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真人版“大力水手”刘建廷:在亚洲几乎无对手!

 窗前有树905 2023-05-05 发布于浙江

刘建廷,1980年生于江苏连云港,后定居台州椒江,现为台州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职员。他曾获2014年“锦鸿杯”全国腕力王大赛68公斤级别冠军,2015年全国腕力大赛暨亚洲腕力邀请赛70公斤级别亚军,2019年杭州“鸿民保安杯”铁血勇士腕力王大赛70公斤级别冠军。

人物名片

赛场上的刘建廷

平日里,刘建廷是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谁也想不到,在腕力赛场上,人人都尊称他“刘魔王”。过去的20余年里,他从“台州力王”到“亚洲第二”,在腕力界,一出场便声名鹊起,成为一号人物。

说起掰手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只需要一张桌子两只手,较量就可以随时展开。但凡开战,总会有人忍不住“手痒”上去大战几回合。比起竞技体育,似乎大家更愿意称之为“游戏”。

然而,有这么一群人却将它变成了不懈追求的精彩,刘建廷便是其中一员。

4月下旬的一个午后,在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的一间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刘建廷——块头不大,红灰相间的冲锋衣掩盖不住一双粗壮有力的臂膀。身高1米72、体重70公斤的刘建廷,与许多身材健壮的职业运动员相比,“娇小”许多。

在他的斜对面,摆着一张四方桌,高约1米,两侧有握把。这张腕力桌是几年前刘建廷按照比赛专用桌的规格打造的,工作之余他就在这里和同事过过手瘾。

刘建廷一共有3张腕力桌,其中两张是自制的,一张摆在办公室,一张摆在家中,还有一张真正的比赛专用桌,放在了星星广场附近的武馆里,是同道好友送的。

在乾坤国术馆中接受采访的刘建廷

从梦想成为史泰龙的“搬砖”少年,到如今驰骋赛场的“刘魔王”,他拒绝将这一以贯之的坚持归结为人对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也坦言人声鼎沸、鲜花掌声对他而言算不上什么。

就像是推开了一扇大门,门里是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与他平淡的生活不同,轰轰烈烈、高潮迭起,其丰富程度无法用言语形容。这一份坚持与喜爱,他解释不清,干脆用“上瘾”两个字代替。

他只知道不能停,停下来,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要像史泰龙一样

1980年,刘建廷在江苏连云港出生,《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就在那儿。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大片席卷全球,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是好莱坞当时炙手可热的动作巨星之一。

“酷毙了!”小学三年级的刘建廷,细胳膊细腿,十分向往史泰龙满身强壮结实的肌肉。少年暗下决心,“要成为像史泰龙一样的男人”。

那个时候,村里没有健身器材,砖头倒是随处可见。刘建廷有俩好友,三个男孩天天举着砖头较劲儿,看谁力气大、练得更好。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不想输,天天偷着练。看电视的时候举着,出门走路上举着,无聊没事干了,那就再举会儿砖。”刘建廷笑着说,最开始用3块砖,慢慢往上加,没过多久,单手能举起10块砖,接近20公斤。

小学四年级时,村里有个高中生要去外面打工,去哪儿,高中生没说。走之前,他把自制的杠铃送给了刘建廷。两端是拖拉机轮毂,中间用钢管贯穿起来,挺沉,有60公斤左右。

“我特别宝贝它,没事儿就举两下。”刘建廷说,“再后来,我们也开始自制哑铃、杠铃,天天就是瞎举着玩儿。”

渐渐地,他身上的肌肉轮廓越来越明显。和大多数13岁的男孩一样,彼时的刘建廷个子只有1米6左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子里流行起了掰手腕。屋里院里、田间地头,总有人在相互较量。学校里,掰手腕也成了备受孩子们青睐的游戏。

课间,有的娃跑出去野,有的则围到一张课桌边上——把书本往桌下一塞,掰手腕的场地就准备好了。“两掌相对反握,两臂垂直交叉,手肘不能离开桌面……”30年前的规矩,和现在也没什么不同。

有一天,三“兄弟”在学校里设了个场子,诚邀大家来“踢馆”。“来者不拒。”他回忆道,“那天总共来了30多个男生,我朋友掰不过的就让我上,结果没有一个能掰倒我。”

自此,少年一战成名。但总有不服的人上门挑战——从初中生到高中生,再到地里干活的大爷大叔——没有一个人赢过他。

“你听说没,新河村有个娃,嗬——1米8的壮汉都掰不过他!”消息渐渐传开,吸引灌南县其他村的壮汉纷纷上门挑战。

然而,十里八乡的挑战不断,却没有一个人“踢馆”成功。

低调的“白云山力王”

白云山位于椒江城区中心,是一座城中山,海拔不高,仅156米。山上佳木葱茏、曲径通幽,当地居民和许多初来乍到的人都喜欢爬到山顶,在白云阁俯视城市美景。

2003年,刘建廷跟着老乡来到椒江,在当地一家机械厂上班。白云山上空气清新,又有不少健身器材,就这样,他成了这里的常客。

在白云山晨练的刘建廷

初来乍到,50多公斤的杠铃,刘建廷第一次单手提,失败了。路人打趣道,“两只手都提不起来,你还想只用一只手?”

“为什么不行?”他表示不服。大的提不起来,那就从小的练起。25升的塑料壶,里面装满水,中间穿根杆子,就可以拿来练习卧推。练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每天上山举杠铃。年轻人脸皮薄,专挑没人的时候多练几次。

半年过去,50多公斤的杠铃,刘建廷单手就能举起,总能吸引不少围观者。除了杠铃,单杠、吊环、爬绳他一样都不落下。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建廷的力气越来越大,胳膊维度也从一开始的30厘米长到了34厘米,比普通人的臂围大了近6厘米。十几年前新河村的“搬砖”少年,终于变成了梦中的模样。

但这对粗胳膊,倒是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光是买衣服就很糟心。合身的衣服总是袖子太紧,适合手臂的衣服,又太大。”刘建廷很是无奈,除此之外,这样的烦恼还有许多。“以前在机械厂工作时,一些比较狭窄的地方手伸都伸不进去,经常要请同事帮忙。”

但这双令人望而生畏的手臂,不仅救过他自己的命,还把两个小伙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有天刘建廷在黄岩布袋山的溪坑游泳,突然听到有人在喊“救命”,顺着那人指的方向看过去,他发现溪中央有两个人在挣扎。

“我赶紧冲过去,等游到时,他们都已没入水中。我一头扎了下去,一只手抓一个,用尽吃奶的力气往岸上拽。靠岸后,发现其中一个小伙有1米9,我的手也快抬不起来了。”回忆起那一幕,刘建廷还有些后怕。“要是当时被他们缠住了,我们三人都有危险,不过情况危急,容不得我考虑这么多。”

粗胳膊有了“用武之地”,他打心底里替自己高兴。渐渐地,白云山上的器材无法满足需求,他便开始自制。95公斤的铁杠铃,好不容易给抬上山去,放几个月就被偷了。改用水泥,还是被偷。

说起这件事,刘建廷忍俊不禁:“抓不到小偷,就用铁链把它锁在地上。幸好在这片锻炼的人都会出点力,一起维护这些器材。”

在办公室训练的刘建廷

五六年前,他们给一块约四五平方米的废地浇上了水泥,在上面架了张石桌,掰手腕是大家日常的“保留项目”。

“我和老刘认识七八年了,台州内没有人可以掰得过他。”蔡志坚是刘建廷的好友,也是一名腕力运动的爱好者,“大家都叫他'白云山力王’,但他本人比较低调。”

就这样,隔三差五地,总有不少各地的佼佼者相约白云山头一战。

100公斤的退役举重运动员,号称在台州内无敌手,刘建廷说赢就赢了。彼时,他的体重不达65公斤。

“那个时候也不懂什么技巧,就是看谁力气大。”说起年轻时的往事,刘建廷来了兴致,“舟山的武警、玉环鸡山岛附近的船员……每年都会有七八个到十来个人来找我比,好几个体重都是超过100公斤的……后来民间挑战基本不接了,我会去参加一些比赛。”

不怕输,也不服输

2014年,温岭大溪镇出了个全国腕力赛冠军,刘建廷这才知道原来掰手腕还有专业的比赛和运动员。

没过多久,“锦鸿杯”全国腕力王大赛在温岭举办,他马上报名参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专业赛事。不负众望,他成功拿下68公斤级冠军。同年,他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国腕力王比赛,获得70公斤级冠军。

“在观众席的时候很困,一上场就很兴奋。”刘建廷说,“脑子里想的都是'听口哨’,就那几秒的事情,快了慢了都不行。”

2015年,全国腕力大赛暨亚洲腕力邀请赛在深圳举办,共有来自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选手参加,其中不乏职业选手。刘建廷一路杀进决赛,最后惜败给一名新加坡选手。

“那场比赛的规则不太一样。在比赛过程中,如果双方总是脱手,裁判就会要求绑带。”他说,“当时国外已经流行绑带很久了,但对于我们来说还十分陌生。绑带后,原先的发力方式会受到限制,如果没有提前训练过,一时之间无法调整。”

面对失败,他十分坦然。“我从没想过输,但输比赛很正常,没什么好怕的。”

每次比赛过后,专业裁判都会向选手教授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裁决标准与技巧性动作,这些都会被录成视频传到群里供不在现场的人观看,为了赶车而早早离场的刘建廷便成了这些视频的“忠实观众”。

“有些东西不用多说,看两眼大家就都知道了。速度不够?发力方式不对?对当地规则水土不服?找到问题后逐个击破,这才是关键。”

刘建廷不怕输,但也不服输。每次比赛失利,他都会牢牢记住对手的名字,等下次新的比赛开始,他一定会再去挑战,直到赢了对方为止。在他看来,比起一直赢,偶尔失败,才更有逆风翻盘的动力。

“我总是在思考能不能再有所提高、有所长进。怎么提高呢?光苦练是没用的,实战才能学到更多。”

每天早上白云山锻炼1小时,晚上专项力训练1小时,周日去武馆切磋、交流。这就是他日常的“备战状态”。

厚厚的一沓证书,只有纸,没有外壳

从2015年到2020年,刘建廷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比赛。

“上海、深圳、苏州、昆山、西安,甚至出国到马来西亚,都去比过。奖杯太占地方了,都丢得差不多了,证书还收着。”刘建廷拿出厚厚一沓证书,只有纸,没有外壳。

2019年12月,在杭州“鸿民保安杯”铁血勇士腕力王比赛中,他再次获得70公斤级冠军。赛后,刘建廷与90公斤级“全国腕力王”赵子瑞相互切磋,双方势均力敌。殊不知,5年前,他甚至动不了对方一下。

“在国内,'刘魔王’的实力不仅在同级别里无人能敌,还远远超出80公斤级的许多人。”赵余军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腕力赛事的人,他与刘建廷因掰手腕结缘。如今,他主要担任腕力比赛的裁判。“前不久,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腕力比赛,如果刘建廷去的话,肯定能拿冠军。”

“刘魔王”还有项“超能力”令他印象深刻——不怕电。说到这个,刘建廷有些不好意思。

“前几年电疗特别火,我对电也不敏感,出于好奇就做了一些试验。比如一手拿火线,一手拿零线,脚上泡盆水,水里放些小鱼小虾观察它们的状态;或者是连通灯泡看看它会不会亮。试了之后发现小灯泡会亮,大灯泡不会亮……”

腕力“江湖行”

平日里,刘建廷是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他的工作时间很灵活,哪里设备有故障了,他就会带上工具箱前去检修。电工是个细致活,容不得半点马虎。他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对着一根根电线独自作业。

工作之余,刘建廷很喜欢爬野山,有时他还会带上家人,台州周边的山几乎被他爬了个遍。

“野山”,顾名思义,就是尚未开发的山。原始山林,充满了未知,危机四伏。但爬野山的乐趣正是永远不知道翻过山头会遇见什么样的风景,所以更显得新奇而有趣。

爬野山的刘建廷

对于刘建廷而言,爬野山是穿越,是逃离城市,也是锻炼体能。“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看别人没看过的风景,让我很兴奋。如果不出门,只是在家里刷手机,感觉环境没有变化,我的精神无法真正地得到放松。”

如果说爬野山的风景在山头之外,那么掰手腕的风景则在那张四方桌上。

每周日下午,星星广场边上的台州乾坤国术馆中总是格外热闹。

“让我来!让我来!”上场较量刚结束,一男子便申请出战。他的个头不大,身板看着有些单薄。

“你别看他个子小,爆发力很强的。”周边的人笑道。

刘建廷平日常与腕力爱好者们切磋、交流

话音刚落,只见这男子紧握把手,下盘牢牢地卡住,只一下就把对方的手翻倒在桌边。

“老刘来一把!”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刘建廷笑了笑,活动了下手腕,随即走上前去。

裁判一声令下,对面小伙儿不断发起进攻,但多次尝试后发现对手岿然不动,只好认输作罢。第二位上场的是好友蔡志坚——前一秒还在聊天,后一秒马上锁肘、压身,奈何这波“奇袭”也被刘建廷轻松化解。之后又有不少人“手痒”上前挑战,赛场上的刘建廷一改平日腼腆模样,眼神中透出自信与从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2015年,央视曾邀请刘建廷拍了部纪录片,叫《腕力江湖行》。

打开他的微信,诸如“杭州腕力交流群”“浙江腕力”“世界华人腕力协会浙江总会”的群聊有几十个。

从最初的普通爱好者,到如今成为台州乃至国内腕力界中的一号人物,刘建廷总结现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刚开始就是玩一玩,无所谓的,但掰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这个圈子。”

圈子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但说起这些人,刘建廷格外熟稔。

“有个人是做生意的,掰得很差,每次嘴上说着不来了,但下次活动照样过来比,比不过,那就下下次再来。像这样的人太多了。大家都不服输,都在坚持训练,等待时机。如果不是因为掰手腕,我不可能认识他们。”

2020年疫情暴发以后,刘建廷暂停了所有的训练与活动,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腕力比赛。停下来的他,感觉不上班的时候,“无所事事,闲得发慌”。

去年5月,他重新拉了个腕力交流群,邀请附近的腕力爱好者到武馆切磋、交流。目前,群里已经有六七十人。台州的,温州的,丽水的;做老板的,退休的,健身教练……什么人都有。

如今大家重聚在国术馆,每天群里信息不断,刘建廷觉得自己的生活又变得丰富了起来。

“玩到七八十岁肯定没问题的。”

绝不服输

评论丨黄保才

掰手腕,几乎每个男孩都玩过,但像刘建廷玩得如此专业,玩出如此高境界,的确首屈一指。

是在去年的一次周新闻编务会上,听说有个叫刘建廷的同事掰手腕功夫了得,“亚洲第二”!

在一个院子里上班,请他来会上见一见,果然他长着一双异于常人的粗壮胳臂,只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有些腼腆。是啊,都说“高手在民间”,且就在身边,如果不这么低调,要不然这一二十年来,怎么就不知道单位里隐藏着这等顶尖高手呢?当时直觉他不简单、突出、有料,应该能做个人物版报道。

也许觉得掰手腕不过是种稀松平常的游戏,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事实上,掰手腕还是一项比臂力和腕力的竞技运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出现地区性和国际性比赛。想想也是,连竞走、跑步都列入奥运会项目,为什么掰手腕被“低看一眼”呢?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百度了一下“掰手腕”,发现这项运动的比赛规则,竟有15项之多。掰手腕比赛,比的是腕臂之力,比的是爆发力、耐力,除了力量,还有技巧、反应能力,简直是一名选手综合素质的体现。

刘建廷爱上掰手腕,长年坚持,不是没有来由,这缘于小时候的一个梦想。他生长于苏北农村,小时候“细胳膊细腿”,看了美国大片中“满身强壮结实”的史泰龙,竟暗下决心,“要成为像史泰龙一样的男人”。这种在旁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愿望,刘建廷当真了。要身强力壮,非得训练不可,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少有健身器材。怎么办?小建廷和玩伴们就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举砖头较劲儿”,竟也练得有模有样,练出一身好肌肉。这为他在当时流行的掰手腕游戏中频频胜出打下良好基础。说实在的,那个年代,农家孩子还葆有争强好胜的天性,但能够提供较量的舞台并不大,农村没有足球场、篮球场这些预先设定的比赛场地,而掰手腕,就是最简单而切实的一种玩法。

值得玩味的是,先天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刘建廷,后来脱颖而出,一骑绝尘,成为腕力界的翘楚,除了后天练就的好身板,更有他对掰手腕运动由衷的热爱,一以贯之的坚持,绝不服输的韧劲。掰手腕最大的特点是较量,两个面对面、手握手,暗暗使劲,分秒之间胜负立判,在一片掌声和喝彩声中,获胜的选手获得一份成就感、满足感。但对刘建廷来说,人声鼎沸的喝彩声和掌声“算不上什么”,因为他一路走来,总是赢多输少——这仅仅是表象,“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平日里他需要较劲的,是自己,“和自己掰手腕”,就是站在腕力江湖的巅峰,全身心投入,全方位训练,不断超越自我,练好内功,挑战强者,或者接受强者挑战,从而演绎出一片又一片令人咋舌的精彩。人总是有惰性的,刘建廷却为了这项有点单调乏味的业余运动爱好,把身上固有的惰性克服殆尽。20年前,他初来乍到椒江,还单手提不起50公斤的杠铃,半年后就能单手举起。这其中,没有人为他设定目标,只有自觉主动的训练,像攀登爬山那样脚踏实地,终于登上心目中的“珠穆朗玛峰”。

在赛场,刘建廷力压群雄,技惊四座,简直“掰遍天下无敌手”,斩获无数奖杯证书,却从不张扬,一如武功卓越、但隐姓埋名的“扫地僧”那样低调。他就是爱好掰手腕,胜不妄喜,败不惶馁;他不承认将不懈努力归结为对自己天赋的自我实现——这或许是对的,他的付出远远超过了先天条件,他只不过找对了一条路,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将一般人都有的潜能激发出来,给生活增添了一份自娱自乐的精彩。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每个人都不该埋没自己的爱好,只要你乐意为之投放时间、精力,往往会臻于至善,进而奠定这个领域的“江湖地位”。

在刘建廷所有意志品质中, 我最欣赏他“绝不服输”的个性特质。这是他稳居腕力界,“谁与争锋”的精神渊薮,“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海明威《老人与海》展示的哲理,在一路征战的刘建廷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不服输”带来拼的豪气、拼的韧劲、拼的结果。一个人的成长或一个地方发展,无论身处顺境抑或逆境,在激烈的竞争中,都要有志在必胜、绝不服输的信念和意志。

人生的意义不只是结果,更重要的在于过程。正值盛年的刘建廷以掰手腕强身健体,救人于难,广交朋友,附丽人生,他的生活变得充实、快乐。他会一直掰下去,和别人,也和自己。

编辑:颜彤

审核:庄嘉瑜

监制:林学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