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桃花源记(三):独龙江边境线

 二班毛豆 2023-05-06 发布于广东

普卡旺村前大桥

我为没看清纹面女而惋惜。陈同学说,明天去元龙村再。我点头。忽而又觉挺幸运,独龙族如今总共才20多位纹面女,有的因身体原因已不露面,居然还被我们在路边偶遇一位,运气真不错。

从孔当村到中缅41号界桩所在的马库村,约40多公里,导航给出一个半小时。虽是土路,还算好走。

界碑在独龙江下游,车行至5公里处,见写有“普卡旺”字样的大门。右边是进村路,左边有座七彩条纹彩桥,条纹与纹面女身上所披衣服图案类似。我们过彩桥继续向前。

在独龙江随处可见这种彩条纹饰,我们猜测这大概是独龙族的标志。一查果然,独龙族有个著名的手工织品叫独龙毯,是独龙族文化的另一代表。

独龙族不论男女,都有一条独龙毯,白天当衣服,晚上当被子。独龙毯主要有七种颜色,独龙族人用树叶等植物将麻线染成不同颜色,七彩斑斓,仿若彩虹,成了独龙族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

我们沿中缅界山担当力卡山一路向南,边境线上碧绿的独龙江相伴在旁。这条中国仅存的原生态河流,人迹罕至,水土优良。我没见独龙江之前,觉得冬天的怒江、澜沧江已很碧绿了,但见了独龙江才知江外有江。独龙江的清澈碧绿,是没被人世间污染的清纯之色,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才有的河流样子。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西藏段叫克劳洛河,流入云南贡山县境内与麻必洛河汇合后叫独龙江。这里是“三江并流”地区。第四江独龙江,在东边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与西边海拔4000多米的担当力卡山的夹峙下,奔腾向南,形成垂直落差两三千米幽深曲折的独龙江大峡谷,在大峡谷奔流100多公里后进入缅甸,成为缅甸境内第一大河流伊洛瓦底江,再流入印度洋。

碧绿的独龙江

这里是极边之地。据《独龙族简史》记载,贡山在两汉时期属越嶲郡边檄地。《后汉纪·光武皇帝纪》载:“越嶲人任贵遣使降。”唐宋两代分别归南诏国、大理国管辖。元明清时期先后属丽江木氏土司、维西与贡山喇嘛寺管辖。民国时设办了贡山设治局。

独龙江流经的土地与世隔绝了千万年。那时的独龙族与外界几无交往,完全过着太古时代的生活。1952年,碧江武工队从贡山县城出发,爬了十几天的山才到了独龙江地区,这是第一批进入独龙江乡的官兵。1956年10月1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成立。1960年,新中国划定中缅边界线。边界线在独龙江乡辖区长度为97.3公里。解放军进驻了独龙江。1962年,军民共修出一条人马驿道,三天时间能走到贡山县城。1999年,第一条通车的土路修好,八小时抵达县城,虽然大雪封山只有半年时间通车,但独龙族自此走出了太古时代。

独龙族是个跨境民族,在我国约有6000人左右,缅甸北部亦有分布。缅甸独龙族的语言、体型特征、生活习俗等与我国独龙族基本相同。如今,中缅边境的独龙族往来密切,友好共处。

一路上见到很多桥,基本是悬索桥,有新有旧。旧桥已被风雨侵蚀,没了颜色,有的能用,有的已破败。新桥绘有独龙族独有的七彩条纹,颜色非常漂亮。车行大桥只有几座,都很新,看得出来是后来新建的。

经过一座崭新的七彩悬索桥,一直缓流的江水在这里有个落差,涛声震天。停车,走走吊桥,感受一下脚下奔腾的江水。虽是枯水期,江水还是有“长鲸吞吐”之气势,不难想象汛期这里是怎样的“铁马冰河入梦来”。

江水奔腾

独龙江的年降雨量在4000毫米以上,一年365天,有200天甚至300天都在下雨。当地人说,独龙乡只有两季两天,即冬季、夏季和雪天、雨天,半年雪半年雨。在这里,阳光是最珍贵的。

我们原计划在独龙江多呆几日,然而天气预报说明天下午14:00之后下雪,后面几天都有雪。如果大雪封山就麻烦了,只好明天看情况再说。

我眺望青山之外,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斜阳照进峡谷,灿烂而柔和,这样的天气独龙江是很少有的,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斜阳照峡谷

再往前,只见江对岸有个规模不小的村庄,蓝灰屋顶排列得非常整齐。看看地图,原来这里就是巴坡村。

巴坡村是独龙江乡的老政府,也是独龙江人马驿道的起始点。那时候独龙江还没有通公路,每年大雪封山前,政府都要组织一大批国营马帮,从县城到巴坡村,驮运独龙江乡的居民们必要的物资。

这条人马驿道沿途要穿越原始森林,翻越海拔3842米的南磨王山丫口,65公里的路程需要三天时间才能到达独龙乡巴坡村承载了独龙江乡半个世纪的发展史。

巴坡村

沿途不时见到一些瓦罐,上面盖着木板,木板上压了石头。这或许是独龙族的古风。独龙族人出远门常将随身携带的粮食分成若干份,沿途挂于树上或放于岩洞等处留待回程食用。物品随处可放,只要上面压一块石头就表明是有主之物,别人是不会拾取的。

从巴坡村开了约15公里,到了马库村。又开了8公里,只听得水声越来越大,响声回荡在整个山谷。应该是哈滂瀑布到了。果然,还没到跟前,只见路右侧陡峻的山峰间,一挂白练飞溅而下,目测有200米左右高。

三人下车。瀑布对面有个观景台,上面有哈滂瀑布的介绍,从观景台可以看到瀑布全貌。

陈同学与姐姐向瀑布走去。姐姐刚好接个电话,估计声音太大,又走到独龙江边。陈同学径直朝瀑布走去,从观景台角度看过去,仿佛一个小玩偶走近银河飞练。我喊他站在瀑布前拍照。他没听见,耳畔只有瀑布撞击石头的轰鸣声。

陈同学走过哈滂瀑布

“哈滂”是独龙语,意为“万丈悬崖缺口跌落下来一股巨大的水“。瀑布据说是因月亮从山顶瀑布飞泻处升起而得名。瀑布有明月的夜晚观看最美。瀑布旱季水量小,只有20米左右宽,到了雨季水量相当大,水柱从约160米高的山岩缺口喷涌而下,蔚为壮观。

我走近瀑布,却根本近不了身,水雾飞舞着扑面而来。心里很欢喜,这么近距离几乎伸手可触的巨瀑,还是很少见。此时仰头也看不到顶端,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千曲百回始出山。空兀一峰凌空立,月在江心水在天。”

18:20分,陈同学招呼我们上车。我朝江边喊”姐姐“,她没听见。我又朝她挥挥手,她才看到,也朝我挥了挥手,走了过来。

上车,中缅41号界碑就在前面。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新桃花源记(二):初印象出乎意料

视频推荐:寻找太古秘境独龙江

跬步之行:0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