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均《江上逢春》:放不下的牵挂

 墙头草说 2023-05-05 发布于山东
有时,我们会出于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义无反顾地离家远行;有时,我们会因为“养家糊口”的责任,一步三回头地背井离乡。在离乡之后,唐代诗人张均写下了《江上逢春》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离忧耿未和,春虑忽蹉跎。
择木猿知去,寻泥燕独过。
惊花翻霁日,垂柳拂烟波。
激意屡怡赏,无如乡念何。

“离忧耿未和,春虑忽蹉跎”,离愁别绪长久地没能平息下来;在蹉跎光阴后心中有深深的忧虑。诗人离乡已久,仍旧找不到方法排遣乡愁,只能任凭乡愁咬啮着内心。于是,诗人找不到远行的意义,却仍要远行,只能在矛盾冲突中任凭时光蹉跎,在美好的春天里怀着深深的忧虑。

“择木猿知去,寻泥燕独过”,择木而栖的猿猴尚且知道离去;寻找湿泥筑巢的燕子孤独地飞过。诗人望见,江流两岸,林木郁郁,猿猴在其间栖息、迁徙;此时,正是燕子筑巢的季节,天空下,燕子孤独地飞过,像是在寻找适合筑巢的湿泥。与猿猴、燕子相比,诗人却无法归去,体会家园的温馨,只能像孤燕一般远行。

“惊花翻霁日,垂柳拂烟波”,惊艳的花儿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微微摇动;杨柳低垂的枝条轻拂着烟雾苍茫的水面。一场春雨落过,诗人又迎来了明媚的春阳,于是,他看到了惊艳的春花在春风中微微摇动,看到了柔嫩的柳枝轻拂着烟波,时光是如此的美好,但诗人却要在这美好中远行。

“激意屡怡赏,无如乡念何”,我屡次试图以激赏的态度游赏;却无法排遣满心的乡愁。面对美好的春光,诗人曾试图以激赏的态度去游赏,但却屡屡提不起兴致。因为,乡愁屡屡拨动内心最沉重的心弦,使悲伤成为背景音,无论外界有多少美好,都无法与心灵形成共鸣。于是,诗人只能心怀乡愁,一路远行。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更有克制不住的归乡的冲动。对游子来说,离家与归乡是一对无可避免的矛盾。然而,在现实中,却往往找不到途径解决它,于是,只好在乡愁中远行、漂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