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理学视角剖析“精神内耗”!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3-05-05 发布于北京

未来的心理学研究生,你好呀~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常会陷入这样的痛苦?

每晚睡觉前,总是控制不住纠结白天发生过的事;跟朋友聊天时,总是担心上一句话会不会被友人误会;坐着发呆时,总是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糟糕的变化……

如果对于以上这些情景,你深有同感,那么要小心,很有可能,你已经身处于精神内耗之中。

(扫码了解院校直通车课程)

精神内耗“耗”的到底是什么?

2022年7月,二舅火遍了全网,在造成现象级出圈之余也把“精神内耗”这个词带入全民视野,引发了种种讨论。

图源网络,侵删

互联网上流传的最通俗说法仅仅只有三个字:想太多。

但实际上,内耗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涉及了诸多心理学原理。

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心理能量,它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是人们做出种种行为的主要驱动力。

图源网络,侵删

它是有限的消耗品且和精神状态直接挂钩。

简单来说,心理能量越高,精神就越充沛,身体状态也就越好;反之,则精神低迷,身体疲惫。

精神内耗的耗的便是我们的心理能量。

拧巴、纠结、自责……当我们陷入自我怀疑的情绪浪潮在脑海中上演两小儿辩论的时候,心理能量便被我们自己内部消化了大半。

图源网络,侵删

如此一来,跟没有内耗的人相比,行动力自然低了大半截。

长期的内耗更是会严重的拖垮我们的人生。

内耗的根源:渴望满足他人的期待

陷入内耗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底层逻辑离不开一个心理学概念——价值条件化。

这个概念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提出。

(罗杰斯,图源网络,侵删

罗杰斯指出:在自我概念形成之后,我们都需要被关怀和被尊重的体验。

但我们能否得到关怀和尊重往往取决我们的行为能否满足别人的期待。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听话”。

图源网络,侵删

但“听话”这个外部价值的植入并不总与内部“感受”的价值一

所以当二者出现分析时,我们的内心便会出行两个小人开始展开拉锯战,内耗也就由此拉开。

如何才能摆脱心理内耗?

那如何才能解决“别人希望”和“自己不想”之间的矛盾呢?

这便来到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所提出的课题分离。

图源网络,侵删

阿德勒认为,人生又三大课题,分别是工作课题(同事关系)、交友课题(朋友关系)和爱的课题(亲密关系、亲子关系)。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自己课题被别人干涉。

举个简单的情境,我们大多数的困扰都会追根溯源到担心自己不被别人喜欢,但事实上,别人的喜欢是别人的课题,如何看待这份喜欢才是我们的课题。

图源网络,侵删

为自己而活,而非为他人期待而活。

一味的附庸于他人的评价体系而活只意味着一件事:我们还没有学会自我判断和自我认可。

认识自我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如果我们永远不把自己放在一个独立的位置上,而是总透过别人看自己,我们便永远不会拥有自我。

图源网络,侵删

而只有当我们拥有自我以后,我们才能辨析他人与自我的课题。

在认清课题后,我们还需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我做什么,不关别人的事

第二、别人如何看我,不关我的事。

被人讨厌是正常的,没有谁可以得到全世界的喜爱,哪怕金钱这么好的东西,也有人视如粪土。

但被讨厌不代表你不好,更不代表你不行。

图源网络,侵删

跨过别人的闲言碎语,更在意自己的判断与认知,

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恭喜你,精神内耗再也无法困住你,你自由了。


福利活动公益领读

好课推荐实验专训营 |普心训练营

干货内容复试打卡30天 | 73个院校方向真题点评合集 经验贴汇总学科问题答疑汇总2023招生解读汇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