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 焦虑(一)

 望风见影 2023-05-05 发布于四川

时光

荏苒

2022.10.5

迈着时间的步伐走过一程,比起城市看似的繁华锦绣,还是觉得农村的生活富有烟火气,念念不忘的田园梦——自由、野性、悠闲,越来越多的生活视角开始关注田野上的这群人,喜怒哀乐的影子都是真实的,方寸之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些乡党即使活得不如意,可贴近土地的内心是安稳踏实的,有口吃的就“心安理得”,日月相伴,风里雨里自有从容的节奏,四季轮回,何必惊慌,不抱怨上苍,生命自然地粗犷生长。

恬淡的田园场景何时布满了忧愁的丝网,让农村成为了不愿提及的苦闷地,养育了生命的大地自当膜拜,却掺杂着忐忑的思绪,本是该孝顺“母亲”的时候,游子却在远方无力企及,尴尬的境地像极了《隐入尘烟》这部影片的情感基调。

何时起,土地丢失了人情味,看似是弱者与弱者的互相帮衬,实则是命运把他们俩逼到拐角处相遇了,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动弹不得,迎面还得接受社会的奚落和嘲笑,甚至是侮辱性的欺凌,马老铁和曹贵英都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沉默着,一根针的便宜都要被侵占,底层的压榨比想象中的更决绝,谁让“你”是一个老实人,这样的底层生存逻辑让农村的一些白菜从根上就烂透了,城里的一些人同样是这般模样,一辈子跟生活较着劲,眼睛始终闭不上。

西北地区的一些农村真是穷,地域限制了快速发展的可能性。马有铁穷得连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这不是夸张。辽阔的荒漠除了风沙多、阳光充足外,值钱的也许都埋在地底下。几十年过去了,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穷山恶水的地方,农村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靠老天爷吃饭,这就是缥缈的命运,正如“麻木”的马有铁随口的一句名言:啥不是土里长大的,土都不嫌弃我们,我们还嫌弃土吗?有的村民一辈子寄居在被抛弃的土窑中,吃着原生态的食物“安享晚年”,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心里倒也知足,生于斯,逝于斯。

马老铁已经到了很窘迫的境地了,却还要被他的三哥马有铜盘剥,算计到自己家人的头上,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讽刺,农村确实有这样的一暮暮,窝里横,最亲的人反而是伤害最深的人。

马有铁沉默寡言,属于村里最边缘的人物,因为他的懦弱,还有他的心气不顺,谁不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渴望来自家人的好感和温暖,而这一切在现实中是莫名其妙的不存在。他如同一个被丢弃的孤儿,在这个群体中忍气吞声,用最大的宽容去抵消世俗施加给他的矛盾,把生活的姿态放低到最基本的吃喝上,甚至回归到最本能的需求,只要活着就行。作为农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可不是导演天马行空想表达的画面,而是农村社会真实存在的。扮演马有铁角色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西北农民,本色出演,无需装饰,他本来就是经历着或感受着这样的生活,是什么就是什么。

曹贵英作为弱势女性,是这个群体中更不幸的人物。她除了忍受外界的嘲笑,还要面对马有铁偶尔的“怪”脾气,她的内心是何其的悲凉和脆弱。一束微弱的光可以温暖万念俱灰,一颗麦粒也可以压垮最后的坚强,“我们”需要抱团取暖。

马有铁和曹桂英都因善良而相聚相依,带着生命的尊严倔强地活着,自己盖房,自己种地,一切在自立更生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命运还是没有放过他们。曹贵英失足落水的离开,彻底撞碎了马有铁活下去的最后希望,心底熊熊烈烈的怒火烧起来了,他要用死去对抗这个冰冷的人间,义无反顾服毒而亡。他在走之前还要把外债还请,哪怕是一篮鸡蛋。马有铁的人格高贵在于人人生而平等,一码归一码折射着互不相欠的处世尊严,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能向光靠近一点,这才是榜样的力量。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