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痔疮好得快,要怎么拍打呢?(附调理痔疮操作方案)(附痔疮调理操作方法)

 新用户9362OW5Z 2023-05-05 发布于北京

   俗话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那么,如何预防痔疮呢?用拍痧法打通经络,是否能够调节痔疮问题呢?

图片

引起痔疮的原因

1)饮食不节:主要指饥饱失常和饮食偏嗜。

    饮食过多,过饱或食用油腻之品,或大量饮酒及食用辣椒、姜、葱等刺激性食物,容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肛门,使肛门充血灼痛,引发痔疮。

2)便秘:久忍大便,大肠积热,是痔疮发病的一个原因。

3)劳累过度: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经络交错。

    久坐久行,劳累过度,使肠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而生痔疮。

4)外感六淫:

  《素问 风论》中有:“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泻”。《金匮要略》指出:“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可见受风邪、寒邪、热邪均可发生痔疾。

    古人指出痔因“皆是湿、热、风、燥四气所伤,而热为最多也”之说。《医宗金鉴》也有云:“痔疮形名也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

5)妇人妊娠,月经不调:

   妇人妊娠,月经不调易致关格壅塞,经血流溢渗漏于肠间,而诱发痔疮。

6)遗传因素:

  《薛氏医案》中有“痔疮之症或禀受脂毒,或母腹中受热也”。表明痔疮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7)内伤七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中医很重视七情致病,因此有喜伤心,怒伤肝之说。喜怒无常,气血侵入大肠,结积成块,易生便血。

8)房事过度:

   《诸病源候论》中有“诸痔皆由伤风,房事不慎……所致”。

9)体质虚弱:包括禀赋不足和后天失调。

   体质虚弱,加之外感风湿,内蕴热毒,而致气血下坠,结聚于肛门,易生痔疮。另外,久病如久泻、久痢、久咳等易使气血亏损,气虚则下陷,表现为肿物脱出、大便出血;血虚则生燥,大便干结可引起或加重痔疮,血虚同样可以引起气虚。

   总结上述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饮食不节、气血亏虚导致相应的内脏功能失调,出现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出现,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的医疗手段,治疗的效果也一般,有些人去做手术,处理不慎,还会导致肛瘘的问题。

    那么我们看看中医的外治法是否能够管用?痔疮能否用针灸治疗?

  痔疮使用针灸来治疗,古来有之。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针刺治疗痔疮的经验和穴位记载。而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云:“痔痛,攒竹主之;痔,会阴主之。”之后历代医家记载有许多治疗痔疮的穴位和方法。且经过当今医家证实,针灸对痔出血、脱出、肿痛、肛门下坠都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常取燕口、龈交、白环俞、长强、承山等穴,同时,还可配以二白、三阴交、委中、肾俞、大肠俞、命门、气海、昆仑、太冲等穴位,治疗痔疮。此外,也可辨证论治,调整配穴。

   参考针灸调理的方案,拍痧法打通经络效果如何呢?

    这位群友分享了她的经历,几天前,她拍打的小腿后侧,结果发现打通这个部位后,痔疮症状很快就消除了。

图片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经络原理,看看她拍打的这些部位主要两个穴位,承山穴和承筋穴的功能,里面都有提及能够治疗痔疮问题。

图片
图片

   这位群友之前的痔疮问题,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才能消除。这次消除得快,并非是偶然的。是通过打通了经络,刺激的内脏气血的有效运行,直接的调节了病灶的问题,就能够让他在很短时间内消除的症状。

   当然,要加彻底的把痔疮问题,是需要疏通更多的经络,把身体内在的经络打通,将五脏六腑的功能理顺。同时,结合饮食方面的调理,这样身体内在就不会再形成生成痔疮的环境,那么痔疮这样就不会再长出来。

    用拍痧法打通经络,就能够比较快地达成这个目的,具体的操作建议如下:

一、全面打通基础部位。其中,手臂的外侧、手背和食指区域重点拍透。另外,小腿的后侧区域也要重点的打通。

图片

二、打通整个后背腰部到尾椎骨区域经络,重点是大肠腧穴血和八髎穴区域,尾椎骨区域。

图片

三、肥腻煎炸食物、酒都尽量减少,因为这些食物在体内消化不充分,最容易产生湿热问题,正是这些湿热下注到大肠,形成了痔疮问题。

   越来越多的朋友们认识到,打通经络就可以有效地防病治病,拍痧法就是一种高效而简易的打通经络的方法。一个简单的拍痧手法,就能够解决很多大的问题,求人不如求己,把握好“打通经络,就是治病”这个法则,每个人都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很多的健康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