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醇电混动开启新未来,吉利帝豪如何再一次开天辟地?

 依薷书坊 2023-05-06 发布于福建
整个2022年,新能源车崛起成为了中国车市的主旋律。除了销量规模的增长,动力路线也开始百花齐放,除了主流的纯电、增程、混动,我们还看到吉利推出了甲醇汽车、丰田现代也展示了氢燃料量产车。
为什么在纯电、混动、增程越来越畅销的同时,吉利、丰田还要尝试其他技术路线?这其实是二者基于碳中和目标和技术实力进行的前瞻布局。
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汽车作为碳排放大户,背负着巨大的减排任务。而且不同于此前对“环保动力”的定义,一辆汽车碳排放量计算不再是单纯的考量使用期间,还要延伸到包括制造、能源供给端等环节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正因如此,纯电动车用起来虽然是零排放,但考虑到我国电力结构是火电为主,电动车所用的电并非零排放,纯电动就不是一种净零排放的技术路线,既烧油、也用电的混动系统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在更遥远的未来,一定会出现使用清洁能源的车型来代替纯电动车,目前来看,甲醇、氢燃料就是最具潜力的方向。
那么,为什么丰田选择了氢燃料汽车,而吉利选择了甲醇汽车?二者选择差异的原因在哪里,甲醇和氢燃料谁更环保、更先进呢?

图片

为何布局甲醇汽车?

图片

众所周知,目前中欧美三大汽车市场都在大力推行电动汽车,但丰田却对电动车毫无兴趣,丰田章男还曾炮轰电动车并不环保,坚持认为氢燃料电池车才是终极能源形态。最近,丰田章男再一次表达了对汽车行业全面电动化的怀疑:“涉足汽车行业的人基本上是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大多数人想知道电动汽车是否真的可以作为单一选择。”
那么,作为全球汽车一哥,丰田为何逆势而为呢?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在碳中和背景下,动力路线没有优劣之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而日本的确不适合发展电动车。
日本国土面积小、矿物资源十分匮乏,严重依赖进口,很难发展锂电池产业。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日本发展高效可再生能源的计划也随之搁浅。这就导致日本很难大规模推广纯电动车,最终只能将目标转向了氢燃料,并提出建设“氢能社会”的目标。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进行氢技术的研发。目前,日本在“电解制氢技术”、“氢能供应链”、“氢燃料电池”三大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图片

氢燃料是非常清洁的能源,氢在氧化发电后只排放水,和纯电动车一样做到零排放。同时,日本制氢产业链也达到了低碳化。因此,对日本而言,氢燃料电池车是非常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丰田自然就最拥护了。
然而,每个国家的能源结构各不相同。相比日本,我国矿产资源丰富、风光核电技术领先,这些优势和纯电动车完美匹配。但是,由于咱们国土面积大、人口多,电力体系大面积替换为可再生能源并非易事。因此,对我国而言,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技术路线是最合理的解决办法,而甲醇就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清洁燃料。
首先,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富煤、少气、缺油”的特点,煤炭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而相比传统的燃烧、焦化等高污染用煤方式,以煤气化工艺制备甲醇要更为环保。为了减少污染,我国也发展出了成熟、领先的甲醇经济。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甲醇总产量达到 7816. 38 万吨,足足占了全球总产量的60%。
此外,相比需要高压储存、难以运输的氢燃料,甲醇常温常压呈液态,更方便运输存储。此外,甲醇燃烧虽然会排放二氧化碳,但其分子式中只含一个碳原子,排碳量要比汽油少得多。

图片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成熟的甲醇技术,包括太阳燃料合成、煤制甲醇、二氧化碳捕集制备等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有机化学家乔治A·奥拉曾提出,以可再生能源制氢,再利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循环模式可作为应对油气时代过后能源紧缺问题的一条解决途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卢比亚也多次公开建议采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方式帮助减排,同时也能为工业提供原料。
也就是说,甲醇汽车在全生命周期不仅能做到净零排放,还能更进一步做到帮助全社会减排。如果路上的甲醇汽车大量使用绿色甲醇,那么,车子数量越多,减碳效果就越明显,这是氢燃料电池车做不到的。

图片

让帝豪再一次开天辟地

图片

基于甲醇汽车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我国优渥的产业基础,吉利推出了全球首款甲醇混合动力轿车——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全球首款”这样一个极具份量的称号,吉利并没有将它放在旗舰车型上,而给到了国民家轿帝豪之上。
在丰田的产品序列里,氢燃料电池车MIRAI的售价不菲,约合人民币44.5万元-50.5万元,而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相反,它延续了家族一贯的亲民路线,醇行版售价仅为12.98万元,和帝豪雷神混动版基本持平,仅为MIRAI的1/4。
在我看来,吉利这么做的原因在于甲醇技术和帝豪车系在精神上的契合。自从2009推出起来,帝豪累计下线已经突破360万大关,是唯一一个以轿车为主导总产突破360万的自主车。如今的帝豪已经成为了中国家轿的名片,对于帝豪的成功,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曾这样解释:“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始终比同级快半步的越级领先产品实力,是帝豪成功的秘诀。”而吉利在将甲醇电混这一全球领先技术赋予帝豪,恰恰呼应了帝豪“永远领先半步”的产品理念。而且,凭借亲民的价格和帝豪家族强大的群众基础,吉利也能更好地承担起民族企业的责任,加快推广甲醇汽车的速度。

图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亲民的价格不代表其技术就不够牛,事实上,能将醇电混动轿车的价格做到十万出头的,全球仅吉利一家。
吉利从2005年就开始研发甲醇汽车,至今已有17年历时,总研发投入超30亿元,技术专利达200余项。目前,吉利在甲醇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拥有成熟的体系和庞大的产品阵容,甲醇车型种类有20余款高居世界第一,同时,2.7万辆甲醇汽车保有量、120万公里单车运行里程、100亿公里总运行里程也都是世界第一。同时,吉利也是首家走向全球的甲醇汽车制造商,在丹麦、冰岛等北欧国家均有测试运行项目。
丰富的量产经验让吉利的甲醇技术日趋完善,最终有了今年的乘用车醇电混动技术。具体来看,吉利醇电混动系统的原理和雷神混动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将燃料从汽油成了甲醇,整套系统由热效率达到41.5%的1.8L醇电混动专用发动机+ DHT电驱变速器+电池电机组成,驱动逻辑也是像雷神一样以电为主,并且在中高速工况由发动机直连驱动。

图片

因此,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可以像雷神混动版一样节能,其百公里醇耗低至9.2L,相当于汽油车百公里油耗3L。虽然看起来比汽车混动车用的燃料更多,但甲醇的单价比汽油便宜的多。M100车用甲醇燃料的价格约为3元/L,换算下来,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的每公里出行成本不到0.3元。
贵阳一位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车主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就表示:“自从换上甲醇车后,真心不错,使用成本下降了,一公里不到3毛钱。而且动力一点也不比汽油车差,开起很舒服。”

图片

低调的甲醇汽车巨头

图片

虽然吉利的醇电混动系统动力看起来和雷神混动没有太多区别,但量产起来并不容易,就像上边提到的,全世界能量产醇电混动系统只吉利一家。
醇电混动第一大难点是甲醇独特的化学性质。高纯度的精醇在100°C以下对金属几乎是没有腐蚀性,但添加了各种有机酸的甲醇燃料在高温燃烧时,腐蚀性会大大提高。因为甲醇本身会发生自由基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甲酸会对发动机的汽缸壁造成腐蚀。
同时,甲醇吸水性很强,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会吸收少量的水分,进一步加剧了其腐蚀性。此外,燃料甲醇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还会生成少量的醛、酸等有机腐蚀性物质。这些化学特性要求发动机的气缸、气缸壁、燃料管路都要进行耐腐蚀设计。

图片

与此同时,低温下,液化的甲醇燃料容易污染机油出现乳化变质问题;不完全燃烧的甲醇污染排放比汽油还要高,需要更高效的动力系统和尾气处理装置。
凭借17年来积累的丰富技术和量产经验,吉利先后突破了低温冷启动、耐甲醇材料开发、专用润滑油开发、专用添加剂开发、排放控制、甲醇电喷控制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了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的量产上市。
纵观这些遍布整车各个全环节的技术难点,只有拥有丰富的发动机、整车自主研发经验的车企才有实力攻克,而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寥寥无几,吉利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吉利醇电混动技术的领先其实是体系力的深度体现,这与丰田掌握着领先的氢燃料汽车技术是一个道理。

图片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用户的加醇补能体验,吉利也选择了与全球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市场化推广最成功、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的城市——贵阳进行合作,在贵阳大规模推广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
目前,贵州省已建立完善的甲醇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和甲醇燃料输配送供应保障体系,出台了包括出租车在内的一系列鼓励措施,逐步形成了保障甲醇汽车运行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并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广甲醇汽车超17000辆,全省投入运营甲醇燃料加注站超过70座,年消耗甲醇约25万吨,替代汽油约15万吨。
总之,吉利不仅在纯燃油、纯电、混动领域都拥有标杆级技术,在甲醇汽车领域更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全面、强大的技术路线布局,就是吉利继续领跑中国汽车工业最坚实的技术底牌。

图片

现在的甲醇汽车规模还非常小,很多人可能也并不看好。但十年前,我们对纯电动车的态度,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如今,纯电动车已经快速崛起成为了车市的重要力量,也许在十年后,甲醇汽车也将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而面向多元、未知的电气化未来,率先布局甲醇汽车的吉利显然比对手更有底气。
图片
AUTHOR RushB
「别杠,杠就是你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