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楸树

 一帆csp 2023-05-05 发布于广东

楸树高花欲插天,暖风迟日共茫然。

落英满地君方见,惆怅春光又一年。

这一天,终于来到楸树下,看着欲插云天的楸树,看着满地的落英,我终于领会到当年苏东坡的那份心情。不过,这个春日,我不再惆怅,我终于见到了挂在心头几年的楸树,再也没辜负它的花开花谢……远望满树盛花,此时此刻,我是最幸福的人。

也许,你说,不就是楸树嘛,不是很常见嘛,不是每年都花开花谢嘛,不,对我而言,它就是那么的神圣与伟岸,楸树(Catalpa bungei,不再是梦。

在植物命名里,楸树的中文正式名就一个字,楸。
楸,紫葳科、梓属乔木。又名梓桐、水桐、金丝楸、旱楸蒜台。
楸的学名是Catalpa bungei C.A.Mey.,其属名Catalpa来自印度安语catalpa,是一种植物名 ,总加词bungei命名于十九世纪俄罗斯的植物学家Alexander von Bunge(亚历山大,1803-1890)。
楸树产中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在广西、贵州、云南栽培。

模式标本种采自北京。

于我而言,楸树不仅仅是株树,而是我多年的梦。

前几年,我突然发现,紫葳科是南方地区分布比较广的一个类群,特别是近些年陆陆续续从外国引进一些观赏性强的紫葳科植物,让我突然对紫葳科的收集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并在不长的时间里,认识并拍了四十余种或本土或引进的紫葳科物种,让北方的朋友无比羡慕。
资料显示,紫葳科共有110属大约650种,有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只有少数是草本,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北美和东亚温带地区也有分布。中国约有13属6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雨林地区。
可偏偏,经常出现在华南地区以外的朋友圈的楸树与梓树成了我这几年的心头痛,而且小丸子老师一次次提到斯民小学的楸树,在我心里种下一个梦。去年自告奋勇地做好了四月认识楸树,五月在壹木读书群分享紫葳科植物的安排,最后由于疫情原因耽搁了行程,在楸树缺席的情况下,做了一个月的紫葳科分享,留下了遗憾。

这个梦不会太久,今年,待疫情过后,待楸树花开,我确定排上日程,于是,为了这株树,我来了。

一定有朋友会问,在我们华东华北地区,到处都有楸树呀,为何一定要去看斯民小学的那一株。是的,斯民小学的楸树不仅仅是树,这株古树与百年村小的斯民小学一起,经历百年风雨,如今枝繁叶茂,它们,共同谱写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童话故事。
斯民小学是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的一所百年村小。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同年,斯宅村斯氏家族的乡绅们创办了斯民小学。这也是诸暨地区最早的新式学堂。1917年,斯氏家族发动全族筹建新校舍,斯宅村家家户户捐田捐银。1919年完工后,成为诸暨地区规模最大、也最洋气的新式学堂。斯宅村以一姓一族之力,完成了从千年旧教育向现代新教育的历史转折。
百年时光流转,从这所僻处深山的学校里,走出了一批批受过新教育洗礼的乡村少年,加入到建设现代国家的行列中。

而斯民小学校园中这一棵百年楸树,是当年建校时(1919年)种下的。每年4月下旬,满树繁花怒放,将古朴的乡村小学装点得美如童话。斯民小学——这所百年村小,它是一个家族书写的教育史,一曲乡土中国的百年弦歌 ,一段中国教育的乡愁。

那天晚上,我们的飞机很晚才到萧山机场,晓贞亲自开车过来接我们,而小丸子和海豚早在斯宅定好酒店等候我们。
从机场出来走一段很远的高速后进入诸暨,经过小丸子植物爱好发源地的璜山,驶过一段盘旋而上的山路,经过浩渺的东白湖,听见溪流声时,就到了这个沿溪而建的古朴村落,这里环境非常优美,深夜的斯宅幽静而富有灵性。
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教学,我们约定七点进入斯民小学,超妈与红丽也从杭州一大早赶过来,一起与楸树相约这场盛会。
我脑海里无数次浮现过见到楸树的场景,可当我进入校园,见到百年楸树的那一刹那,有一种被震醒的感觉。

楸树位于校园中间,四周是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它树干浑圆有力,直冲天际,树冠如同一把巨型的大伞铺张开来,与周围四层楼的教学楼相映成趣,最让我震撼的是成千上万的花束团团簇簇,清新又华丽,而地下落英无数,在感叹壮观的同时,也感受“落花不是无情物”的悲壮。

是的,楸树到处都有,可是在它旁边的楼里跑上跑下,找寻各种角度与它相对,能够与魁梧的它们平视,估计也很难找到第二株了。
这时,我很想把当年写植物志的专家找来一起看树,因为他在植物志写着“小乔木,高8-12米”,我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可起码远远不止20米吧,后来我们去笔峰书院见到的楸树,也证明其高度远超这个数字。
我们像一帮小孩子,围着树转,与早到学校的小学生一起玩游戏,我们捡起地下的花,要不一起抛洒在空中,要不就把它们串起来做成花环别在头上。

而我,更喜欢安静的待在二楼的楼阁里,那里有古色古香的茶桌,慵懒地靠在藤椅上,看着楸树魁梧的身姿,看着紫薇科植物那熟悉的花冠,看着一朵朵花随风而落的飘曳,还有大小孩子一起嬉戏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与温馨。

▼ 惬意的时光。(海豚给这幅画起名:老爷和丫鬟的故事)

▼ 在树下嬉戏的伙伴们。

▼ 享受着的刘弟同学。

▼ 斯民小学的斯剑光校长、安可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像孩子一样的超妈,把落花做成的花环,玩得不亦乐乎。

▼与楸树同框。

楸树享有“木王”之美誉,是我国栽培利用最早的树种之一。

据研究,上溯至地质年代四季冰川前的始新世华北及其它地区就有楸树分布,是经历中国史前地质地貌结构变迁得以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树种之一。
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传》中记载:“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楸,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描绘出2000多年前楸树在我国中原、华北、西北广大区域栽培的盛况,而大面积种植楸树的都是当时富甲一方的大户。

古时人们还有栽楸树以作财产遗传子孙后代的习惯。南宋朱熹曰:“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供器用也。”中国很多地方仍流传有“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一枝桠。”的谚语。

古代文人很喜爱楸,吟颂之作比比皆是。
屈原早在《哀郢》里就有“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的诗句,三国曹植的《名都篇》写到:“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唐代李商隐也有“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
韩愈对它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的《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写到: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

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除了观赏价值,楸树因树干笔直、木质坚硬、花纹美观、耐水湿耐腐、不易虫蛀等优点,自古以来就与桐、梓、漆等树并提,同为良材,用途广泛,非常适合建筑及制作各种器物之用。
楸树全身是宝,除了树干,它的叶和花可用作饲料。苏轼在《格致粗谈》记述:“桐楸二树,花叶饲猪,立即肥大,且易养”。其花气味甘甜,可以食用,并被写入明代《救荒本草》:“采花炸熟,油盐调食。及将花晒干,或炸或炒,皆可食”。

同时,它还有药用价值。其根、皮、花、果均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楸树叶捣敷疮肿,煮汤洗浓血”及“楸树根、皮煮之汤汁,外涂可治秃疮、瘘疮及一切毒肿”。

植物志说“小乔木,高8-12米。”莫信,莫信。

▼ 树皮可以见证它的沧桑(1919年种下,如今104岁)

楸树的叶三角状卵形、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平截或心形。

楸树的花对我而言再也熟悉不过了,它有着紫葳科物种同有的特性。

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2-12花;花萼蕾时球形,2唇裂,顶端有2尖齿;花冠淡红色,内面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

想要看到花,又要看到果实,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了,不过,树上挂了很多干枯的蒴果,这也是紫葳科的标志。
其实,它的花开后立即结果,超妈是去年六月第一次来斯民小学拍了它的蒴果,它的蒴果酷似一根根的豆角,这个身影还是蛮熟悉的。

蒴果线形,长25-45厘米,径约6毫米;种子窄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两端有长毛。

(以上两张照片由@超妈提供)

▼树枝间可见去年留下的“果荚”,此时,孩子已飞走,它们成了“空巢老人”。

说到楸树,不能不提梓树,这个时候不是花期,可小丸子老师为了满足我的欲求,特意去斯宅的盘山小学看了它们,树上看到了去年留下的“果荚”,可以判断它是紫葳科无疑了,关于梓树与楸树的故事很长,这里不再提了,有心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我还是期待有一天能看到它们花开的盛景。

▼ 梓 Catalpa ovata G. Don

紫葳科 梓属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小乔木,高8-12米。
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5厘米,宽达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截形,阔楔形或心形,有时基部具有1-2牙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无毛;叶柄长2-8厘米。
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2-12朵。花萼蕾时圆球形,2唇开裂,顶端有;2尖齿。花冠淡红色,内面具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长3-3.5厘米。
蒴果线形,长25-45厘米,宽约6毫米。种子狭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两端生长毛。花期5-6月,果期6-10月。

中文正名   楸

拉丁学名 Catalpa bungei C.A.Mey.,

别称  楸树、木王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目  唇形目

科  紫葳科

属  梓属

种  楸

中文正名        楸

拉丁学名     Catalpa bungei C.A.Mey.

别名  楸树、木王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目  唇形目

科  紫葳科

属  梓属

种  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