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甘岭:一位真正的将军,应该如何指挥战役?

 风声之家 2023-05-06 发布于江苏
19日晚,45师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反击后,上甘岭战场并没有就此沉寂下去。
10月20日白天,联合国军向上甘岭地区再度发动全面反击。
美军又一次调来了全新的生力军:刚刚遭受重大打击的美7师17团撤离了前线,美7师调来了自己最后一个完整的32团,3个营分头冲向上甘岭的各个阵地。
至此,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已经整整投入了17个营的兵力,其中美7师9个营全部上了战场
换句话说,即使不看空军和火炮的投入,联合国军单是在上甘岭投入的步兵兵力就已经达到了志愿军的2倍。
这个时候,双方最高指挥官的目光早已紧紧盯住了上甘岭这个小小的山头,在异常激烈的厮杀中,志司直接打通了15军的电话,代司令员邓华亲自嘱咐秦基伟;“目前敌人成营成团地向我们阵地冲锋,这是敌人用兵上的错误,是歼灭敌人于野外的良好时机,应该抓紧这一时机,大量杀伤敌人。”
其实,即便邓华不说,秦基伟早已经在这么做了。
此时的上甘岭早已打得地动山摇,双方你来我往的凶猛炮火始终没有停歇,被爆炸掀起的天量烟尘不仅遮蔽了阳光,就连士兵们手中的信号枪都失去了作用——仅仅百米之外就已经看不见信号弹的光亮,以至于双方都不得不使用迫击炮来发射信号弹。
而在这遮天蔽日的烟尘之下,正爆发着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厮杀。
重炮的炮管打红了,机关枪的枪管打弯了,散架的步枪在步兵手中变成了一根根并不趁手的棍子,在只剩下血性的肉搏中,无数志愿军战士拉响手榴弹和敌人一起粉身碎骨。
面对着已经成为绞肉机的战场,双方都在尽自己所能向前线输送援军。
秦基伟一声号召“婆娘娃娃一起上!”15军大量的机关干部、勤杂人员进入预备队,和刚刚赶来战场的新兵们一起向上甘岭发起冲锋。
美军早已没有了美国兵的补充,但他们有韩国人,刚刚走出济州岛军事训练所和釜山军官学校的韩国官兵成营成团地被拉往上甘岭,成为美军中最不引人注目却又始终源源不断的兵力来源。
终于,血腥的一天过去了。
45师以自己仅仅1个师的单薄兵力,最终难以抵挡敌人源源不绝的人海。
15军参谋长张蕴钰在20日晚上赶到45师师部时,听到的伤亡报告令他大吃一惊。
45师的三个团(9个营),除了一三三团的建制还算完整,其他两个团已经基本打光,甚至已经凑不出两个连。
第一三三团
除了一、三、九连是16人外,4个连伤亡较小,补充后还能持续战斗。四连和六连另两个排未投入战斗。
第一三四团
一、二、三连至17日,共剩30余人,一、三连各补了110人。
二营四连剩30人。
五连除连长、指导员外,无兵。
六连不详。
七连无兵。
八连11人,后补足至145人。
九连无兵。
第一三五团
一营(一二三连)剩70余人,补人75人。
四连10人。
五连20人,又补入60人。
六连30人,未补。
七连11人,未补。
八连20人,已补入60人。
九连30人,未补。
注:根据纪录,1个连投入战斗时最少的有140人,最多的达210多人。
志愿军的伤亡如此惨重,那么,对手美军的情况又如何?
更惨。
正如邓华所说,美军这次,是犯了错误了。
原本只是想要“用最小代价”偷袭志愿军一个阵地的美军,最终落得骑虎难下的局面,为了他们那已经破碎不堪的面子,他们不停地把人往上甘岭上送——甚至不知道为了什么。
更令美军颜面尽失的是,美军的伤亡,被参战的记者们清晰的记录了下来。
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如实报道了他目睹的凄惨场面:一个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的美军连在点名时,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韩第31团机枪手金在成中士,在战俘营里回忆接替美第32团597.9高地防务时的情景说:“我们火力连去接防时,听说换的是美军一个连。可是我看见从阵地上下来的还不到30人,只背了5支枪。有一半的人没帽子,蓬头散发,满身是泥,简直不像个人样子。其中有四个人抬着一具尸体,一发炮弹落下来,在老远的地方炸了,可他们吓得扔下担架就没命地跑。”
美联社记者伦多夫的战地报道写道:“那些出发时兵力足额的部属,今晨回来时,只剩下几个少得可怜的残余。那些最精干最勇敢的军官们看到这样惊人的损失,都哭了起来。”
7天的恶战,志愿军的鲜血并没有白流,他们在上甘岭杀伤了超过7000名联合国军士兵。
但是志愿军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截止同一天,45师的伤亡已经达到3200余人。
20日的硝烟散去,美军凭借不计代价的伤亡,再次重新打下了上甘岭的大部分表面阵地,除了6号表面阵地仍然掌握在志愿军手中之外,其他阵地的志愿军全部陆续退入了坑道之中。

二、转变

10月20日,15军紧急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上甘岭战役的下一个阶段战略。
美军又一次疯狂而不计后果的反扑让秦基伟意识到,这场战役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不能急于一时,需要从长计议。
而持久战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增加上甘岭投入的兵力。
会上很快明确:
1、从军机关和直属队中抽调1200人,为45师补充至少13个战斗连队,确保45师的持续作战能力。
2、预备队29师86团、87团抽出3个营,直接参加上甘岭战役。
3、由29师接替45师除上甘岭之外所有防御阵地,45师全体投入上甘岭两高地作战。
除了兵力的调配之外,这次会上还明确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作战策略。
面对美军史无前例的炮火和密集兵力,志愿军决不能跟他们打简单无脑的消耗战。
15军参谋长张蕴钰根据他对45师阵地作战情况的调查,提出:
敌人每天向我发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发炮弹,为减少伤亡,保存力量,我阵地部队应暂时转入坑道斗争,采用白天钻洞坚守,夜晚小股袭击的办法,把敌人拖在阵地上。等候时机成熟,再配合后方部队进行大规模反击
会议一致采纳了这个意见,并决定由张蕴钰负责统一指挥坑道作战。
就在会议结束不久,志司和第三兵团也发来了重要决定:12军第91团立刻结束休整,作为二梯队参加上甘岭战役。此外,再给15军增加一个炮营。
志司的这个调动是很有深意的,如果不熟悉番号,可能会觉得志司怎么只调了一个团来,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团可不是一般的团。
12军91团,就是那个“老祖宗”团。
不熟悉这个团的同志,可以看一看这个团在第五次战役中干了啥。

  抗美援朝25:绝境之军

调这支精锐过来,就说明志司完全明白了上甘岭的重要之处,志司这是准备在上甘岭打一场漂亮的歼击战,用最小伤亡换取敌人最大的损失。
其实,15军本身是不愿意让91团过来的,上甘岭原本毕竟是15军负责的战斗,需要12军来支援,15军总觉得有些别扭。
在作战会议上就有人提到过,既然上甘岭已经是战役重心,那么是不是把我们15军的精锐44师调一部分过来参战?
这个建议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秦基伟不同意。
秦基伟始终认为,44师守卫的西方山,是比上甘岭更加重要的存在。联合国军现在确实把所有力量都投入上甘岭了没错,但是,机械化部队投入快,撤出也快,一旦44师被调离西方山防线,万一范佛里特突然把部队撤离上甘岭,大范围转移到西方山,那才是真正要出大问题。

即使在许多年以后,秦基伟仍然觉得,之所以上甘岭战役最终仍是上甘岭战役,是因为他没有给范佛里特可乘之机。
我总认为,范佛里特还备有另一种不为人知的阴谋,即在上甘岭战斗登峰造极之时,他的一只眼睛盯着五圣山,另一只眼睛一定瞪着老大窥探我的西方山。只是由于我们在西方山死死按兵不动,范佛里特才悻悻作罢。
如果我们因为上甘岭战事吃紧而运用西方山部队,范佛里特极有可能回马一枪,打我们一个声东击西。
他毕竟是机械化部队,撤出战斗快,重新投入战斗也快。那样一来,上甘岭战役就成了西方山战役,战役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样子,那就很难想象了。
《秦基伟回忆录》
于是,志愿军的战略就此定下,志愿军调集兵力支援上甘岭下一阶段作战,在援兵到来、反击准备完成之前,上甘岭战役转入坑道作战。
一场全新的战争开始了。

三、全局

在讲坑道作战之前,我们先把眼光放回到更大的视角,看一眼志愿军的整个中部战线。
尽管在这个时候上甘岭已经成为两军关注的唯一焦点,但那不过是双方此刻在整条战线上博弈的短期结果罢了。
在这场双方超过百万人的对峙中,任何一个要点的牵动,都将引发一系列的后果,破坏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平衡,并再度引出新的战机
如果秦基伟真的脑袋发热,只顾眼前上甘岭的战事,不惜一切代价往上甘岭投入所有精锐(毕竟44师才是15军的王牌),那么原本就并不坚固的西方山防线无疑将更加脆弱,谁又知道那个时候,嗅觉灵敏的范佛里特会不会立刻顺势而为,趁机说服克拉克调动更多部队直扑西方山,把上甘岭战役打成西方山战役?

秦基伟所想的,正是一个大将应该思考的正确问题,身为几万大军的统帅,他就应该用尽一切办法顾全大局
事实上,在秦基伟的指挥下,44师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上甘岭,却依然对上甘岭战事产生了积极且直接的影响。
44师师长向守志说:“敌人在东边打,我们就在西边打,敌人打上甘岭的两个山头,我们也打敌人的几个山头,这是对上甘岭作战的直接配合,也是对第45师的最好支援。”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44师一直在寻机出击,不断牵制和搅乱当面之敌,取得大量战果。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战就是391高地之战。
391高地战斗,开始于38军白马山战斗期间,大家可以看一眼391高地的位置,这个高地和白马山一左一右卡住平康谷地入口,是联合国军此处最重要的两大关键阵地。

之前在38军白马山战斗的文章就已经说过,联合国军虽然在白马山打赢了38军,但是他们因为过于重视白马山这一个点,在这个一个单点中付出过大的成本,导致其他地方出现了大问题。
而这个大问题,正是391高地。
10月11日,为了策应白马山的38军,29师87团3营奉命向391高地进行攻击。
而这个时候,白马山的战斗正进行到紧要关头,为了补充兵力,联合国军把驻守391高地的韩军第9师团剩余部队全部调走,换上了较弱的51联队。
更重要的是,联合国军几乎所有的炮火力量都对准白马山,韩军所有的指挥精力也都放在那里。
简单来说,这正是391高地最脆弱的时机。
反观志愿军这边,为了能够实现突袭的最大成效,87团潜伏部队10月11日晚提前进入阵地,等待12日晚发起总攻。
10月12日上午,敌军炮兵向潜伏区进行了盲目射击,发射的燃烧弹引燃了29师87团2营9连1排所在区域。其中一发燃烧弹正落在3班战士邱少云身边,很快烈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痛苦,一动不动、一声不吭,直到壮烈牺牲。
除了邱少云之外,还有至少十余名战士在敌军的盲目射击下伤亡,然而,这支钢铁的部队没有一个人吭声,没有一个人哪怕翻动一下身体,整整一个白天,志愿军没有任何一人暴露目标。
当晚17时30分,志愿军的炮火怒吼着砸在391高地上,战士们在嘹亮的军号中一跃而起冲向韩军阵地,仅用半个小时就歼灭全部守军,成功拿下这个重要高地。
391高地的失守让范佛里特大吃一惊,10月13日,正是范佛里特策划的上甘岭战役发起之前1天,为了保障上甘岭侧翼安全,范佛里特不得不抽出美7师17团一部兵力,配合韩军一起反攻391高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391高地的战斗甚至在上甘岭战役开始之前就已经在分担压力了。
而美军反攻的最后结果是,易攻难守的南部山峰在志愿军主动放弃后被联合国军抢占,随后交给韩军防守,而易守难攻的北峰始终被志愿军牢牢握在手中,双方在391高地形成了对峙态势。

在上甘岭战役开始后,29师87团被调往上甘岭地区,替换上来的是由副团长康星火指挥的44师132团1营、2营,任务是拿下包括南部山峰在内的整个391高地,策应上甘岭方向的战事。
康星火,15岁加入八路军,16岁就亲手用刺刀刺死过日本鬼子,是志愿军中一名悍将,并且有勇有谋,曾经担任44师的炮兵主任。
这位炮兵专家上来就找秦基伟要更多炮,秦基伟的回复是:“大炮都在上甘岭了,别说给你几门,你剩下这几门炮我还想搬走呢。”
没有炮,要怎么拿下已经建好工事的韩军?这下子,任务艰巨了。
康星火在阵地上反复琢磨,来来回回看了391高地无数次后,一道排水渠引起了他的注意——这道沟渠通往391高地南峰侧后,周围数百米全是1米高的野草。
就这么干!
10月24日,1个排的志愿军顺着这道排水渠绕道敌人侧后,在正面主力进攻时突然跃起,对韩军进行两面夹击,猝不及防的韩军被志愿军轻松赶下南峰。
391高地再次全部失守,配合上44师其他方向的主动进攻,让这个方向本来就因为白马山战役损失惨重的韩军更加摇摇欲坠,这就形成了一个让范佛里特非常担心的态势:志愿军拿下391高地后,眼前完全是一片坦途,对美军此时防御薄弱的铁原造成巨大威胁。

出于对战线不稳的担忧,10月25日,美7师奉命从上甘岭战场退出,向西接管了西方山一带的阵地,上甘岭战场被交给南2师单独负责
后来,随着44师的进攻愈发猛烈,尤其是44师28日在西方山南部的381高地一次性歼灭美军400多人后,美军被迫从上甘岭又抽出了4个炮营转向西方山方向,进一步减轻了上甘岭的压力。
总结一下,391高地的故事是这样的:
韩军为了在白马山挡住38军,投入了自己在这个地区的全部兵力,从而忽视了对391高地的防御,被志愿军趁虚而入一举拿下;
由于391高地是平康谷地的出入口,过于重要,美军不得不派兵夺回,结果只拿回了一个不好防守的南峰,而且还分散了可以派往上甘岭的兵力;
在上甘岭战役期间,44师再度发力,不仅拿下整个391高地,后来又攻占西方山南部的381高地,美军担心志愿军从这个方向进攻铁原,不得不从上甘岭不断抽出资源,上甘岭被交给韩军单独负责,关键是火炮也被抽走4个营,战斗力大大下降。
这就是上甘岭战役期间整个中部战线的情况,所以说,虽然44师没有直接出现在上甘岭,却同样削弱了上甘岭地区的敌军力量,为战役的最后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那么,在美军不得不削弱战力的同时,志愿军在干啥呢?
调集援军,调整火炮,积蓄力量,摩拳擦掌。
为把美军全部赶出上甘岭做最后准备。

老旦点评

1、从391高地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了,为什么秦基伟宁可不情不愿地接受15军的支援,却始终不敢把44师哪怕一小部分调离西方山。
2、因为战争是不断变化的,正如秦基伟自己所说的那样,上甘岭战役之所以还是上甘岭战役,很大概率就是因为秦基伟坚持不动44师,让西方山的志愿军防线始终坚固如初,让美军毫无可乘之机。一位真正的大将军,决不能因为眼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危害整个大局。
3、韩军在白马山的战斗就是一个经典的反例,为了在白马山取得胜利,韩军调动了过多的资源和精力,以至于和白马山一样重要的、原本易守难攻的391高地被志愿军个突击拿下,这个失误是相当致命的,并且直接影响了后续上甘岭战役的发展。
4、康星火这位猛将在391高地的故事可不止排水渠偷袭这么简单,后来美军先后派来两个团,伤亡了大量士兵,最终不仅没能把391高地抢回来,一个团(65团)甚至被康星火打到直接原地解散。康星火打美军的战术被志愿军称为“耍猴战术”,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好好讲讲。
5、不妨做个大胆的设想,如果44师被调离西方山,范佛里特会不会趁势调兵?历史当然很难假设,但是从已知条件判断,我觉得概率很大。美军那时候已经知道上甘岭大概率不会有什么好结局(美7师调离的一部分原因也是这个)。正愁没有地方找回面子,西方山的平原本来就是美军优势所在,之前之所以没进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军“不能动用太多部队”的限制问题,一旦44师调走,范佛里特找到借口调动兵力,克拉克又何尝不想挽回颜面?那个时候,这场战役无疑会规模更大,更加艰难,对志愿军无论如何不是好事。
6、然而,不调动44师,同时也意味着上甘岭在短期内没有大量兵力可以支援,全面反攻的计划不得不延后,战争,是人类最残酷的活动,即使是一条正确的命令,也不代表它没有代价。
上甘岭最艰苦的黑夜,即将到来。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