知识。我们太湖去年推出的很多公众号里面,就有很多关于道的文章。所以我们在学习太湖以后,会觉得在越来越深入的从理、气、象、数,不同层次理解中医、人生和世界。理、气、象、数,我们认识事物是从象层面开始的,然后一步又一步的接近道的层面,那其实就是达到一个合道的状态以后,对我们学习和法、和太湖知识是相当有帮助的。所以我们觉得在学习和法过程中,对太湖知识体系的感悟特别深。

我们身心为什么会生病,其实首先是我们身体不和,才会招邪,是身体已经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所以《太上感应篇》有言: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当人体出现一个不和状态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容易招邪的结果。所以说治疗疾病,我们有一种思路,就是邪去则和。邪去了以后,身心就处于一种和的状态。人如果处于一种不和的状态,就容易招邪。

今年我们太湖已经走过八周年了,吴老师讲课的思路也越来越往道的层面深入。我们学了太湖这么多年,在学习太湖知识的时候,很多人会有不同的方式介入,一开始我们肯定是很分散的学习,学得乐此不疲,但是大家觉得越学到后面时间越不够用。大家应该也有同样的感觉,吴老师讲课进度远比我们的学习要快,跟不上,想学这个,又想学那个,吴老师的知识都是宝藏,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这无限的知识的话,确实感觉力不从心,根本学不完。如果以医学一统,“和”的这种思维和心态去学习,大道至简,往往会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的各家学说教研室和和法教研室团队,肩负着一个很大的责任,大家可以在与各位同道的沟通交流中,把太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厚积薄发。我们教研室就有很多学得融会贯通的同道,像我们的和法小班班长张世军师兄。你看学习太湖知识很通透的这些师兄师姐,他的面相都是比较和的,看我们班班长的面相就很和。和他聊天,请教他,可以打通很多知识点。张师兄也比较有佛性,他的有些话讲的特别慈悲,特别和。大家在学习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张师兄也会分享一些经验,很带有佛家慈悲心的这种思路来指导大家,在和法班中受益匪浅。

对于和法,吴老师在《镜心斋校注伤寒论》第88页,又讲到一句,他说:

和法之广,非常人所知。

余老矣,若有所知,然师已驾鹤,无人可语。

余老矣,若有所知,然师已驾鹤,无人可语。我们觉得每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是心里若有所动,其实是很感慨的,吴老师是很慈悲的人,等到师父去了以后,在不惑之年,师父留下的这种和法的治病思路和处世之道,吴老师已经彻底悟到了。吴老师为了让我们这些太湖学子不枉此生,不遗余力,辛勤传授如此精妙的知识。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和法在我们学习太湖知识当中的一个重要性,对我们学习具体术和以后人生的指导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们教研室建议大家看一部电影,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很值得一看,里面有很多经典台词可以悟“和法”,甚至悟道:

千拳归一路。

有灯,就有人。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凡事要让人三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做羹,要讲究火候。

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