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被称为“骨错缝,筋出槽”。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颈椎病,该病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制约工作效率,加重经济负担。 那么,恼人又难缠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又该如何治疗?本次,一一为大家解答。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颈椎关节整体力学失衡,椎体不稳。 颈部肌肉痉挛,疼痛,劳损为筋出槽;颈椎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关节失稳,颈部椎体曲度改变,为骨错缝。 筋束骨,骨张筋,正常情况下,筋骨处于解剖上的平衡状态,一旦平衡被破坏,会产生病理状态导致筋骨失衡。 当颈椎长时间过度前伸,加重各种韧带肌肉损伤和钙化,进一步产生椎间盘突出、退变,椎体关节失稳,松动,进而压迫神经根,诱发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小关节紊乱,引起颈椎局部体征和临床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患者以轻度颈肩痛为主,不在急性期,病情稳定,无临床禁忌证。 主要临床表现:颈肩疼痛向一侧或者两侧上肢放射痛,伴有一侧或者双侧上肢疼痛麻木,手指或者前臂可有酸,胀,痛感。 诊断方法:颈椎的核磁共振结果,可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基于内外兼治、筋骨并重理念的中医方案,针灸、中药、手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能够减轻症状,缓解疼痛。 其中,手法是中医综合方案的关键技术,勤学苦练方可达到手摸心会,心手和一。一旦临证治疗,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和优势 1.解除肌肉痉挛 2.纠正关节错位 3.松解粘连 4.解除滑膜嵌顿 5.重塑应力 6.抑制炎症 7.调整结构 8.起效迅速 9.应用广泛 10.易于被患者接受 图片来源:bigstock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 首先,采用轻柔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时间2-3分钟左右,医患配合,在颈部安全活动范围内,从不同角度舒展,充分放松浅层,中层,深层肌肉及筋膜,当僵硬的颈肩部肌肉变得柔软,便可以进行下一步手法治疗。 1.患者头部主动水平旋转至尽可能大的角度。 2.告知患者侧方颈部最大屈曲低头达到有固定感。 3.引导患者进一步旋转颈部,此时,患者已把颈部进行稳定安全绞锁固定,接下来医生以肘部托患者下颌,纵行垂直向上牵引3-5秒钟,肘部快速垂直向上提拉,完成手法复位,操作成功可以听到一声或者多声弹响。 4.以提、拿,揉,拍等温柔手法再次放松颈部软组织2-3分钟。
温馨提示 如患者僵硬的颈肩部肌肉由于紧张和疼痛无法放松,选取备用方案。 针对颈椎中下段小关节紊乱进行俯卧位和仰卧位的手法治疗。这个方法侧重于颈椎中段,下段,胸椎上段的小关节整复。 最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针刺、拔罐、刮痧、热敷、红外线理疗仪、短波及中频治疗仪等治疗。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势 针灸可以舒筋通络,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通俗的说就是,消炎,止痛,放松痉挛的肌肉和韧带,减轻患者疼痛和焦虑感。 图片来源:bigstock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 首先,根据西医神经解剖学,明确颈丛和臂丛神经分布,进行临床神经定位诊断,找到受压迫神经的具体位置,确定疼痛和麻木感所来源的受压迫颈椎椎体和神经。 结合中医经络辨证方法。 先根据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手三阳经分布顺序,进行桡侧到尺侧的解剖学定位,顺序依次为,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再根据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的手三阴经分布,进行桡侧到尺侧的解剖学定位,顺序依次为肺经,心包经,心经。 接下来,采用循经探穴法,选取局部敏感穴位,同时结合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还可以参考子午流注时间取穴法,使用0.18-30mm,或者0.22-25mm 管针,配合选取全身的穴位,进行治疗。
如:大椎、颈夹脊、风府、风池、天宗、秉风、肩井、极泉、曲池、手三里、合谷等。 每次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一到两个穴位进行治疗,每个穴位无痛进针,酒精局部消毒,管针快速弹入穴位,基本无任何刺痛感,针刺手法提插捻转,得气,手法调气,激发巡经感传。 具体手法,龙虎龟凤四大手法:苍龟探穴,白虎摇头,青龙摆尾,赤凤迎源,配合飞经走气手法,达到气至病所,留针30分钟。 同时,可以加入电针,再配合中频治疗仪贴片、超短波、红外线及TDP等理疗仪器。 针刺疗法,每疗程一般建议5-10次,每周一到两次治疗,如果病情比较重可以增加治疗频率。 医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分治,七分养。 结合中医辨证,还可给予患者中药治疗。 如:颈痛颗粒、芪麝片等中成药,经方的葛根汤等汤药,以及外敷中药等,配合西药的止痛消炎贴膏药,达到固本止痛,调理气血,行气化瘀,补肾开窍的功效。 治疗后,患者亦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稳固临床治疗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