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也有社会福利么?(上)

 新用户48566685 2023-05-06 发布于江苏

这里有一个有深度的“文化号”

等待您的关注


如今的社会福利多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升,小编不禁好奇,在古代咱们也有社会福利么?

图片

其实啊,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了国家福利体系。《周礼》中记录的“保息六政”(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春秋时管仲在齐国推行的“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大约便是最早的福利政策记载。

但国家福利成为系统性的制度,则是两宋时期完成。宋朝福利制度之发达,不但远超前代,之后的王朝也远远不及,中国台湾经济史家侯家驹将宋代社会福利评价为“由胎养到祭祀”,堪比今天西方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体系。

今天咱们来具体聊一聊宋朝的社会福利机构。

药局

宋朝在京城与其他州县都设有药局。药局,称和剂局、惠民局、施药局,为穷苦民众提供医疗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看病时只收本钱,对于特别贫困的穷人还免费发放药物。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尚书省向宋徽宗上奏:“官药局获利过多,有违医药惠民之意。”宋徽宗令减药价,将“惠民局”更名“医药惠民局”,“和剂局”更名“医药和剂局”,更加突出“惠民”二字。

和剂局主要是负责制备药品,其出现对宋朝社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很多贫苦、难以买到药的百姓都能够在惠民局得到救治。

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和剂局也常常辅助其他救灾部门积极展开救助。《宋会要辑稿》中记载,1165年,两者地区发生水涝灾害时,朝廷就派出了翰林院的医官和和剂局一起前往灾区救助灾民。

图片

惠民局主要是负责营业贩卖药品。当时官府采取贱价低息的办法,药价比民间药铺低1/3,希望发挥一定的“惠民”作用。而且惠民局对于贫困的病人都会给予免费治疗,《宋会要》中就有多次“太医熟药局”免费为病人治病的记载。

其成药主要依靠医药和剂局制造供应。当时局里章法严明,规定遇急病而不能及时卖药的要“杖一百”,还规定陈旧不适用的药品要及时毁弃。

图片

惠民局不但可以为老百姓们看病抓药,还规定遇到贫困之家及大水大旱及疫病,要免费施药救助灾民。遇到疫病流行时,由官府统一调拨,并承担临时性免费医疗。据史料记载,都市发生疫病时,惠民局派出大夫携带药品去“其家诊治,给散汤药”。

今天开封宋都御街上的惠民和剂药局,就是继承宋时传统而创建的著名大药店。

图片

安济坊

除了平价的药房外,宋朝还设有安济坊,即公立免费医院。

图片

《宋史》记载,宋徽宗曾下诏:“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安济坊主要给患病的穷苦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类似一个免费医院。

其最早出现是因为被贬到地方担任官职的苏轼遭遇了瘟疫,在苏轼治下的杭州,因为瘟疫许多民众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失去了生命。为此,苏轼设立安济坊,免费为在瘟疫中染病的百姓看病、施药。通过设立安济坊、瘟疫致死的人口迅速下降。周辉的《清波杂志》中记载,苏轼知杭州,“以私帑金五十两助官缗,于城中置病坊一所,名'安乐’,以僧主之,三年医愈千人”。

图片

在这之后,朝廷诏令全国各路遍置安济坊,即公立免费医院;崇宁四年,又“令开封府,依外州法居养鳏寡孤独,及置安济坊”;大观四年,又颁行“安济法”:凡户数达到千户以上的城寨,均要设立安济坊,凡境内有病卧无依之人,均可送入安济坊收治。

图片

安济坊配备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每年都要进行考核:“安济坊医者,人给手历,以书所治疗痊失,岁终考会人数,以为殿最,仍立定赏罚条格。”在安济坊,病人可获得免费的救治和伙食,并实行病人隔离制,以防止传染:“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作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

由此,宋朝的救济工作无论是从覆盖的人群还是发展的程度都高于其他朝代。


医疗方面的社会福利今天就介绍这么多,下期将会介绍宋代养老机构、幼儿救助机构等内容,让我们下期见!

总编:岳栋浩

编辑:朱健雄  胡志成

审核:王为民  赵宇航

发布:项泽鑫

本文内容部分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