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夏丨进入夏季,这2个要点不可不知

 为什么73 2023-05-06 发布于北京

原创 黄红艳 当归中医学堂 2023-05-05 20:20 发表于北京
图片
图片

五一小长假结束啦,这个假期,你是去了淄博吃烧烤,还是宅在家里欣赏儿歌“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不管哪种方式,都是忙碌生活中的调味剂,让身心放松。

回到正常的上班轨道,发现天气已经热起来了,北方很多人都穿短袖了。看看黄历,立夏到了。

这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正是充满活力的时节。更巧的是,立夏的三个物候现象,与中医密切相关。

初候:蝼蝈鸣

蝼蝈是什么呢?农村称之为“土狗子”,是一种体长只有2-3厘米的昆虫,短翅四足,穴土而居,吸风食土。夏日的夜晚,你如果打着手电筒到野外土地上驻足,便有蝼蝈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这正源于它们的趋光特性。

蝼蝈,也叫蝼蛄,入药历史已久。《本草详节》载:味咸、气寒,主水肿、头面肿,利大小便,通石林,产难,出肉中刺,溃痈肿,治瘰疬,下哽噎,除恶疮。可见此药性质之烈,在平时疾病中用的比较少。

二候,蚯蚓出

蚯蚓我们都不陌生,立夏之后再过五天,阳气进一步旺盛,喜欢潮湿的蚯蚓活动频繁。南方一场大雨之后,道路上便多了很多蚯蚓,有的不幸被行人踩成两截,但是依旧能蠕动着身体继续存活。

蚯蚓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经过炮制后,就是药斗里的地龙,性味咸寒,可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对于因为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常常地龙和僵蚕一起配伍,软化血管,预防因血压过高导致的血管破裂。

三候:王瓜生

王瓜长啥样呢?这是生长在华北地区的爬藤植物,叶子和栝楼很像。《图经》载: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鵶瓜,今药中所用也。六七月间成熟。

王瓜成熟后是橙红色,它的果实、种子、根都可供药用。其中,用的最多的是果实,取其清热,生津,化瘀,通乳的功效。而王瓜根,《长沙药解》载其:味苦,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调经脉而破瘀涩,润肠燥而清阴癞。

蝼蝈、蚯蚓、王瓜,它们本是平常的动植物,古人仰观俯察,发现它们的生长活动与节气密切相关,于是归纳为特应的物候标识,沿袭至今。

其实,在这个时节,各类小动物们都活跃起来了,草木正繁茂,大自然中充满无穷乐趣与惊喜。立夏三候,也在提醒我们,是时候放下手机,好好亲近自然了。

虽然立夏天气热起来了,但是南北方却有些差异。那么在身体健康上,又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微风过,小荷翻

南方而言,湿热占据了大部分,脚痒、湿疹、双腿沉重、浑身酸软、口中粘腻、脸上出油……这是南方很多小伙伴在这个时节容易出现的不适,虽然症状各异,却都离不开“湿”。有的是脾经的湿,比如四肢的湿疹;有的是肝经的湿,比如腋下异味等。在长期与湿相搏的过程中,人们也总结出了很多对应之策。

比如,对于脚上湿疹,就有了地肤子、苦参、百部等煮水泡脚;对于口中粘腻,就有藿香、佩兰泡水喝。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小细节至关重要,例如衣服淋湿时及时更换,鞋子需要透气的。当然啦,还可以每天适当运动,让气机活动开来,微微出点汗,也有助于化湿散邪。

慵慵夏日昏欲睡

相对来说,北方的湿没有南方严重,但也依旧让人不舒服,天气冷不算冷,热还不是太热,就一直闷闷的,还不如痛痛快快出个大太阳,或者直接一场大雨来的舒服!

这种环境下人就特别容易犯困,白天打不起精神,晚上睡觉不沉。肺气虚点的人群还容易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脾胃偏弱的朋友又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饭。

这时每天坚持运动就很有必要了,饮食上注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就是减少苦味,增加辛味的食物,比如茼蒿、芹菜、大葱、大蒜等,都可以适当吃些。辛味食物发散力偏强,能帮助我们在这样闷闷的环境中,让身体气机不至于太呆滞。

心宽万事休

注意到了这些还不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五行中,夏季对应火,五脏之中与心相应。夏季,尤其要注意养心。

这里说的养心,不仅仅是早睡早起,不做超乎心理承受能力的刺激活动,也不单单是日常的莲子百合粥养心安神,更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养一个好的心情

古代善养生者尤其注意养心,怎么养呢?或参禅悟道,或品读诗文,或寄情山水。

回头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感受一下山间清爽的风?有多久没有远离喧嚣去林间走走?看河中鱼儿自在游,听鸟儿婉转,领略大自然最纯真的气息。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初夏,古人留下很多美妙的诗词,而被城市包围的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感受竹影深深,虫鸣微风了。于是,我们日日焦虑,总是紧张。趁时光不老,一起去青山绿水中走一走吧,给奔波的心灵一片安静的栖息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