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一些俯卧位手术,常见于一些特殊手术类型(如脊柱后路手术、颅后窝手术和腹膜后手术等)或用于改善和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的低氧血症。 体位对于麻醉管理影响很大,如果术中俯卧位的患者突发心跳骤停,麻醉医生该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呢? 一般心肺复苏最常见以及推荐的体位是『仰卧位』。但立即将俯卧患者转换成仰卧位再进行心肺复苏,对于患者预后和抢救而言也许并不是最有利的。 术中将进行机械通气的俯卧位患者转换成仰卧位(尤其肥胖患者),需要额外的人帮忙和占用更多的时间,而且存在伤口感染的风险。 转换体位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可能至少需要四到六名工作人员,以及需要长达三分钟的时间才能开始常规的心肺复苏,因此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抢救复苏时间。 一、俯卧位心脏骤停 当俯卧位的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特别是术中进行了各种监测和气管插管的患者,从俯卧位转为仰卧位是需要时间且有难度的。因此有人尝试对俯卧位患者直接进行心肺复苏。 “俯卧位心肺复苏”的概念并不新鲜,麦克尼尔于1989年首次报道。但自首次报道以来的三十年间,只有少数病例报道讲述了俯卧位心肺复苏。 俯卧位心脏骤停主要发生在术中(脊柱手术或开颅手术),最常见的原因是“静脉空气栓塞”(其他原因包括心脏失代偿、失血性休克、气管插管阻塞、副交感神经刺激过多和心包填塞)。 俯卧位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初始节律是“无脉电活动”,其次是心脏停搏。在报道的病例中,大多数俯卧位心肺复苏是成功的。 二、哪些情况可以俯卧位时行心肺复苏术? 此外,对于成人神经外科手术中心脏骤停的处理,2014复苏委员会年英国指南建议:在不改变患者姿势的情况下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或者电除颤。 三、俯卧位心肺复苏有成功案例吗? Kaur等在2016年报道过2例术中患者在俯卧位行心肺复苏,循坏恢复。作者得出结论:如果立即开始复苏,并同时解决停搏的原因,俯卧位的CPR可以产生足够的心输出量。 那么问题来了,俯卧位的心肺复苏如何实施? 本文来源:综合整理自重症医学解决方案、梧桐医学
责任编辑:CiC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