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积阴德,子孙必受其报

 dawn的图书馆 2023-05-06 发布于贵州
文章图片1

01

积阴德的重要性

看着西尾洋子手中托举的西尾八桥家的先祖于1689年所定的家训 “荫德积”,我想起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宋代名士司马光,他也为家族留下了一条家训: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积阴德于冥冥中,遗子孙长久之计。”

这是说,攒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攒书给子孙,他们未必能读,也许子孙不是读书的料儿,或者你喜欢的书子孙未必喜欢。


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冥冥之中多累积些阴德,后世子孙一 定会有受到恩泽者。

古语说,君子千里同风。

你看,三百多年前的西尾八桥家训与近 一千年前的司马光家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强调积阴德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2

西尾八桥女士展示所写“家训”二字

02

范仲淹行善不断

那么,积阴德果真会有用吗?回答是肯定的!与司马光同时代的范仲淹, 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后世的道德典范。

当年宋仁宗知人善用,庆历三年(1043 年)起用范仲淹,开展“庆历新政”,以至于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技和文化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

除此之外,范仲淹无论走到哪里,都行善不断,大公无私。

据《吴县志·文 庙》与《府学金石目》等书载: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时,在姑苏城内买了块地。

祖籍苏州的范仲淹,准备定居于此。时有风水先生说此地风水极好,在此建宅能令子孙世代昌盛。

范仲淹听后却陷入沉思:与其我一家昌盛,不如天下昌盛;与其让我一家子孙发达,不如让众多百姓家家后代发达。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捐出此宝地,兴建了苏州书院(府学)!


建成后的苏州书院规模之大在当时极为罕见,范仲淹聘请了 “宋初三先生”中的胡媛、 孙明复等著名学者来书院讲学。

这些大学者们对苏州士子谆谆善诱,以至于从者如云,为苏州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考中进士者,一度为天下之冠!

此外,范仲淹晚年还在苏州首创了义庄,开启了古代慈善的新时代,成为各地官绅效仿的对象。

义庄不仅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还安顿了大批贫穷人士,义行闻名遐迩。

这些义举,令范仲淹阴德广积,范氏后人大受裨益。

03

范从文官复原职

明代御史范从文,因为直谏而惹恼了朱元璋被判死刑。朱元璋有一个习惯,但凡判死刑的官员,问斩之前都要亲自查阅其籍贯与卷宗。

结果,朱元璋一看,没想到这个范从文居然是范仲淹的第十三世孙,要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是一直被朱元璋当成座右铭。

于是,朱元璋马上命人提来范从文,问道:“你是范仲淹后人?”

回答是肯定的。朱元璋又让他背家谱,范从文倒背如流。

朱元璋“沉默少顷”,提笔写了一张免死铁券,赦免了范从文。

但似乎意犹未尽,又随手写了四张免死铁券!一共写了五张免死铁券,这在大明朝可是破天荒的事情!

随后,范从文官复原职,此事轰动朝野。这就是范仲淹当年所积的余荫,在第十三世孙范从文身上受报了!

足见,司马光所言“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子孙必有受其报者”,真实不虚。

04

德大,资产就大

地有东西南北、 理无古今中外。

想想司马光的家训,再想想西尾八桥的家训,真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古人认为:德大,资产就大!

经常有人会说:“有的人虽然德行好,但却没有什么钱财呀?”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具有普遍性——我们应该清楚:资产不仅仅包括钱和不动产,还包括健康、寿命、名声、精神力等等。

有的人,没有钱,但是有名气,这也是资产呀!因此,对资产的定义千万不能狭隘。

此外,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喜寿 102 岁),是现当代世界建筑史上鲜见的巨匠。

在其设计生涯中,留给世界的皆为经典之作!他所在的贝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富过十五代的家族。

能够有这样惊人持久的富庶,皆源于其祖上所传承下来的精神瑰宝——贝氏家训: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 公有之产遗子孙。”

虽然仅有 30 个字,却包含着贝氏家族一直富裕的缘由。

其与司马光的家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很多成功的因素,都取决于那些看不见的存在——中国古代称为“以虚致实”。

仔细想想,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往往都是“无用”的。

烟花虽然绚烂,但比烟花更珍贵、更易被人忽略的,却是黑夜!

没有虚空中的这个黑夜,再美的烟花都会丧失饱满的绚烂。而匠人精神,便是这看不见的无用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