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一般生用或盐炒用。 性味:甘、温。 归经:肝、肾。 功效:补肝肾,强腰膝、安胎。 应用:①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常与川断等配伍,可增强补肝肾之功;若肾虚阳痿早泄者,常与菟丝子配伍,以补肾壮阳;若眩晕耳鸣,常与女贞子、桑寄生配伍,以滋养肝肾。②妇女肝肾虚,胎元不固,胎动腰酸者,常与白术、桑寄生配伍,以补肾安胎。 此外,本品常用治妇女冲任虚损之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虚寒不孕等证。 用量:10至15克。 注意事项: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参考:杜仲煎剂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有镇静作用,可治疗高血压病,其降压作用,炒杜仲比生杜仲为强。 【临床新用】 (1)原发性高血压:生杜仲7~15克,沸水浸泡,代茶饮用,1个月为1个疗程。 杜仲 杜仲 杜仲 曾服食杜仲10g煎剂,人口味甘,有宽厚之感。服后不久即觉气向下走,而后腰先觉温暖,后又觉温热之感向背扩展开来。不久双下肢内侧感觉温胀,浑身感觉舒适,双尺脉力量增加。 《常用中药味临床妙用辑解》 杜仲《神农本草经》 中医学认为,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脾肾功能衰退,将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转化、输布及糟粕的排泄,出现气血、精气不足,病理性产物由此而生,导致机体生病,反映出虚实夹杂的病理机制。故在治疗上重视痰瘀之实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气血、糟气之虚。该患者年事已高,营养不良,以致气血亏虚,脏腑失养,气化不力,痰瘀内阻导致脑窍夹营,脑髓不充,出现眩晕诸症。方用杜仲能补肾强腰膝,配伍觉参、黄芪、当归、枸杞子、熟地黄等补气益精,再用炙远志、丹参、陈皮、天麻化痰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益精髓,通脑络,使脑窍得养,眩晕得愈。 2.更年期综合征曾有医者方用杜仲配伍鹿角片、菟丝子、肉桂、黄芪、沙苑子、桑螵蛸、党参等药,治疗1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月经周期紊乱,时而半月一潮,时而五月一至,量少色淡,但白带则绵绵不断,质稀清冷,经前体倦乏力而冷,小便频数。脉象沉缓乏力,舌质淡嫩苔白。证系带脉升固无力。服7剂后已愈大半,守方加减服20余剂而定。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素问》载有:'入年老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更年期是因肾气渐衰,冲任脉虚,阴阳每每不相协调所致。中医临证认为,经水绵绵不净,带下淋漓不渐,乃带脉失固而致。盖带脉环腰绕脐,贯肾系,当属肾脾。故其为病,则经带不止,腰冷腹胀等诸脾肾虚寒之症可见,《难经》所谓:'腰溶溶如坐水中者,'是也。治宜升固带脉。故用杜仲、鹿角片、菟丝子、肉桂、黄芪等药补肝肾,益气机,俾气机健运则斡旋之功立,而下陷之病自去。全方似无通调之品,而健运气机之功已具,亦即通补之义也。 3.坐骨神经痛有医者以杜仲配伍独活、威灵仙、牛膝、鸡血藤、当归、白芍、细辛、甘草等药,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治愈(腰腿痛完全消失,行动自如)15例,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12例,有效(部分症状与体征减轻)7例,总有效率为94.4%。 杜仲的传绕功效中并未明示其有止痛的作用。但临床常用其治疗坐骨神经痛显效。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的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巢氏病源》指出:'劳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冷与真气相争,故腰脚痛。'《索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本病的发生,多因正气不足,肝肾先虚,风寒湿邪乘虚而人,以致气血阻滞,筋脉挛急不通而致疼痛。医者在以独活、威灵仙、鸡血藤等祛风通络止痛药为主的处方中,配伍适量杜仲,功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以扶正固本,故用于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 4.肾炎有临床报道,以杜仲配伍熟地、山药、枸杞子、菟丝子、炮附子、肉桂、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陈皮等药,治疗肾炎病情急重,呈绵续发展趋势患者15例,治愈率为86.7%,总有效率为93.3%。 肾炎临床辨证,有以肾阳虚水泛为本者,症见全身水肿,下肢尤甚,腰膝酸痛,畏寒肢冷,苔白润,舌淡胖,头空痛,眩晕,小便少,脉沉细而弱。肾阳虚水泛证的病因病机皆与肺、肺、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肾阳亏损,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肺土,脾土被困,无力运化水湿,肾主水,金水不得相生,脉肾又是母子关系,从水液代谢来说,肾脏上连于肺,肺又为水之上源,上靠肺的通调,中靠脾的运化,下靠肾气开阖,如一脏失职,即发生水肿。尤其是肾主水,与膀胱相为表里,若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脾的运化力受到障碍,致便水湿泛滥,形成阳虚水泛的一系列见证。故治以温补肾阳,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为法。方中杜仲配伍炮附子、肉桂能培补肾中之元阳,熟地、山药、枸杞子滋肾益精以阴中求阳,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陈皮以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从而治愈本证。 《常用中药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 杜仲 Cortex Eucommiae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等。 【药理研究】 1.抗疲劳作用叶和皮煎剂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延长-3℃生存时间及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增强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减少自主活动次数,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2.降血压作用杜仲对人体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对低血压者能升高血压,对高血压者能降低血压)的功能,其特点是疗效平稳、无毒性及副作用。有研究发现给高血压患者饮用杜仲茶2~4个月后,93.6%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改善。研究还发现,杜仲降压的有效成分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对杜仲皮和杜仲叶也分别作了降压实验,认为杜仲皮、叶中的生物碱、桃叶珊瑚式、绿原酸、多糖等多种成分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杜仲叶中所含的艾里奥登素、阿斯派罗苷、丁香苷为血管紧张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3.免疫增强作用杜仲多糖能兴奋网状内皮系统,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对体液免疫系统似无明显的影响。此外,木脂素类和环烯醚菇类还具有抗补体结合活性。抗癌、防癌作用,可能与 p 胡萝卜素有关。枝叶水浸膏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杜仲有抗真菌蛋白作用,杜仲抗真菌蛋白与其他抗真菌蛋白比较,有以下特点:分子量小,是不含糖的单链蛋白,抗菌谱宽,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杜仲皮中具有抗真菌蛋白,杜仲叶和果实中也可能存在这种抗真菌蛋白。 4.利胆、利尿作用研究表明,环烯醚菇类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如京尼平式具有泻下的作用,其试元京尼平可显著促进胆汁分泌,桃叶珊瑚式具有刺激副交感神经中枢,加快尿酸转移和排出的作用。而杜仲中含有极其丰富的环烯醚菇类化合物,因此它具有利胆、利尿作用。日本学者油田正树等研究了环烯醚菇类化合物的利胆作用机制,推论京尼平能增强胆汁酸非依存性组分从肝胆细胞向毛细胆管的排出,特别是 Na +的排出,使毛细胆管内的渗透压升高,造成水在这里移动,从而产生利胆作用。 5.防癌、抗癌作用杜仲有抗癌和抑癌的功效,与所含的木脂素及环烯醚菇类化合物有关。日本学者佐佐木等人在调查了田鼠细胞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后发现,在苯嵌二蔡溶液中加入杜仲,可以使细胞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降低16%~24%,从而得出结论:杜仲具有抑制细胞突然变异的作用。上田伸一研究认为,杜仲中富含的环烯醚菇苷类物质具有抗癌活性。研究认为杜仲的抗癌作用与 p ﹣胡萝卜素有关。 6.降低血脂和血小板凝固作用杜仲籽油中富含 a ﹣亚麻酸。研究证明, a ﹣亚麻酸可以降低小鼠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给一名缺乏 a ﹣亚麻酸的患者补充亚麻酸乙酯,2周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下降70%。服用适当剂量的 a ﹣亚麻酸油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形成。 a ﹣亚麻酸的代谢产物 EPA 有降低血脂和血小板凝固的作用,因而能预防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等疾病,所以含有 a ﹣亚麻酸的杜仲籽油对中、老年人降血脂、预防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作用。 7.抗菌作用杜仲的树皮、叶片中含有倍半菇、二菇、三菇等杀虫类物质及黄酮类、二苯乙烯等抗菌类物质,是很好的抗菌药物,可消除人体内各类炎症。此外,杜仲中所含的绿原酸具有广泛的抗菌消炎作用,桃叶珊瑚试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从杜仲皮中分离出一种能抑制真菌生长的蛋白,它与其他抗真菌蛋白相比,具有抗菌谱宽、热稳定性高等特点。 8.减肥功能中性脂肪是人类体力的来源,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果中性脂肪过量吸收,在人体皮下、肝脏以及血管壁上积存下来,人就会肥胖。日本学者研究认为,连续服用杜仲茶1个月以上,可以明显降低人体皮下及体脏周围的中性脂肪,起到减肥的作用,并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良好效果,起到不运动也可防止肥胖和减肥的作用。 9.美容功能人们皮肤的老化,主要是皮肤下面真皮细胞与细胞的胞间联系(即胶原蛋白)失去弹性所致。杜仲叶可以加速胶原蛋白的新陈代谢,恢复弹性,从而防止皮肤起皱。研究认为,杜仲叶可以提高人体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尤其能够促进胶原蛋白(占总蛋白质的30%)的新陈代谢,达到防止或推迟皮肤起皱,增加光泽而起到美容作用。杜仲叶甚至能活化角质蛋白、改善毛发质地,使头发光亮且减少脱发。 【临床新用】 1.治疗高血压症杜仲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均肯定其作用,单用水煎取汁,治疗高血压症,亦可与天麻、夏枯草同用,其平肝降压效果更加明显。 2.治疗阳痿、不孕、遗精杜仲甘温补益、人肝肾而有补肝肾之效。既能补肾阳,又能益肾阴,润肝燥,故常称为平补肝肾之要药;本品补肝益肾,虽无显著益精血作用,但通过补肝肾可促精血化生,常配伍其他益精血之品,通过补肝肾、强筋骨以达到治本之目的。 3.安胎之要药杜仲本品甘温而能'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本草求真》:又调冲任,补气血,为平补。补肾而强腰脊固冲任。可用于肝肾精血不足所致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参考文献】 1付娆,李春涛,张宇赤,杜仲的研究进展.黑龙江中医药,2002;2:57一58 2胡佳玲.杜仲研究进展,中草药,1999;5:394 3陈永强,翟芳,董娟娥,等,杜仲的医疗保健功能及其机理研究,云南林业科技,2002;(3):76-79 《中药临床妙用锦囊》 杜仲 一、医家用药经验 1.南京中医院教授许履和用杜仲、怀牛膝、川断、地骨皮、桃仁各10g,青蒿、银柴胡、丹皮、红花、苏木各6g,鳖甲(先煎)、银花、紫花地丁各15g,治骨痨(骨与关节结核)。其因病机为肾骼空、气血凝滞,用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利关节。 2.长春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曲生用杜仲、当归、赤芍、牛膝、茯苓各20g,羌活、秦艽、川芎各15g,细辛3g,萆薢,木瓜、乳香各10g,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见关节肿胀疼痛、筋脉拘急、活动不利等。 3.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刘冠军用杜仲15g,桑寄生、川续断、狗脊、肉苁蓉、鸡血藤各10g,治肾虚、风湿、外伤所致的腰痛。 4.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主任医师郭春园用炒黑杜仲9克,配丹参12g,治跟痛见休息后初走痛者,腰膝酸痛(腰脊内压增高),晨僵痛;黑杜仲9g,配当归12g、杭白芍9g、生地15g、陈皮9g、西小茴、黑杜仲9g、故纸6g、川断9g、川牛膝12g、土元9g、川朴6g、甘草4.5g,痛重者加乳香没药各6g,有晨僵者加丹参12g,大便不通利者加川军6~9g。其体会:炒杜仲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与丹参为伍可降低增高的骨关节内压。低血压者慎用。 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春来用杜仲20g,配地龙10g、三棱5g、莪术5g、防风15g、泽泻15g、车前子10g、党参15g、黄芪15g,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湿阻型)。其体会:单味杜仲50g煎服,可治疗高血压。 6.湖北省中医药研究员、教授李同生用杜仲5~20g,配伍主治腰腿痛疾病。配续断9g,治肾虚腰痛。 7.西安市红十字医院主任医师郭汉章用杜仲30g镇痛,配伍治疗腰脊疼痛、骨折后身体虚弱、伤处疼痛及膝关节疼痛。 8.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郭文勤用杜仲25g,配石决明25g、夏枯草15g,治高血压头目眩晕。其体会:肝肾阳虚用杜仲炭,流血不止用杜仲炭,治疗高血压用生杜仲。 9.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教授盛国荣用杜仲20g,配伍生晒参10g(药汤炖)、黄芪30g、车前子20g、茯苓皮30g、地骨皮15g、泽泻15g,治慢性肾炎,气阴两虚。 10.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已故全国骨伤科名老中医许钜材经验基本方:绵杜仲10g,川续断6g,狗脊片2g,全当归 10g,熟地黄10g,龟板胶5g(烊化),补骨脂10g,肉苁蓉10g,巴戟天6g,菟丝子10g,赤桂片5g,淡附片6g,佩泽兰(各)6g,嫩桑枝10g。加减:疼痛剧烈,走窜不定,去龟板胶、熟地,加炙全蝎5g、乌梢蛇10g、大蜈蚣5g;疼痛缠绵,湿邪留滞,加云茯苓10g、苍白术(各)10g;兼有外伤,痛如针刺,去龟板胶、肉从蓉、菟丝子、巴戟天,加苏木屑10g、原红花10g、桃仁泥10g。[江苏中医药,2002,23(1)] 11.治疗牛皮癣白屑减少皮损红斑者,或伴有红皮病,并有少量出血点:生杜仲100g、生百部100g、樟脑粉10g,共为粗末,放入65~70%医用酒精400ml,密闭浸泡,每日振荡1~2次,7日后用,早晚涂搽患部。[中医药研究,1992,(2):41] 12.治疗外阴瘙痒、霉菌性阴道炎、阴道滴虫等妇科疾病:杜仲12g,苦参、石榴皮、蛇床子各9g,白芷、丁香、广木香各3g。[河南中医,1997,(5):283] 二、单验方 1.治疗高血压:杜仲皮片(每片含生药4.9g),每次1片,每天3次[陕西中医,1980(4):27]或杜仲50g,每日1剂,水煎服。生杜仲7~15g,开水浸泡代茶饮,1个月1疗程,治 I 、 II 、 II 期高血压各8例、4例、4例,以舒张压下降≥10mmHg并达正常范围,或尚未降至正常但下降≥ 20mmHg为显效, I 期显效7例,有效1例; II 、 II 期显效各2例,有效各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8):484] 2.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杜仲30g,修净猪腰1对,加水800ml,煎沸后再煮半小时,以猪腰熟为度,除去杜仲,乘温服药汁、吃猪腰,日1剂。 3.治疗下肢瘘证:杜仲75g,猪脚1个,加水适量,文火敷4小时,取药液日分2次服,次日将药渣加猪脚重敷饮服,隔日1剂。[新医学,1972,8] 4.治疗肾虚所致脚软疼痛:杜仲30g,用一半酒一半水煎,频频服用。[本草纲目] 5.治疗习惯性流产:杜仲500g,盐水浸7日,每日换水3次,铜锅文火炒断丝,研细末。另用黑豆500g,好黄酒煎煮,去皮,和杜仲末共为丸,如梧桐子大,3个月小产者服至6~7个月,5~7个月小产者服至8~9个月,每晨用淡盐汤送下9g。 三、中药相关研究与探讨 1.杜仲的功效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1)降压:杜仲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低血压者能升高血压,高血压者能降低血压)作用,降压效果尤为明显,而且疗效平稳,无毒副作用,这是任何化学降压药物都无法比拟的。杜仲有效降压成分,各家说法不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发现杜仲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是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日本学者研究认为杜仲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环烯醚菇类的京尼平苷酸发挥。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将其称为世界上无副作用的最高级质量的天然降压药。 杜仲叶和皮一样具有降压作用,而且叶较皮具有更佳的疗效。杜仲黄叶、落叶降压效果不明显,而经过炒或烘干的绿叶降压总体效果远不如绿叶好,鲜绿叶又以水煎剂为好。 杜仲降压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体外实验表明,杜仲降压是通过诱导血管内皮产生扩血管物质而产生的,但对不同部位血管作用机制可能不完全一样:对主动脉和颈动脉的扩张作用完全是有由血管内皮产生的扩血管物质一氧化氮( NO )介导的,而在外周血管则由内皮衍生的超极化因子( EDHF )和 NO 共同参与,而起主要作用的是 EDHF 。 (2)调节血脂:杜仲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且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 (3)降血糖:最近的研究发现,杜仲是一种潜在的良好的抗糖尿病药物。孙燕荣等研究认为,杜仲叶提取物能显著增加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和消耗,提示可能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在韩国民间,杜仲也被用来治疗糖尿病,近来他们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杜仲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同时使血浆胰岛素、C2肽水平显著升高。糖基化终产物的增加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有韩国学者从杜仲叶中分离出三种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其效果可以与氨基胍类相媲美。 (4)减肥作用:杜仲提取液具有抑制人间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而间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过多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杜仲茶可明显降低人体皮下及内脏周围的中性脂肪含量,达到防止肥胖及减肥作用。杜仲茶能促进具有连接细胞与细胞功能的胶原蛋白质的新陈代谢,消耗体内能源,从而自然减少积蓄在体内的中性脂肪,起到不运动也可防止肥胖和减肥的作用,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良好效果。人体实验表明,连续服用杜仲茶一个月,可明显降低人体皮下及内脏周围中性脂肪含量,可减肥1.5~2.0kg。 此外,还有抗衰老作用、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提神抗疲劳作用、清除体内垃圾作用及美容美发作用等。[医学综述,2006,12(16)] 2.杜仲的炮制研究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取杜仲块或丝,照盐水炙法,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杜仲炒断丝是古今炮制的主体。盐制是杜仲炮制应用最普遍的辅料。明·陈嘉谟《本草蒙筌》提出'人盐走肾脏仍仗软坚'后,有'引药入肾,助其补肾健腰,强筋骨'之功。现代实验研究认为,盐制杜仲比生品作用增强一倍。杜仲未去粗皮块的煎出率比去粗皮块低30.86%,粗皮占药材的20%以上,故认为杜仲去粗皮入药是必要的。[基层中药杂志,1997,11(30):52]杜仲炮制前后铅含量下降30%,其他微量元素锌、锰、铜、铁等含量均升高。[山东中医杂志,1997,16(8):369] 砂烫杜仲和杜仲炭在降压作用方面,强度基本一致,均比生杜仲强。[基层中药杂志,2001,15(2):56]清炒杜仲、盐杜仲、砂烫杜仲、烘杜仲作用强度基本一致。[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0):598]除盐制未对降压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产生明显影响外,其他炮制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皆明显升高,温度及时间对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影响最为显著。浸盐量对其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在临床中,杜仲常高温炒断丝入药。有报道炮制品的降压作用优于生杜仲。[中国中药杂志,1996,(5)]3.杜仲主要的药理作用①扩血管;②明显的降血压作用;③显著的降血糖作用;④显著的降血脂作用;⑤抑制子宫收缩;⑥抗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⑦利尿;⑧镇静镇痛;⑨抗应激;⑩抗肿瘤; ①促性腺发育、增强性腺功能;①抗氧化; B 抗疲劳;①免疫调节等。 【提醒】以上内容来自书籍,仅供学习研究参考。请在医师、药师指导下用药。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