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郫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5-06 发布于山东

       郫县以郫江(今都江堰内江)得名。或谓“郫”即卑,因地处岷江冲击平原而得名。

       郫县古称“郫”,在古史传说中,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开明帝的子孙曾迁都于广都樊乡,最后定都于成都,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秦灭巴蜀之后两年,即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前314年),秦在巴蜀同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此后即以郫邑作为蜀郡的属县,称郫县,此为郫县建置之始。后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派大夫张仪和蜀守张若修筑成都、郫、临邛三城。秦汉时期,郫县辖地约涉及今郫县、温江、彭县、灌县等数县之地。西部。三国蜀汉时,郫、绵、江源三县各分出部分地区置都安县,即今灌县前身,属汶山郡。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分郫县南境、江源东境置温江县,属成都国蜀郡。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废都安并入郫县,隶属蜀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撤温江县复并入郫县。隋仁寿元年(601年),又废汶山县入郫县。郫县隶属益州总管府。仁寿三年(603年)再分郫县置万春县,万春属濛州;大业二年(606年)再并入郫县,隶郫县属蜀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于灌口镇置盘龙县,后改称导江县和灌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又置万春县,后复称温江县。武德年间,郫县隶属益州总管府,后改隶蜀郡。唐仪凤二年(677年)分九陇、导江、郫三县地置唐昌县,后改称永昌和崇宁县,隶属益州蜀郡,垂拱二年(686年)起改隶彭州。武则天大周长寿二年(693年)至长安四年(704年),曾改名周昌。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唐昌。后周时划沱江北郫县地为新置九陇县的一部分,今属彭县。唐垂拱二年(686年)到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380多年间,曾建犀浦县;熙宁中改县为镇归入郫县。宋开宝四年(971年)唐昌改名永昌,崇宁元年(1102年)改名崇宁,崇宁隶属彭州,郫县均隶属益州成都府,元朝时崇宁和郫县均隶属成都路成都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崇宁并入灌县,十三年(1380年)复置。清康熙七年(1668年)并崇宁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年)再置崇宁县。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县域基本无变动。

    1950年崇宁和郫县均隶属川西温江专区。1952年春,原成都县撤销时,将其所属的安靖、仁义、清溪、金泉和万福5个乡并入郫县。到1956年秋,除留下安靖、仁义两个乡全部和清溪、万福乡部分外,其余转划给成都市金牛区。1958年秋,崇宁县撤销,所辖区域全部并入郫县。次年7月,柏条河以北与彭县接壤的丰乐、桂花、庆兴、君平4乡转划给彭县。

郫都区历史文化遗迹有望丛祠、杜鹃城遗址、古城遗址、扬雄墓、子云亭等,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辞典》。此外还有何武墓、何公祠、郫筒井、严君平墓、梅花御井、蓝家坡山汉墓等。郫县郫筒镇有"望从祠"。历史遗址有古城遗址、杜鹃城遗址、德源商周遗址、望丛祠、唐昌文庙、安靖邓家双斗桅杆、扬雄墓、严君平墓和何武墓等历史遗迹,是国家的重要文物保护区域。县境内遗存大量诗、词、楹联、赋、文、碑记等文化遗存,其代表有:唐.李白的诗《宣城还见杜鹃花》,唐.温庭筠的词《河渎神》,宋.张俞的诗《蚕妇》,唐.杜甫和宋.范成大有关吟诵郫筒酒和安德樱桃村的诗等。赋、文、碑记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有唐.李德裕的《画桐花凤扇赋》,宋.张俞的《蜀望丛帝新宿碑记》,宋.侯溥的《汉大司何公庙堂记》、清.张成行的《司马温公祠堂记》等。郫都区民间文学艺术资源蕴藏量丰富,民间传说中有代表性的篇目为《望帝化鹃》、《杜鹃城与合欢树》、《郫筒酒的传说》、《神仙豆腐》、《问字亭》、《御井梅花》、《阳台柳》、《司马光在郫降世》等;民间音乐的代表性曲目有《薅秧歌》、《抬料号子》等;民间舞蹈主要是各种灯舞,最具特色的是花园、友爱的百米长龙,唐昌的"二仙灯"等;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一级美术师邓欤的"川西挑花图案"、原清河镇教师张跃清的"笋壳雕",安靖镇方桥村张天泰的微雕艺术品,都是郫都区较有特色的资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