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班

 新教育中医姚 2023-02-23 发布于云南

微信号 gh_f52ccacf2d6f

功能介绍 健康科普

李雅楠

非常感谢晋城市卫健委对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视,我才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

感谢吴老师无私的奉献,毫无保留的传授!

感谢在小班学习中太湖师兄师姐们热情的答疑解惑!

如果你在中医的道路中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欢迎来到太湖学堂,跟随吴雄志老师的脚步,你的中医学习之路就可以越来越宽广。

在中医学习的这条道路上,我愿意夯实基础,从基础学起,打好地基。太湖学堂给我们的基础就是中医生理学、中医病理学和中医免疫学这三门课程。目前,我已经完成了中医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学习。中医生理学就是一门告诉我们什么是正常的人的课程。而中医病理学告诉我们生病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课程系统讲述了病理的概论,病因病机的研究方法,病理产物痰饮水湿瘀血等。还告诉你什么是病性、什么是病势、什么是病位,疾病模型有哪些?如何病证症有机结合?如何形气神一体同调?如何辨证论治?

吴老师常说中医擅长的是象形思维,不足的是逻辑思维,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运用逻辑思维,就能让自己的中医水平更上一层楼。

课程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病理产物瘀血。我学习到了瘀血的本质。从中医汇通的角度认识到了瘀血的本质是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异常和血管的异常。

太湖学堂是医学者的摇篮,也是草根们的舞台,只要你愿意学,这里就给你机会。这是一个很大的舞台,进入它的第一步可以从下载“一路健康”手机app开始,那么你在太湖学医的故事就开始了。

秦侯林

很荣幸学习到吴雄志老师的课程,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不是仅局限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很多艰涩难懂的词语,而是融会贯通,加入了一些理解。例如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以前只是单纯的记忆,现在的理解就不一样了。我会理解天为阳,地为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合为人。所以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阴阳共同体,男性以阳为主导,女性以阴为主导。纯阳为神,纯阴为鬼。

我的专业为中医妇科学,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以理论为主,如果能学到有关妇产科的具体的知识,还有用药剂量、用药禁忌、舌诊、脉诊的知识可能会对我的临床更有指导意义。

接下来要学习中医免疫学了,可能会学到很多用药的知识,我很期待,也希望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车万胜

“西学中后我的思路打开了,取得了异想不到的临床效果”

2022年是最忙碌的一年,同样也是充实、成熟的一年,对我这个西学中的学员而言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里,我完成了病理学、生理学学习,并且向自己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一年前的我还只是个临床医生,埋头于西医的研究,对我国的中医却知之甚少。通过这一年跟吴老师及太湖学堂的学习,真切得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

以前我看见中医书籍里面的理论,抽象复杂的专业术语,着实令我迷惑,一脸懵圈。通过跟太湖学堂的学习,再亲身经历,我看到了很多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和中医的六经模型所讲的不谋而合,有如吴老师所言,人就是一个人,怎么会有二套理论呢?只是表达不同而已,使我进一步得到了感性认识,再结合做笔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临床治疗中,我是用西医的思维模式来指导我的治疗方案,对好多疼痛疾病只局限在局部治疗,通过西学中后我的思路打开了,试着用中医的思维来治疗疾病,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这对我今后的行医路上是一个新起点。

下一步我要对中医的方剂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合格的西学中医生。

姬玲枝

自从晋城市卫健委牵头发起中医双百人才培养计划以来,听到喜讯的我第一时间加入了组织,虽然我是从事西医临床的,但从小对传统文化的痴迷,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年少无知,错入西医,没想到不惑之年还能有机会加入太湖学堂,非常感谢卫健委领导的大爱无疆,能让各位学子获此良机,深入太湖学习。

去年至今,已有一年,从中医生理学到中医病理学,从糊里糊涂到一知半解,目前仍是似懂非懂,有时听完课后觉得略有所得,可有时听完课后却不知所以,曾经一度沉沦,自觉不是学中医的苗子,真心觉得需要留级才行。而且半路出家的我没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一塌糊涂,方剂学仅是一知半解,脉诊更是一无所知。看着群里的师兄师姐递交医案,我更是徒叹奈何!我只能认真的听课,认真的书写笔记及心得。

我急需要成长,急需要知识的灌溉,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学习,从基础开始吧!根基打不好,房子不会很牢固。

病理学在生理学的基础上,又上升了层次,学习中医病理学是理法方药的第一步,从方剂中了解核心学术思想是病证症有机结合,针对核心病机进行配伍,一病一方不是一证一方,中医病因病机要审证求因,明理取象。治疗要对症、对因。了解患者的易感因素,了解痰饮水湿不仅是病理产物,还是致病因素。了解疾病的病性、病位、病势、病机等特征,有利于辨证论治。

还要从中西医不同角度了解正邪相争的核心病机,也是免疫系统的调节失衡所致。从疾病的脏腑辨证、六经辨证模型了解形质、气化病及处方的原理。课中应用太湖方剂论证中西医的病机,处方特点。最后得出:治疗疾病的特点是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嵇海利

中医病理学已经学完了,回顾这半年来的学习经历,感触颇深。

从一开始,吴教授就定了基调,以前普遍认为“西医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的活”,这是不对的,老师否认了这一观点,中医可以让人明明白白的活,中医也是精准医学,只是我们没有学到位而已。

病理学,学的是体内异常的东西。首先学习了外感内伤的区别,讲了疾病的易感性,病理产物痰饮水湿的区别。讲了病性,寒热虚实,病势的表里上下,病位的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对于病机,重点了正邪相争,指出了疾病的发展就是正邪交争的过程。病机,重点以少阳为示范,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贯穿了主线。讲了疾病的模型,所有模型中,以六经模型为重要,可包涵其它所有模型。

讲了辨证论治的长处与不足,指出我们应以辨病论治为主,始终把握疾病发展的主线,来治疗疾病。

讲了病证症的关系,指出,治疗疾病不仅不能只看症,对证有时也不能仅重视它,要以病为核心,在病的研究下再看证,最后才看症状,不能本末倒置。

最后讲了形气神单元,注意观察患者形气神,形质要有长的周期,要有治疗形质病的专药,才能收到疗好的效果。

如有一患者张某,咳嗽半月,无痰,咽痒,一诊,我以过敏性咽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又以柴苓五付,仍咳嗽,忽然想到老师讲到形气神的形质病,考虑患者吸烟二十年,可能患有肺癌,让患者做胸部CT,果然肺部有肿瘤,这样就没有误了病人后期的诊治。

再有一小孩患者,游泳后咳嗽,再县医院输液、雾化治疗一周,效差,转到我诊室,一问病史,初学游泳,马上想到老师讲的柴苓汤、春泽汤专治此病,用上后患者三付有效,五付则愈。

由于时间及资历有限,只学了个皮毛,以后会更加努力,争取学到吴氏中医的精华,造福一方百姓。

王建国

一晃半年又过去了,进入太湖学堂已经一年了,随着时间的延长,对中医的了解不管是理论还是在实践中,在同学及吴老师新颖理论的帮助下又刷新了认知。

我发现真的是学无止境,深有体会,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由于上学期刚刚学习太湖理论,不知如何学习才能拿到B证,但经过努力还是拿到了。有了经验之后我更加认真做笔记,特别是心得体会,每周都交,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但在太湖要想取得理想成绩,真的不容易,可能还是功夫没有下到。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励,争取考试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病理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激素的作用了。雌激素是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的,以葛根、雪蛤、木瓜为主;孕激素属阳,维持生殖功能,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增加,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提高孕激素水平药物有菟丝子、胎盘、寿胎丸。雄激素属阳,维持女性性欲,以动物生殖器、淫羊藿、蜂房为主。

学习吴老师的课确实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成长更多。

贾成宏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正因如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原来学习的是西医知识的病理学,现在学习了吴雄志老师的中医病理学知识后,我总的学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病因学

中医病因学的的核心思想是审证求因,由结果倒推出原因,通过类比,运用一些生活概念去总结和概括。与西医的区别是,西医为实证病因,注重实验,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背后的机理,老师强调的是病因机理变化。这只是东西方文化对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同而已,无需批判,要我们不断相互认识,相互了解,一起携起手来更好的推动未来医学的发展。

二、分类

病因分类在中医来讲,为外感、内伤及内外感召,外感包括新感和伏邪,内伤分为卒病和痼疾,外感分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热,内生为五邪,有风、寒、热、燥、湿,而这些最初的病因导致的病理产物有痰饮、水湿、瘀血,这些病理产物又会慢慢成为其他疾病的病因,如何迅速切断、加以区分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这里用西医的语言为我们区别了痰饮水湿的概念,并进一步阐释了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道理,让我认识到对肿瘤治疗的难点和不易,为今后用药做一大的导向。

三、病性:寒热虚实

寒与热本质是兴奋与抑制。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白,就是寒热真假,寒热错杂。而虚实的本质是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当合成大于分解时,为实证。当合成小于分解时,为虚证,虚实问题有虚实真假,虚实错杂,虚实因果。说到底其实都是温和补的问题,因虚致实需要补虚,如乳腺癌、胃癌;因实致虚需要封邪,如肺结核、肝癌,这对于肿瘤的治疗极为重要。

非常感恩吴雄志老师的教导,学习吴老师的中医病理学的学习旅程让我非常开心!

王鹏程

通过这次系统学习中医病理学,我了解到:

1、太湖的核心学术思想是“病证症有机结合、病证方相应(核心配伍针对核心病机,一方一药)”,传统的辨证论治注重抓症状,但症状具有延迟性、不典型、相似性、多样性、有时又无症可辨,只有掌握了疾病的核心病机及配伍规律才能做到一病一方,如肺癌是伴瘤内分泌综合征的燕麦细胞肺癌患者,用柴苓汤有效,这就抓住了核心病机,柴苓汤的核心病机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或有表里证,或肝郁脾虚夹湿。

2、病因病机的两个研究方法是审证求因(司外揣内)和明理取象(司内揣外),明理取象有助于动态把握疾病、对因治疗和独见如神,明确了从病理学角度探讨中医治病的两种模式,辨证论治是对症治疗,辨病治疗是对因治疗,直取其病、随证化裁才是最优选择。

3、易感人群的核心指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力。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自身的体质因素;(2)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情况,可分为终身免疫、局部免疫、反复感染等;(3)取决于人群中对病原体的免疫力强弱,人群集体免疫力减低时,易感性高,反之,集体免疫力高时,易感性低。易感性高低用概率用0和1表示,若易感性为0,则对此病有完全免疫力,不容易得病,若易感性为1,则表示人群普遍易感,即中医所说的皆相染易,此时人的体质(证)不是决定性因素,取决定性因素的是病原体等致病因子的致病力,如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传染性的大小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人群普遍易感,即不论个体是阴虚、气虚、阳虚、湿热、温热、痰湿等何种体质均可感染发病,此时疾病的发生主要与病(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有关。

4、痰饮水湿的概念以及小青龙汤和各种变证,瘀血的本质是浓、黏、凝、聚及由于血管异常引起的狭窄、栓塞等,舌质颜色的青紫是由动静脉血的比例造成的,静/动之比大于70%表现为青紫色。

5、中医正邪相争的免疫作用物质基础邪正盛衰,核心病机是少阳经的正邪相争。正邪相争导致疾病的发作与否,以少阳为枢(取决于三阴正气强弱),如以三阳来说外感疾病,太阳病属炎症前期,正邪相争太过(免疫太强)则会出现逆传,即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相争不及(免疫低下)则会出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等,疾病趋于慢性化,甚至成为伏邪(伏邪成巢、成劳);三阴正气充足则正邪相争,传入阳明(炎症极期)。加深了对伤寒论“烦者未解”的认知,外感微烦与正邪相争的关系。

6、机体对炎症的应答受“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影响,而内分泌轴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构成的。大多数的炎症与免疫应答有关,免疫应答过强则表现为实则阳明,免疫应答低下则表现为虚则太阴,而虚性炎症的免疫应答还受少阴肾气的影响,“少阴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太阳”表现为寒化与热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下时表现为阳虚寒化,如竹叶汤证“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方中竹叶、葛根解肌退热(实则阳明),人参、甘草益气健脾(虚则太阴),附子、桂枝温少阴阳气,桔梗、防风发散郁火,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分泌紊乱时,则表现为阴虚,如玉女煎《景岳全书》“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痛,失血等证如神”。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之热,熟地、知母滋肾阴之虚,麦冬养肺胃之阴,牛膝引血下行。

7、各家学说对六气化火的不同阐述:李东垣的补土派认为气虚生大热,予以补中益气汤升阳益气散火,且随时用药而加减;郑钦安的扶阳派《医理真传》以潜阳丹(砂仁、附子、龟板、甘草)来纳气归肾、潜阳宣阴,可加用黄柏变为潜阳封髓丹;伤寒论中的侯氏黑散治大风,心中恶寒不足。方中用人参、白术、桂枝、干姜、甘草健脾益气配菊花、黄芩、牡蛎清泄里热,当归、川芎养血,桔梗、矾石化痰;滋阴学派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丹溪的大补阴丸中知母、黄柏与龟板、熟地配伍;黄连阿胶汤治少阴病心烦不得卧,用黄连、黄芩与芍药、阿胶、鸡子黄相配伍,厥阴病的消渴、气上冲胸、心中疼热等,方中用黄连、黄柏与人参、附子、川椒、细辛、肉桂、乌梅相配伍等,足以说明后世医家根据人体对炎症应答的虚实轻重不同而从不同角度配伍处方,从而达到“阴平阳秘”。

8、中医疗效评估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八个方面:1)疾病自愈;2)疾病有发作期和缓解期;3)症状缓解;4)安慰剂效应;5)隐藏治疗;6)隐瞒的西医治疗;7)中医加减;8)中医辨证治疗。

9、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具有类皮质醇作用,具有强心作用,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健胃、中枢兴奋、同化作用(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刺激骨髓红细胞的增生)、允许作用(其本身不影响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但能增强麻黄碱的扩血管作用,即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素的允许协同作用)。甘草的拟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和六经解热剂配伍起协同作用,如桂枝配甘草、柴胡配甘草、石膏配甘草、人参配甘草、细辛配甘草、乌梅配甘草等。其与西医补充外源性皮质激素相比较,通过地黄等补肾中药配伍可刺激内源性激素分泌,通过刺激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节激素水平分泌;而单纯补充外源性皮质激素可抑制内源性激素分泌,加重肾虚作用。

10、六经模型优点:六经系统内连脏腑外连功能,六经模型是很好的疾病模型,可以用最少的模型去涵盖更多的现实对象,其优点:疾病的模型是恒定的,而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千变万化。如以少阳病脉证辨治来例证,《素问六微旨大论》“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少阳相火容易妄动,相火管生殖系统,相当于雄激素,而雄激素可以导致水钠潴留,所以少阳病多夹湿,其代表方柴妙饮、柴苓汤、甘露消毒丹等,病毒性乙型肝炎以男性多发,与雄激素促进病毒复制有关。雄激素影响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II的转化,使血管张力增加,表现为少阳脉弦,血管张力增加,血管充盈不足表现为脉细,血管紧张素刺激肾脏分泌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所以少阳夹湿,少阳三焦为液道。

雄激素高的表现有毛囊收缩,发际线高,皮肤油腻、失眠、阴囊潮湿、兴奋性高易早泄、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副交感神经不足表现为阳痿;水钠潴留可导致唾液分泌增加,舌的角化上皮过度生长,表现为舌苔厚腻。

11、调节天癸三种激素的主要药物以及方剂及催产素促乳素的分泌及其作用机理。

12、标本从化规律:《素问至真要大论》“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故标本从化规律表现为:1)标本同气,从本。少阳本火标阳,太阴本湿标阴,少阳太阴从本,少阳无寒证,有寒即是厥阴,太阴无阳证,有火便是阴火;2)标本异气,从本从标。太阳本寒标阳,少阴本热标阴,太阳少阴标本异气从本从标,表现为寒化和热化。3)阳明厥阴从乎中气。阳明是两阳合明,本火标阳,厥阴是两阴交尽,本风标阴,分别是阳和阴到了极致,此时影响疾病转归的是中气,阳明病的预后取决于太阴湿化,即存津液“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厥阴病的预后取决于少阳的火化,厥热胜复,阳气能否来复,阳气来复则生,阳气不复则亡,阳气奔脱亦亡。

13、六经气化三个轴的变化:太阳少阴主寒热,太阳少阴调其寒热;阳明太阴主燥热,太阴阳明调其润燥;少阳厥阴主升降,少阳厥阴调其升降。

14、六经传变规律:循经传、越经传、枢机传。循经传:是指外感疾病按照三阴三阳的规律传变,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次序传变,其规律是三阳是传变关系(太阳证罢见少阳证,少阳证罢见阳明证),三阴递进关系(太阴证传至少阴经时,出现太阴少阴证同具备,少阴经传至厥阴经时,则同时出现太阴少阴厥阴三阴证)。越经传:表现为表里传和开合传两种形式,其传变不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规律去传。越经传是隔一条经,比如太阳传入阳明,阳明传入少阴,少阳传入太阴。表里传是指表里两经传变,表里传包含了两种方式,阳明传太阴是循经传,少阳传厥阴与太阳传少阴都是越经传。开合传: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合,阳明传太阴属于开合传。枢机传:是指少阳少阴之间的相传变。

15、外感疾病传变的规律:“寒”“热”“郁”“伏”。“寒”指寒体人(太阴体):太阳传少阳、少阳传阳明、阳明传太阴、太阴传少阴、少阴传厥阴、厥阴转出少阳。“热”指热体人(少阴体):太阳传少阳、少阳传阳明、阳明热化传入少阴、少阴传厥、厥阴转出少阳(不传太阴经是因为“太阴本湿标阴,太阴从本,太阴无热证,有热便是阴火)。“郁”是指郁体人(少阳体):太阳传入少阳、少阳传入太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太阴传入少阴、少阴传入厥阴、厥阴转出少阳。“伏”是指伏邪温病:太阳经传入少阳,邪气传入少阳,少阳经内陷少阴,少阴经转出少阳,或少阴陷入厥阴经,邪伏厥阴,再由厥阴转出少阳。

16、中医疾病传变模型分为以下几种:卫气营血传变、三焦传变、脏腑传变、六经传变。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三焦传变属于按部位传变;脏腑传变属于五行生克制化传变;六经传变关系是:三阳是传变关系(太阳证罢见少阳证,少阳证罢见阳明证),三阴是递进关系(太阴证传至少阴经时,出现太阴少阴证同具备,少阴经传至厥阴经时,则同时出现太阴少阴厥阴三阴证)。

17、五行立极与八大流派的关系。五行立极与八大流派的关系:1)以“火”立极的学派有扶阳学派(主张: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寒凉派(以刘完素为代表,主张:六气皆从火化);2)以“土”立极的学派有补土派(以李东垣为代表,主张:气虚生大热,即太阴无热证,有火便是阴火,治疗以补中益气、升阳除湿为特色),攻下派(以张从正为代表,主张“邪气加诸身,攻之可也”善用汗、吐、下三法,以治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3)以“水”立极的学派有滋阴学派(以朱丹溪为代表,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温补学派(以张景岳为代表,主张:善补阳者,必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助则水源不竭,常且方剂如左归丸、右归丸等);4)以“金”立极的学派有伤寒学派(以张仲景为代表,“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温病学派(以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为代表,“冬不藏精,春必病温”)5)以“木”立极的学派(从龙法),即“相火以位”,临床中扶阳分温肾阳和温肝阳,肝体阴而用阳,“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在温阳过程上防止扰动相火取芍药与附子(芍药甘草附子汤、真武汤等)、附子与黄芩、灶心土(黄土汤等)、附子与山茱萸(金匮肾气丸等)、附子与黄连、黄柏(乌梅丸)等配伍。

18、五行休旺理论及其用药特点:“旺、相、休、囚、死”是指五脏的生克乘侮关系“当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我克者死,克我者囚”。以黄芩汤治疗肿瘤病五行立极思路为例:当令者旺,以黄芩、龙葵、僵蚕为主;我生者相,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生我者休,以桑寄生、杜仲、生地等补肾填精;我克者死,以白术、茯苓、薏苡仁、商陆、生姜等健脾化湿;克我者囚,以淅贝、石上柏清金制木。

19、证的本质是机体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应答。证是中医的灵魂,具有灵活性、个体性、整体性。证的外在表现是一些关联的症状群,中医的证是随着疾病的病程演变而变化的,同一个疾病可以分为几个“证”,证是传变的,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生理反应,它代表的是横断面,相当于西医的分层研究,同一个患者可以诊断为不同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但证的本质具有唯一性,同一时间往往诊断为同一个证,中医常见的八大证:实热证、实寒证、阳虚证、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痰湿证、瘀血证。描述证应规范化、客观化、微观化,微观化即以生化、生理化的指标取代中医主观指标。证是传变的,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生理反应,它代表的是横断面,疾病的纵切面是对整个疾病预后作出判断。描述证应:“病”“证”“症”有机结合,才能跳出辨证而不离辨证,形气神一体同调。

20、实寒证的本质是副交感和胰岛轴功能的亢进。实热证的本质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亢进。阳虚的本质是下丘垂体靶向轴的功能低下(肾阳虚、脾阳虚、肝阳虚),阴虚的本质是下丘垂体靶向轴功能亢进或者节律紊乱。

21、证的本质与形气神一体同调:证是机体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应答。证是中医的灵魂,具有灵活性、个体性、整体性。证的外在表现是一些关联的症状群,中医的证是随着疾病的病程演变而变化的,同一个疾病可以分为几个“证”,证是传变的,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生理反应,它代表的是横断面,但证的本质具有唯一性,同一时间往往诊断为同一个证,中医常见的八大证:实热证、实寒证、阳虚证、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痰湿证、瘀血证。疾病的纵切面是对整个疾病预后作出判断。描述证应:“病”“证”“症”有机结合,才能跳出辨证而不离辨证,形气神一体同调。如: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例,一个少阴阳虚患者感受外寒后引起的太少两感证,少阴病(少阴病寒化用附子),“始得之”体内有寒的人容易感受外寒,“证”太阳伤寒用麻黄,“症状”:反发热,用少阴经特异性解热镇痛药细辛。

21、形气神:1)太少两感的气化病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治疗太少两感证的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形质病用阳和汤,既麻黄附子甘草汤去附子加肉桂、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而成;神志病用防己地黄汤治疗,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太阳其脉浮用桂枝,少阴尺脉无力用地黄、防风、防己。2)知柏地黄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临床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不孕症(拮抗抗精子抗体和抗内膜抗体),具有调气化作用。大补阴丸治疗阴虚痨疾、形体消瘦等,长期应用可以峻补真阴、具有复形质作用。3)六物黄芩汤用于治疗少阳气化病,治干呕下利,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中干姜易生姜,去芍药、甘草,加人参、桂枝而成,可以用于治疗肺癌(木火刑金)所致者,肺癌患者大小鱼际红为木火刑金、肝不藏血所致用黄芩清泻肝火,手心有汗用桂枝,咳嗽用半夏,久病气虚用人参,发生胸痛者,用紫参汤,六物黄芩汤中生姜易干姜、去大枣,加石见穿、甘草、泽漆、白前则变为泽漆汤,而六物黄芩汤中生姜易干姜,加龙骨、牡蛎、铅丹、大黄、柴胡、茯苓则变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治疗躁狂性神志病。4)腹胀性疾病可以分形气神三方面去辨治:如“太阴之为病,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益甚”或“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半夏生姜汤主之”表现为功能性病症;而腹胀持续存在,脉沉而躁者弦涩有力者,则建议积极行胃镜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胃癌等恶性病变,如皮革胃、胃癌等,而对于患有抑郁症等情志疾病所导致的腹胀则需用抗抑郁治疗。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理清了中医的许多概念及其在临床中的优缺点,尤其以六经辨证为疾病模型,做到了用较少的疾病模型去涵盖更多的现实对象,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标本中气理论,在临床中辨证论治与明理取象相结合,才能直取其病、随证加减、超前截断。对我来说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为我今后的临床指明了方向。

衷心感谢吴老师及其团队的辛勤付出!

杨黎明

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中医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复习。

从课程定位而言,《中医病理学》是我们太湖学堂在《中医生理学》之后的又一门基础课程,《中医生理学》讲述的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功能,而《中医病理学》讲的是人体疾病发生的病因以及发生发展的机理,很显然,《中医病理学》是我们对疾病内在规律的一种探索,它反映了疾病的内在本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现代国内中西医汇通的代表性人物,吴老师通过对人体疾病认识方面,有着自身的特色:一方面,吴老师尊重经典,他对疾病机理的认知,是建立在《伤寒杂病论》六经模型的基础之上的,然后以六经统一三焦、卫气营血、五行等其他疾病模型;另一方面,吴老师也借鉴了西医关于病理的病因病机学说。具体到疾病而言,吴老师对疾病机理的认识是从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多维度认识的;而对疾病的核心矛盾,吴老师的观点是正邪相争,如此,便引出了“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等一系列的问题。

吴老师提出“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直取其病,随证加减”是吴老师病理学的特色,而“形、气、神一体同调”,更是我们很多中医都没有注意到的。

吴老师的中医病理学课程,既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又能够全面照顾到疾病的各个方面,能听到这样一部精彩的课程,真的是我们中医学子的幸福。

靳风丽

经过半年的学习,病理课结束。课结学不结,我仍要继续学新知识,也要温故知识,只有学好中医生理、病理和药理,才能开出科学的方,让方有规律性和可重复性,才能让疗效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并不是字面上那么简单,疾病(新冠病毒)的易感性会让人对此话有不同的见解。更有吴老师讲到的伏邪,对一些慢性病的认识刷新了我的观念,正邪不争的促使正邪相争,然后才有可能治愈,可见治疗过程中,表面上症状的加重不一定是疾病真正的加重。

认识治疗疾病,必须从病势、病位、病性全方位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而中医妇科也有其生理、病理、药理学,只有先弄明白这些学科,再进行诊断,才能打破学习认知的局限;治疗疾病一定要有“病”的思想,才能做到截断疾病、治愈疾病。

五行立极是我接触到的新知识,要先看看哪一脏得病,就从哪一脏去立极,再考虑其他四脏。需五行立极的疾病有内伤疾病、慢性病、器质病。

“证”是中医的灵魂,具有灵活性、个体性和整体性。而中医缺少对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都是症状,使得诊断对疾病的认识不深刻,所以治疗要跳出辨证而不离辨证。治疗疾病要做到病证症有机结合,做到直取其病、随症加减才是高手。

形气神三者的关系非常微妙,是合而分、分而合的关系,要严格区分,又不能机械的区分。

很感谢吴老师教给我的这些知识,让我一天天的进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再那么迷茫,我要紧跟吴老师的步伐,让自己的医术更上一层楼,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再次感谢吴老师,谢谢!

赵艳宾

在过去的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先后学习了中医生理学、中医病理学,深刻的感悟到,必须将这两门基础学科掌握牢固,才能更好的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课程。

自己以前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从来不知道中西医可以这么结合,吴老师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运用中西汇通的办法,把中医的知识整体梳理,与现代的理论合二为一,让我们听了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作为一名医生,明理是首要,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知道了要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核心配伍针对核心病机,对于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更深的感悟,接下来要不断重复学习好这门基础课程,为以后的课程打好基础。

感谢吴老师及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

徐云

学习吴老师的中医病理学能够明理,是理法方药的第一步,让我们在临床看病受到了很大启发,有些内容我可能需要反复听才能听懂。

例如从感冒来看六经疾病模型:

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之后的表现,在五官科属于急性鼻炎的范畴,这是太阳病,常见的是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都可出现感冒后的急性鼻炎,其中体质壮实之人,感冒后出现麻黄汤证;脾虚之人,感冒后容易出现桂枝汤证。如果急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是普通的病毒感染,而是疱疹病毒和EB病毒感染,可以麻杏苡甘汤。

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能够出现两个问题,第一是五苓散证,中医讲是膀胱蓄水,西医讲是感冒继发肺炎支原体感染。

感冒合并腺病毒感染,也可以引起鼻炎。腺病毒感染之后,容易诱发出血性膀胱炎和脑膜炎。桃核承气汤证是腺病毒感染的一个常见证型。

从太阳病传到少阳病。感冒刚开始是急性鼻炎,先流清涕,打喷嚏,两天后变成急性咽喉炎,开始嗓子痛,这就继发了细菌感染,出现了扁桃体炎。

少阳病会出现几种转归,一种是继发扁桃体炎以后,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另一种情况,前几天嗓子痛,过几天脚肿了,反复发作治不了,建议摘除扁桃体,这两种情况在中医是少阳陷入少阴,变成了伏邪病。

传到阳明病有两种转归,急性炎症反应之后,若炎症治愈,体质虚弱气虚之人会出现太阴病的症状,比如痞证。患者本身胃肠功能弱,用了发汗的药物会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出现半夏泻心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还可以出现小陷胸汤证,因为感冒抑制胃肠道蠕动,导致胃肠道的压力增高,出现腹胀满,食物反流,反流刺激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急性发作。另外外感还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感冒之后,是厚朴麻黄汤证。

阳明病持续发烧,耗竭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紊乱,会出现两个改变:阴虚,用知柏地黄汤、百合汤;阳虚:四逆汤,若合并心衰用真武汤。

通过和吴老师学习懂得了这是疾病转归的一个基本过程,若没有六经辨证的思想,可能连感冒都不会治,知道疾病传变的规律,再看疾病是简单的,否则每天都在辨证,看到的疾病是孤立片段,见到少阳体质的患者也想不到会出现急性肾炎,肾小球肾炎。

我诚挚的期盼吴老师下一次的精彩讲解,再一次感恩吴老师在中医的学习路上对我们的指引。

王海虎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病理班的课程结束了。因自己的基础差点,特别是对许多西医的术语不懂,所以学习的过程中比较难。但是想到太湖学堂这么好,又遇到了这么好的吴老师为我们讲课,机会不能错过,再难也当努力的去学习,终于获得了课程合格证书。特别感谢太湖学堂这个平台,同时也感谢台前台后为我们付出的各位老师!

以往对西医观念很大,但是对中医却又是糊里糊涂不甚明白。学习了太湖课程,知道了怎么解读“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你糊里糊涂的活。”例如:西医对肿瘤学了解得很清楚,如:(靶向治疗),对更多的疾病日后总会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的。

中医让你糊里糊涂的活,学习中医的生理病理就能明理,是理法方药的第一步,经验医学不是科学。

吴老师讲:人类寿命的进步,西医是做了重大贡献的,即是死也让你死的明明白白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明明白白的,只能说总体上是让你明明白白的,你只要明白没有什么办法解决,你迟早会有解决的办法的。像它的肿瘤机理越来越清楚,但是很多情况下,靶向治疗迅速的把肿瘤抑制,它一定会找到方法去突破。所以明明白白指的是科学,把道理说清楚,然后才去治疗。

那么中医是不是糊里糊涂的活呢?中医也不是,学习了我们的生理病理课你就有理了,“道”的表现就是我们的理,所以你学了生理、病理你才懂理,理法方药,理是第一步。你有了理,它的法、方、药,它的那个术的层面它才能出来,才能够正确,才能够不让人糊里糊涂的活。什么是糊里糊涂的让人活?糊里糊涂的活也就是瞎猫逮死耗子,话说的官面一点你是一个经验医学,经验医学就是有时有效,有时没有效,拼的是岁数大,看的是病例多,但是你完全可以把它上升到不是经验医学,这些话说的也正是我们这类的医生,所以自己当努力学习,使自己尽快地上升到生命科学的层面,不再是糊里糊涂的为人看病了。

文国玺

从最初的生理学,到如今的病理学,吴老师的每一次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病理学的课程当中,将中医疾病模型分为六经辨证,一气周流,两仪阴阳,三焦辨证,古中医四项,并对其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用现代医学病理方法讲解疾病五行模型,使我对五行立极及八大流派的关系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对六经传变及相应病症及解决方案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习理法方药和辨证论治的概念,正确解读一病有一方,一病有一药,能够更好地在临床当中去应用。通过从西医角度讲解热证、寒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痰湿证等中医的各证,让我对其有了新的理解。

通过学习病证症,熟悉了中医精准治疗的分类和定义,了解了临床精准的实现,其中“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一句使我印象深刻,贯穿于整个病理学的学习当中。从病症矛盾的角度了解了中医辨证论治之误,例如乳腺癌拮抗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及癌性乏力。

生理课使我了解了中西医各方面的不同,通过中医八大证型、六经模型、五行立极使得我对中医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而病理学课程在生理学课程的基础上深入解释了各种病例症状,更加详细的从病证出发,讲解了临床精准辨证,加强了对疾病的精确诊断,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更加融洽的结合起来。

在课程结束的此刻,我诚挚的期盼吴老师下一次的精彩讲解,再一次感谢吴老师对我中医学习路上的引领和启发!

得遇良师,何其有幸!!!

裴红卫

近半年对中医病理学的学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了更多更清晰的认识

女性的衰老始于“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继之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至“七七,天癸竭,太冲脉衰,地道不通”,进入老年期。

女性属阴,其衰老从阳明始。男性衰老从少阴肾开始。推迟月经的方法1寒则凝(寒凉性的药物)2提高孕激素的水平。催产素是一种平时都产生的激素,不只是促进子宫收缩、促进乳汁排出,更主要是调节情绪使人快乐,低催产素水平会导致产后抑郁症。

比如“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道实阴道虚,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机体正气的强弱、邪气的盛衰和疾病的转归息息相关。正气强,邪气盛,两阳相逢,机体的免疫应答易过强,进入疾病的极期,症状重,病候危险,青壮年阳气盛,发生疾病易于产生过强免疫应答而亡。正气不足太阴虚,则免疫应答不及,疾病发生慢性化、纤维化。

虚性体质的炎症有时从太阴治疗效果不好,为什么呢?虚则太阴,太阴主免疫,免疫系统受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不足或者紊乱时,免疫系统受影响,免疫应答发生异常,这时候要考虑少阴。

三阴呈递进关系,太阴→少阴→厥阴,炎症也相类似:免疫→内分泌→纤维化

以前对痰湿水饮的理解停留在类比的层次,经过吴老师讲解,细胞外的软组织为水肿,细胞内液增多为湿,空腔器官的积液为饮,痰是腺体的分泌物,概念比原来类比的更清晰了。

邢瑞忠

首先,感谢太湖学堂给我们提供这个学习平台,从最开始的生理学,到如今的病理学,吴老师的每一次讲解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病理学的课程当中,将中医疾病模型分为六经辨证,一气周流,两仪阴阳,三焦辨证,古中医四项,并对其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用现代医学病理方法讲解疾病五行模型,使我对五行立极及八大流派的关系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对六经传变及相应病症及解决方案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习理法方药和辨证论治的概念,正确解读一病有一方,一病有一药,能够更好的在临床当中去应用。

通过从西医角度讲解热证、寒证、阴虚症、阳虚证、血虚证、痰湿证等中医的各证,让我对其有了新的理解。

通过学习病证症,熟悉了中医精准治疗的分类和定义,了解了临床精准的实现,其中“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一句使我印象深刻,贯穿于整个病理学的课程学习当中。

从病症矛盾的角度了解了中医辨证论治之误,例如乳腺癌拮抗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及癌性乏力。

生理课使我了解了中西医各方面的不同,通过中医八大证型、六经模型、五行立极使得我对中医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而病理学课程在生理学课程的基础上深入解释了各种病例症状,更加详细的从病证出发,讲解了临床精准辨证,加强了对疾病的精确诊断,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更加融洽的结合起来。

相信以后跟着吴师学习会越来越好,自己在医学的道路会越走越深入。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临床诊疗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在病理学课程结束的此刻,我真心期盼吴师下一次的精彩讲解,再一次感谢吴师对我中医学习路上的引领和启发!

秦基玮

本次病理学的内容已经学完,聆听吴老师的讲解,学习了很多的内容,形成了疾病与人体互相联系变化的框架和知识结构。总体来说仍有不懂的地方,会多去揣摩和思考,遇到的问题会细心去剖析,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上一层楼。

病理学的学习中,前几章节我的理解是重在讲述疾病本身和疾病与人的关系,以及西医与中医作为比较去阐述疾病与人的不同表现。对于有些知识点记忆也尤其深刻,也是病理学中关键的点。

比如证-易感性-病与病因病机。易感性决定了一个疾病是否需要病证结合,是证的因素大还是病的因素大。当易感性越低,证的影响因素越大。当易感性越高,病的影响性越大,证的影响性越低。临床当中去清楚的了解是疾病本身导致人体的作用性大还是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人体得病,清楚这些才会少走弯路,辨证清晰,尤为重要。

诊断先从病因,病势,病位,病性。病因包括真正的病因,诱因,病理产物。真正影响治疗的是病势、病性(寒热虚实)、病位(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在升降,卫气营血辨证在出入,两者辨病势,确定疾病之前先辨病势,是处方的关键。先定病势的表里上下,升降出入来选择药物的升降浮沉属性,再定寒热虚实用药针对,再定病位——始发疾病的哪一经哪一脏的思路去处理疾病才是正解。

另一个在病理学中关键的思想是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的思想,根本上是要跳出辨证,不离辨证,把辨证论治和辨病对症有机的结合起来。临床中只有“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同调,大道至简、直取其病、随证化裁,才能精确辨证。辨证查明机体对疾病的应答比如气血阴阳虚实寒热,精准用药,精准开方。在临床上做到临床精准:药是唯一的,方是唯一的,证是唯一的,面对一个病人精准用药,精准开方和精准辨证。我觉得这是核心的内容,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所要做到的事情。

临床中如果遇到疑难杂症类疾病,对于内伤疾病,器质性疾病,影响人体功能的疾病,慢性病,复杂病机的这些疾病使用五行立极,记住核心的当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哪一脏的病从哪立极去治疗疾病。

病理学的难点在于疾病发生在人体时,我们在看到一些复杂迁延日久的病人现在表现出的症状时,要去判断六经的传变时可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还是要牢记六经传变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的顺逆传变,还要配合五行立极去判断疾病。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在这里感谢太湖平台和吴老师以及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可以更加努力更加细致的去学习和领会学习的各方面内容,医学水平可以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治疗更多的病人,解决疾病困扰它们的难题,再接再厉。

李海霞

在太湖学堂,学习将近一年,学习了生理学、病理学,让我一个知命之人学会了好多学习方法,特别是李晶班长,每次都不厌其烦的回答指导。

在学习生理时开始还不习惯用电脑做思考题,后来慢慢习惯了。学病理时才知道思维导图比笔记分数高,就学习做思维导图,在做导图的过程中又把重点记录了一遍。

医案是每个医生记录病人效果和用药依据,但是我在临床还是不习惯写,开始还是没有写,分数出来不够60分需要补医案,这两天补医案回想治疗的病人只能记起特殊的病例,对按语不好写,查了很多书才勉强写了几个,但又学了好多东西,感谢太湖对学员的考核标准,以后我要养成看病写医案的习惯。

病理学既是基础课,又是接近临床的一门学科,有些知识和生理课有重复性,比如五行立极,吴老师就怕大家学不好、学不透,不厌其烦的讲,让大家记住。

比如吴老师讲这个易感性,易感人群,遗传易感性,遗传与环境共显性,易感与疾病,易感与病证结合,新感与痼疾的区分,这些我们之前只会用免疫力强和弱来笼统解释给病人,通过学习吴老师的病理学的易感性,才知道可以区分这么精细易懂,以后给病人讲时会精准,使得病人信任。

病理产物痰饮水湿,用中西医解释的特别清楚,并且用青龙汤辨证,和五苓散的区别,最后归纳出吴门验方。寒热虚实,病势、病性、病位,然后正邪相争、疾病传变这些都是临床核心知识。并从伤寒杂病论研究的六经解热方,正邪相争究竟如何解决疾病转归,太阳病的解热剂是桂枝;少阳病的解热剂是柴胡;阳明的解热剂是石膏;太阴病的解热剂是黄芪配甘草;少阴的是细辛配附子;厥阴病是黄连配乌梅或者川椒。还有处方上举例了许多对方和方解,还有剂量的大小,这些东西都是中医最难学的东西,好多也是不愿传的东西。

李敏健

吴老师用西医的药理来解释中药,说麻黄为麻黄碱,桂枝解热镇痛药,甘草类似激素,杏仁化痰止咳药,木瓜解痉,吴茱萸治酸,补骨脂补雌激素,牡蛎补钙。川楝子、橘叶边缘系统;地黄、肉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鹿角霜、淫羊藿雄激素/孕激素,乳香、没药抗雌激素。

通过这半年在病理班的学习,对人体生命活动有了基本认识,气血精津液是基本原料,经络是通道,以脏腑为容器,通过五脏的协同作用,发生气血精津液的转换,就是气的运动变化,升、降、浮、沉。

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还有阴阳。《素问阴阳大论》就讲述如何在阴阳之中划分阴阳,然后指导中医临床的治疗。

虽然已经学完了这门课,但里面的知识我还没有做到活学活用,主要是自己的基础差点,特别是对许多术语不懂,所以学习的过程中有点难度。

以前对西医观念很大,对中医又是糊里糊涂,学习了太湖课程,知道了怎么解读“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例如,西医对肿瘤学了解的很清楚,如:(靶向治疗),对更多的疾病日后总会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的。

中医让你糊里糊涂的活,学习中医的生理病理就能明理,是理法方药的第一步,经验医学不是科学,所以自己当努力学习,使自己尽快地上升到生命科学的层面,不再是糊里糊涂的为人看病了,我会温故而知新,继续学好以后的每一门课程。

韩霞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接触了太湖的核心学术思想,启迪在临床中做到审证求因,明理取象,病症证有机结合,抓核心病机,病症方相应,核心病机指导配伍。

太湖医学层面存在三个理,生理,病理,药理,临床中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由病决定什么样的证,由证决定什么样的症状,临床中看到的症状的背后是中医的证,证的背后是病,即病因、病机、病位,在以后的治疗中要学会病证症的有机结合。

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证是人体对疾病反应的共性,病是个性,同时还得对症处理。疾病的部位不同,辨证选药也不同,例如,升结肠的病变为阳虚,身体的阳气要对抗地球引力治疗中要用大黄附子汤;降结肠病变多为实热,用承气汤,横结肠寒热错杂用附子泻心汤。

通过对于“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明多气多血,气有余便是火”的理解,临床中可做到用石膏抗炎,太阴多血少气用人参,虚则太阴,阴道虚,用新加汤;实则阳明,阳道实用白虎加参汤。炎症反应不够加人参;局部炎症反应重加栀子,太过用白虎汤,也就是邪正相争,即西医的免疫应答。临床上难治性炎症用竹叶汤,要考虑到太阴脾虚。阳和汤合西黄丸治疗乳腺癌。

通过学习中医八大证型、六经模型、五行立极,使得我对中医知识有了更新的认识,而病理学课程在生理学课程的基础上深入解释了各种病例症状,更加详细的从病证出发,讲解了临床精准辨证,加强了对疾病的精确诊断,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更加融洽的结合起来。

在课程结束的此刻,我深刻认为本学期的感悟相对于上学期会更深刻,学起来也更加轻松,我诚挚的期盼吴老师下一次的精彩讲解。

再一次感谢得遇良师!感谢各位老师的付出!

石燕玲

对于这个学期,印象较深的是病因——病机——证——症之间的关系,病因导致了症状,而外界的病因又与内在的体质存在内外感召,易感性决定了疾病的转归,易感性越低,证的影响越大;易感性越高,病的影响越大。如痰饮病,五苓散证无外寒,表现为膀胱蓄水,咳而遗尿;小青龙汤主要治疗外寒引动伏邪,表证明显。

对于不同的疾病,首先要分析疾病的病性(寒热虚实)、病势、病位。再根据六经的病机特点、相互关系用药,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医是以证为主的优点,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法则之一,与西医的辨病相比较,中医的证主要概括的是机体对疾病的病理、生理的应答,根据人的体质实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如中药方剂中的激素内分泌治疗,对于临床中运用西黄丸、阳和汤治疗乳腺癌。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既可以调节,又可以拮抗或补充,调节了激素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通过生理、病理两门课,对于吴老师的学术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非常感谢太湖学堂和晋城市中医院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吴老师的倾囊相授,也希望我们的太湖学堂和双百计划越来越好,桃李天下,给我们基层医生提供一个提高和答疑解惑的平台,为杏林回春贡献力量。

鸣谢

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莫艳芳老师、副主任李秋华老师

病理11班班长李晶老师 、记分员李秋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