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夏,用一场长时间跑开启一年的活力季

 老威小屋 2023-05-06 发布于北京

今日立夏。

一般夏天都是一年中状态最好的季节。

今年的春季,与往年不同,它有着典型的“运动保守”的特征,而且这也是相当大一部分同好们的共性。所幸的是,在夏季来临的前夕,在三月末基本结束了,经过四月份的过渡,赶在夏季来临之前,完全回到去年夏秋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立夏,要尤其记录它。

一、用一场长时间跑来开启一年的活力季。

四月份之前,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为上限的训练课,跑步尤其如此。

在4月29日,首次尝试着跑了100分钟,比较轻松。

今日立夏,按照以往的惯例,在节气日喜欢多拥抱一阵大自然,恰好计划中也是一堂长时间课,105分钟2区慢跑。

在做五一节收获的小结那篇文章《五一小长假期间健康运动小结》中,提到过近期的一些可以用来佐证状态已经恢复的指标。

其中,有氧能力,是比较典型的指标。

有氧能力,可以有多种反映。其中,心率稳定性(波动百分比)和最大摄氧量的实际值,都是比较常用的指标。

最大摄氧量这个指标,对于短时间内的训练状态变化,似乎反应不是很灵敏,也就是说,一周两周的训练模式变化(只要没有彻底中断),似乎不会频繁地发生变动。但是我也注意到(以佳明为例),即使数值不变,但是每次训练后得到的评价fitness,或者Connect这个App内表示最大摄氧量的数值的边上,会有水平、向上、向下三种箭头标识,我想,虽然数字不变,但其实还是有趋势性的。例如:

上述两张图,在各自所在的训练阶段,VO2MAX值都是不变的,但训练日得到的fitness(有氧体能)会给出在上升,还是在维持,甚至在下降。

所以,我们不要指望看到训练中得到的VO2MAX会逐日变动,同时,有氧体能却是比较容易随着训练的不同而有轻微不同的。

个人体会,如果超过一个月的训练不规范,大致会在VO2MAX值上呈现出来。但是如果一周十天的训练失衡,数值未必发生变化,体感会有变化的。

我自己去年七月间因为有重大的私事,有十来天没有任何运动(炎热、加上睡眠极度不规律,充其量只能早晚散散步),再恢复起来的时候,体感明显变得较差。

今年春天,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有氧训练明显缩水,为期三个月中,既在体感上有明显的下滑,数据上也有4-5个读数的跌落!

同理,近期的VO2MAX数值回升,也不是一周十天的效果,而是整个四月在认真积累的成果。总之VO2MAX数值本身不大会逐日就发生变化的,但正向负向积累到一定程度,还是会变化的。

我的观点是:有氧体能,本身是比较容易受训练影响的。通常不会在VO2MAX的数值上敏感地表现出来,但是训练模式发生改变时,有氧能力的确会受到可感知的影响,这点在体感上能感知出来,而且也是我们自己的训练经历,所反复证明了的。

图片故事:2017年初夏,扬州瘦西湖。今日立夏,有点思念下水的乐趣了。

二、长时间轻松跑简析。

今早的结果是这样的。

看到这个心率曲线分布和对应的速度(在速度区间的1区,对应就是我的慢跑),我对此非常满意。

很多人喜欢看一场运动的平均心率,我也经常用它作为衡量一场训练的强度。但是我更喜欢看心率曲线。因为,有时候平均心率并不能完整地展现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运动量)。譬如,一场间歇跑,由于有跑段和休息段交叉,很有可能最终的平均心率并不高,但是,间歇跑却是典型的高强度、但总训练量可能不大的形式——因为总时间不会很长。

时间不长,加之强弱区间一平均,心率往往也不会很高:很容易造成“低强度、小训练量”的错觉,而如果看心率曲线,则一场间歇跑很清晰就可以得到“高强度,小训练量”的结论。

今天立夏日这场低强度(且全程维持均匀的强度)、长时间(大训练量)的拉练,就是我计划中想要达到的目的。我在每日的训练反馈里,是这样记录的(Polar在苹果平台里,这个地方只能输入英文,不知道在安卓平台里怎么样):

三、附带说说Polar Running Index的含义。

跑友中用Polar的人不太多。它和Garmin各有一些我特别关注的用途,所以,将它们互为补集——都在用。

Polar里的Running Index是我日常经常参考的指标。

它不同于有的平台所谓的跑力,也不是VO2MAX本身。

我不十分确定我下述理解是否一定精准:它是一个用来评定你当次训练中有氧供能的实际情况。

也有的跑友用反向来描述。他们说,这个指标用来看你的速度能力的高下。

一般认为速度与有氧供能是成反向关系的。上述两个表述,一个是说“反映有氧代谢的实情”,一个说“反映速度能力”,乍一听好像是反着的,其实,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致的,是辩证的。

说明:

我一般以躺测的VO2MAX潜力值为基准,如果本次训练得到的running index值大于基准值,说明本次训练体现为有氧运动的色彩更大一些——之所以这么说,因为纯粹的有氧代谢供能和无氧代谢供能的运动,在长跑中,是不存在的。百米冲刺也许可以理解为无限接近无氧供能运动,但长跑肯定是有氧无氧一起发生作用(纯有氧也是不存在的)。

换个角度,着眼于速度,假如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在同等速度下,这个值越来越高——我们假设张三,在期初6分配速10公里,基本在Running Index 50,当过了一个训练期,同样速度下,这个值到了55反过来,在这种体能下,保持Running Index在50的话,理论上说,速度可以变得更快(譬如到5分45)。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的朋友说同样速度下得到的Running Index在提高,说明速度能力在提升,也是对的。

以本例来说,得到的Running Index 57大于基准值,说明整体属于一场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这跟心率曲线的分布,也是吻合的。

=======================

作者:老威修斯,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跑步是运动的其中一个手段。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