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港中小学剩余学额近九万个,港岛区成重灾区,教育局指会加强与办学团体沟通

 渐华 2023-05-05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全港公营中小学学额供过于求,今学年剩余学额近九万个,推算全港逾3000班无人问津。

全港中小学今学年共流失3.3万多名学生,据了解,全港公营中小学学额供过于求,今学年剩余学额近九万个,推算全港逾3000班无人问津,港岛区更是中小学剩余学额重灾区。教育局回应指,会和办学团体加强沟通,考虑以停办、合并或重置学校等方式,减少冲击及确保学生福祉。

教育局自去年初起,未再定期公布各区剩余学额情况。据当局日前披露统计数据,发现截至去年九月,全港中小学今学年分别有63,137和26,223个剩余学额,比例分别为16.8%和8.5%,按照中小学每班分别派位32及25人推算,全港中学剩余学额相当于1973班,小学则达1049班。各区收生情况亦不乐观,全港中一及小一各有7184及1971个剩余学额,占比12.1%和4.2%,相当于225班中一及79班小一。

南区中一剩余学额达20.6%冠绝全港

港岛区是中小学剩余学额重灾区,中学方面,湾仔公营及直资中学各级合计,共3907个剩余学额,占全区学额的29%,比例是全港最高,同区中一剩余学额亦高达18%。收生不足多年的南区,中一剩余学额高达20.6%,冠绝全港。中西区及东区的各级学额剩余率亦逾两成。

小学方面,港岛南区所有公营及直资小学合计,共约900个剩余学额,占总数13.4%,东区小一学额剩余率亦近一成,全部年级合计亦有12.1%学额空缺。至于早前有小学下学年获派“0班”小一的黄大仙和离岛区,小一学额剩余率分别达7.5%及9.6%,高于全港平均的4.2%。

部分地区的全部年级剩余学额比例,远高于小一及中一。资助小学校长会副主席陈淑仪认为,此情况反映不少学生选择中途退学,“有学生随家人移民,有部分则因为'音乐椅效应’,转往私立小学和国际学校,部分更可能为准备移民外国或到海外升学。”她预料,个别小学到九月新学年或面临缩班,由于当局部分资源按班数计算,意味学校获调配的资源亦受影响。

中学校长会:当局应推“可加可减”派位机制

中学校长会主席连镇邦表示,中学学额供过于求情况下,当局应考虑不同措施,纾缓现有学龄人口结构性下降对学界带来的影响,包括公布中学跨区重置的时间表,并按地区人口推行“可加可减”的派位机制等,“在不增加教育资源的情况下,仍然为现在和未来的中学生提供更适切的教育和照顾。”

教育局则回应指,目前正积极与各办学团体沟通,考虑停办、合并或重置学校,减少学龄人口结构性下降带来的冲击,确保学生福祉和教育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