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樱木花道的时代,只有时代的樱木花道

 新用户12603780 2023-05-05 发布于广西

不好看的电影我评了两部,许多80后读者让我写的灌篮高手,一直没有如大家的愿。

我知道这部分读者想要看什么,想要满满的回忆杀,想要回忆起第一次看时的激情。

灌篮高手是日本90年代的漫画作品,十年后,在我们国家热起来。

这部戏能够热,无论是在日本热还是国内热,和篮球都没啥关系。

无论那个年代的日本篮球还是今天的日本篮球,在国际上都没啥名气,排名始终是几十名的存在。

第一我们都知道,NBA拉几个球员出来和其他国家打,叫梦之队。

有些项目怎么说呢,就像中国的乒乓球,美国的篮球,日本的相扑,这些属于传统保留节目。

你给我讲美国加州一群高中生很努力地训练相扑,多么多么励志,多么多么感人,观众很难不跳戏。

但这个明明有硬伤的故事,偏偏就火了,那只能说明大家看的不是篮球。篮球只是个载体,承载了一个逆袭的内核。

灌篮高手实际上是在描述一个屌丝球队翻身做王者的故事。

这个逆袭的故事火,与日本的时代背景有关。

灌篮高手在日本刊载的时间是1990年开始,而日本的楼市最高点是1991年。

也就是说在当时日本人的共识里,有很多屌丝逆袭的故事,湘北篮球队的五个主角,反映了作者对于读者群体心理的把握。

赤木刚宪,绰号大猩猩,曾经湘北的唯一支柱,他从高一一直打到高三,湘北号称一个人的队伍,赤木作为队长,也是全队几乎唯一能打的。

赤木应该是一个传统的日本中产家庭的孩子,赤木身上表现出一种顽强的,坚韧的,负责任的领导才能他有一个漂亮的妹妹,是篮球队的啦啦队,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妹妹,引出了另一个主角。

樱木花道。

他应该是很小就没有父母,由祖父母抚养长大。所以樱木身上有两种很有意思的气质结合在一起。

一方面他很穷,经常吃饭欠账,买不起篮球鞋,另一方面他又很自信,阳光洒脱完全不缺爱,应该与祖父母的宠爱有关。

樱木的天赋是惊人的,他的身高,肌肉都很适合篮球,弹跳力,反应速度,协调性几乎都是书中一等一的天赋,王者级别的天赋。

他一开始对篮球没有任何基本认知,完全是出于泡妞的心理,他喜欢赤木的妹妹。

连投篮都是赤木的妹妹教给他的。

但是经过疯狂地训练与参加比赛,和各路高手过招,樱木的成长速度如同火箭一般。

有樱木就有流川枫,两个人像死对头一样捉对出场。

流川枫和赤木作为对应,赤木是传统中产家庭的孩子,流川枫应该是新兴中产家庭的孩子。

他表现出对留学美国的兴趣,很早就有了未来去美国打球的规划。

与樱木的临时起意不同,流川枫刻苦训练,他投篮应该至少有几十万次。

这是我猜的,漫画里他自己说自己投过几百万次,这个不可能,你算下他的岁数和可能有过的学习以外的时间就大致有数了。

但几十万次也够吓人了,这已经不是一万小时定律的问题了。

我讲过当年做实习生的时候,十二个实习生里面最顶尖的一个高手,他号称有上百万行代码的编程经验。

即便此前在校园里没有参与过什么正经项目,但是他的水平确实不低于工作三年社招的。

樱木不是很服气流川枫,因为后者每次一出场,就有很多女粉丝在啦啦队里喊,樱木最见不得这个,因为啦啦队里有他喜欢的赤木的妹妹。

三井寿,曾经的天才少年,赤木那一届学生里面全县最拉风的选手。日本的县就相当于我们的省。

但是后来膝盖受伤了,放弃篮球,从此与不良少年为伍。直到后来浪子回头。

三井应该出身于日本上层社会家庭,你注意他的姓。

作者在这里应该是想要塑造一个贵族少年走弯路又回归正轨的故事。

最后一个是宫城良田。他的特点在于身高,他的身高168CM,不到170,跟其他那些一米八,一米九的比,矮人家一头。

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主角之一,我想,是作者在照顾日本观众的心理感受。

日本人偏矮。

当然,现在已经好多了,随着时间推移,日本人身高大幅度上升,但是历史上他们一直偏矮。

所以这应该是一种对于读者心理印记的照顾。

你把这些人组合起来,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赤木刚宪,高三,日本传统中产家庭的长子,在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一个人独撑湘北队,他来做队长。

三井寿,高三,日本上层家庭的孩子,所谓贵族少年,迷途知返。

宫城良田,高二,身高不足一米七,能够引发大部分矮个子日本人的代入感。

流川枫,高一,日本新兴中产家庭的孩子,象征着与美国的接触与合作,他作为全队的新苗子,如无意外,等他到了高三就是未来的队长。

樱木花道,日本底层天才少年,天赋实在高到令人发指。

这样一支队伍,去创造奇迹,几乎符合了所有人的审美和代入感。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至少某个方面。

灌篮高手在我们国家火起来,是十年后,2000年左右,伴随着电脑与网络的普及。

几乎绝大部分80后都看过。

那时候的年轻人,看这部剧很有共鸣,或多或少都会把自己幻想成其中一位球员。因为社会上也充满了逆袭的人物和故事。

当时的电视节目,就是两千零几年,柳传志,马云,史玉柱还是作为敢吃螃蟹的人,作为创业先行者出场,以年轻人的人生导师自居。

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

后来年轻人也不大喜欢他们,他们也很识趣地再也不说话了。

所以我说这是一部时代感很强的漫画。

它诞生于日本的90年代,传到我们这里是2000年以后,那时候的标签是下海,就如同现在的标签是上岸。

你现在再去重新看灌篮高手,说实话有点炒冷饭,而且是大家不怎么喜欢吃的冷饭。

就像星爷很多年后推的新喜剧之王,不是拍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怎么拍,大家都不会说好。

人们的共识变了,文艺作品就要跟着变。

你今天回过头去看樱木花道的传奇,与其说是他个人的逆袭,不如说是当时的环境需要他的逆袭。

湘北的问题在于有参赛的机会,但是没有人。而不是反过来。

之所以连樱木这种纯粹的外行都要用来打正规比赛,是因为打篮球的人太少了。

如果真的有十个八个流川枫那样的,没事儿干已经默默投了几十万次篮的后备队员存在,是没有樱木什么事儿的,谁也不愿意浪费资源去训练他一个新手。

问题在于没有。

缺人缺到连三井寿这种已经彻底放弃篮球,选择街头打架的不良少年都要指望他浪子回头。

这是一个大背景。

二十年前的时候,比今天的年轻人上一代的年轻人,他们面临的环境就类似于樱木遇到湘北。

当时很多企业处在高速扩张期,今天又占据了全国一个新市场,明天又占据了全球一个新市场。

到处开分公司,很缺总经理。

所以很多时候,是需求在倒推你逆袭。

你今天可能还是个码农,明天就是组长了,后天直接奔赴新公司去做总经理了。

这种跃迁,是因为需要。需要你逆袭,打了这么多新地盘,总得有人守。

湘北至少得出场五个,凑不够那就得强迫你加速成长,快速逆袭。

但是反过来,如果人才的供应是充足的,湘北只有五个主力名额,来了五千个报名的。

每个人都说我已经像流川枫一样投篮几十万次了。

那人家投篮80万次的可以做候补,你投篮50万次的,也许只能给篮球队送外卖了。

未见得你不优秀,也许你比当年的流川枫还优秀,但供需不同了。

说到底,当你个人的逆袭是时代的需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如有神助。

这其实就是樱木故事的实质。

反过来,当你的逆袭只是你个人的追求时,你把樱木的故事再炒一遍,就很难再引起下一代观众的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