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茶

 北极熊788 2023-05-05 发布于浙江
文章图片1

茶本是一片来自山野的树叶而已,人类发现它以后,在不断被利用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由人的关系的切入,茶因人而文明,茶在不断内化和道化其价值,使茶成为一个多义词,并既可物质享用,又可精神享受,从而逐渐形成了茶文化。

虽然也因茶叶引起过鸦片战争、波士顿倾茶事件,但茶叶本身是“静”、“净”的,如佛教所说茶可以让人清心寡欲、可以修神养身。

文章图片2

茶叶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影响着当地的人,藏族的酥油茶、广州的早茶、日本的茶道和英国的下午茶等,同一片树叶带给人们不同享受。

人类将茶这种树叶囊括进自己的饮食之后,这个植物叶片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茶叶贸易给我们带来了繁盛的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纷争。在商业价值之外,茶叶贸易还给越来越大范围内的人带去了自己的文化价值。

文章图片3

茶树从亚洲出发,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欧洲,20世纪初征服非洲大陆,20年代进入美洲,约同一时期进入大洋洲。今天,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种茶,30亿人口饮茶。

1、植物意义上的茶

茶叶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的茶树与茶树上采摘的嫩芽和叶。

2. 饮品意义上的茶

茶本是茶树上采摘的嫩叶和芽制成的饮品。唐,宋元以前、以蒸青绿茶的团茶为主,明朝朱元璋废除团茶、倡导散茶,由于散茶的广泛消费,制作技术的提高,根据发酵制作工艺的不同,茶有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基础茶类之分。从保健和爱好出发,还开发了诸多花卉茶,如菊花、茉莉等;干果茶如枸杞、陈皮、柠檬茶等之类。民间凡可沏泡而成的饮品也都称之为茶,从而“茶”的涵义更具有了广泛性。

3. 药理意义上的茶

茶“味至寒”,中医药学认为中草药物有五性,即寒、凉、温、热、平;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早在西汉儒生所撰的《神农食经》载:“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华佗《食论》中也说:“苦荼久食,益意思。”此后,古代中国医学界的很多著名医学者都论述了茶具有药理价值。现代科学表明,茶中的众多微量元素有养生保健的药理作用。

文章图片4

4. 美学意义上的茶

古代文人雅士和士大夫都浸染着儒、释、道三教的思想,他们主张“游艺于仁”,强调精神上的“正、清、和、雅”的君子之风,以超然于物外的态度寄情、寄兴于风月山水之间或一草一木。他们品茶的过程中与琴棋、诗曲、水墨、香事、花事等结合,如宋代就有“点茶、闻香、插花、挂画”的文人传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品茶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陶冶性。

5. 媒介意义上的茶

以茶会友、以茶会文、以茶待客及茶沙龙等体现的都是“以茶为媒”,促进人们间的友好交流、沟通和联络感情作用。尤其在中国民俗中,茶与婚恋习俗有不解之缘。“茶不移本,植必生子”,以及洁白的茶花,茶被民间看作为“纯洁、坚贞、多子多福”的象征。婚嫁中茶也一直成为礼俗的媒介,如湖南湘西贯穿婚姻礼仪始终的“三茶六礼”,“三茶”即订婚时称“下茶”,结婚时称“定茶”,同房时称“合茶”。

文章图片5

6. 哲学意义上的茶

“茶”即“心”。中国古人的“心”即意识、思维、体悟。从哲学上讲,茶性、茶德、茶道,实为人性、人德、人道。唐代韦应物(737~792年)称赞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苏东坡把茶誉为“清白之士”。宋徽宗称茶“清和淡洁、韵高致静。”佛家倡导“茶禅一味”等等,都体现了修茶即“修心”。

茶含蓄内敛,可品茶品味品人生。

以心品茶,丝竹之声为人声,松涛之啸为人啸,篁林之幽为心幽;与人品茶,人茶共品,出神、出趣、出慧、出智,心为茶之初雪,茶为人之甘露。(图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